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亮剑1926 > 第221章 稀粥暖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曾中生看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心里也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场讲话没有白讲——战士们已经重新燃起了斗志,只要接下来的伏击战能打赢,苏区的局势,就一定能有所好转。

蔡申熙走到曾中生身边,笑着说:“中生同志,太谢谢你了。你看战士们现在的样子,跟刚才完全不一样了!”

曾中生笑了笑,看向远处的雪山:“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功劳。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曾中生的讲话刚结束不久,鄂豫皖特委的几名干部就扛着鼓鼓囊囊的布袋,踩着积雪匆匆赶到了红十五军驻地。

为首的干部抹了把脸上的雪水,冲着迎上来的曾中生和蔡申熙大声喊:“中生同志、申熙同志,特委连夜动员,总算凑出了二百斤米!”

蔡申熙眼睛猛地亮了,快步上前掀开布袋一角——米粒虽有些混杂着碎糠,却颗颗饱满,在雪光下泛着淡淡的米香。他伸手抓了一把,指尖触到米粒的温凉,喉咙忍不住动了动:“二百斤……这得是多少老乡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可不是嘛!”特委干部叹了口气,“咱们挨家挨户跑,有的老乡把藏在床底下的瓦罐都抱出来了,里面就剩小半罐米;还有个老大娘,非要把给孙子做满月酒的米拿出来,说‘红军娃子饿肚子,俺孙子的酒啥时候都能办’。凑齐这二百斤,几乎掏空了驻地附近三个村的存粮。”

曾中生拍了拍特委干部的肩膀,声音里满是感慨:“告诉乡亲们,这份情,红军记在心里。等将来打跑了G民党军,咱们一定让大家都能顿顿吃饱饭。”

说话间,李云龙已经撸起袖子,扛起了最重的一袋米:“别愣着了!赶紧找锅熬粥啊!战士们饿了好几天,早等不及了!”他力气大,一袋米扛在肩上跟没事人似的,脚步飞快地往炊事班的方向走。

陈奇也跟着上前,和其他战士一起搬起了米袋,雪地里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脚步声。

炊事班的土灶早就支好了,几口大铁锅擦得锃亮。

战士们抱来干柴,李云龙亲自蹲在灶前生火,火苗“噌”地窜起来,映得他脸上的疤痕都暖了几分。

米被倒进锅里,加足了雪水,咕嘟咕嘟的冒泡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淡淡的米香随着蒸汽飘散开,飘向每一顶帐篷,勾得战士们频频往炊事班的方向望。

蔡申熙沿着帐篷走了一圈,看到几个年轻战士正围在帐篷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炊事班的方向,嘴角还带着笑意。他走过去,拍了拍一个小战士的肩膀:“再等等,粥熬稠点,让大家多喝两碗。”

小战士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军长,俺不饿……就是闻着香味,心里高兴。”

蔡申熙笑了,心里却有些发酸。这就是红军的战士,饿了几天,闻到一点米香就满足了。他抬头看向炊事班的方向,李云龙正拿着大勺子在锅里搅动,蒸汽把他的头发都熏得有些发白。

粥熬好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战士们排着队,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搪瓷缸子,有序地领粥。

粥很稀,能清楚地看到缸子底,但每个人都捧着缸子,小口小口地喝着,像是在品尝什么珍馐美味。

有的战士舍不得喝太快,小口抿着,眼神里满是珍惜;有的战士喝完一碗,还想再盛,却看到锅里已经快空了,又默默地把缸子收了起来。

李云龙捧着自己的搪瓷缸子,看着里面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眉头皱了起来。他喝了一口,没什么味道,心里却堵得慌。他抬头看向排队的战士,这么多人,就靠这二百斤米熬粥,每人能喝到的还不到半碗。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声音有点闷:“这粥……也太稀了。二百斤米,看着不少,分到这么多战士嘴里,跟没喝似的。”

一旁的曾中生听到了,也拿起自己的缸子,喝了一口粥,语气平静却坚定:“云龙,能有这碗粥,已经不容易了。乡亲们把救命粮都拿出来了,咱们不能嫌少。这碗粥,不是用来填肚子的,是用来暖人心的——让战士们知道,不管多难,特委、乡亲们都跟他们站在一起。”

李云龙沉默了,低头看着缸子里的粥。他想起刚才搬米时,特委干部说的那些话,想起老乡们把存粮拿出来时的样子,心里的不满渐渐消散了。他端起缸子,把剩下的粥一口喝完,抹了抹嘴:“你说得对,是我想岔了。这粥虽稀,却比啥都金贵。”

蔡申熙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空缸子:“粥虽然少,但战士们的劲头足了。刚才我问了几个战士,都说喝完粥,浑身都有劲了,就等着明天打仗,抢敌人的粮食!”

曾中生点了点头,看向远处的夜色:“这就好。喝完粥,让战士们早点休息,养足精神。今晚还要行军,明天一早,咱们就要赶到河口镇,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李云龙攥紧了拳头,眼神里又燃起了斗志:“好!明天我跟你们一起去!多个人多份力,咱们一起抢敌人的粮,打垮G民党军!”

喝完粥,休息了不到一个时辰,集合的号声就划破了夜空。

战士们迅速从帐篷里出来,虽然脸上还有疲惫,但眼神里却满是精神。

蔡申熙站在队伍前面,手里拿着一盏马灯,灯光在夜色里摇曳:“同志们,现在出发!目标——黄安以西河口镇!都把棉衣裹紧了,路上不许说话,不许掉队!”

“是!”战士们齐声应道,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队伍沿着山道向西行进,夜色浓稠,只能靠天上的星星和前面战士手里的马灯辨认方向。

雪已经停了,路面结了一层薄冰,走起来很滑,时不时有战士脚下一滑,却没人发出一声抱怨,只是迅速爬起来,跟上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