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174章 涂黑档案的致命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4章 涂黑档案的致命真相

陈默把那枚纽扣通讯器递回去时,指尖在边缘多停留了一瞬。公安人员没留意,他却记住了刻痕的角度——像道斜斜的刀口,正好对着\"04\"两个数字的右上角。

半小时后,一辆深灰色轿车停在校门口。车窗摇下一半,穿藏蓝制服的公安探出头:\"可以出发了。\"

他没多问,拎起工具包就钻进后座。苏雪已经在里面坐着,笔记本摊在膝头,笔尖悬在纸面上方,等着他开口。

车子启动后,她才轻声问:\"你真要亲自带队?\"

\"不算带队。\"陈默靠在椅背上,语气平静得像在聊天气,\"就是给他们指个路。\"

前排副驾转过头来,是昨晚指挥行动的那位队长。\"我们查了港城西区所有废弃建筑的登记资料,光变电站就有七个,到底哪个才是接头点?\"

陈默从口袋里摸出张折成小方块的纸,展开,正是昨晚从病房带出来的坐标修正值。

\"不用找废弃的。\"他说,\"找还在供电的。\"

\"还在用的?那不早该被查过了?\"

\"正因为查过,才最安全。\"他笑了笑,\"他们最爱玩灯下黑。\"

车队驶上主路,一路向南。经过一座立交桥时,桥墩旁立着块锈迹斑斑的铁牌,写着\"西区三号变电所\"。陈默看了眼手表,十一点十七分,阳光正斜照在铁牌右侧第三颗螺丝上。

他突然抬手:\"停车。\"

车稳稳停住,所有人都看向他。

\"就是这儿。\"他推门下车,径直走向铁牌背面。其他人跟上来,只见布满涂鸦的水泥墙上,被人用炭笔画了个极小的箭头,指向桥下排水管入口。

\"这个标记……\"队长皱眉,\"三天前巡查时还没见着。\"

\"现在有了。\"陈默蹲下身,手指轻触箭头下方的一道划痕,\"新鲜的,不超过六小时。\"

他们顺着排水管往里走,不到五十米就发现一扇伪装成检修门的钢板。撬开后,里面是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桌上摆着台老式传真机,旁边压着份刚接收的文件。

纸页泛黄,边角卷曲,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代号和日期。最显眼的是左上角的印章——一个被墨水反复涂抹过的徽记,只留下模糊轮廓。

陈默一眼认出:和档案室那份涂黑卷宗上的印泥完全一致。

\"这是什么?\"苏雪低声问。

\"三十年来的联络记录。\"他拿起纸张,翻到末尾,\"他们用季节更替做加密周期,春分发报用蓝墨,冬至用红,中间夹杂假信息干扰追踪。\"

队长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的?\"

陈默没回答,只是把纸轻轻放回桌上,闭眼三秒。

脑海中闪过一段画面:零九年某次国际反谍会议的投影幻灯片,标题是《冷战时期东欧情报网字符映射规律研究》。其中一页提到,克格勃七十年代曾利用莫斯科供暖系统启停时间作为解码密钥——每年十一月四日锅炉点火,对应字母表偏移+7。

这段记忆来自前世一次旁听讲座,当时只当是学术趣闻。

此刻,它成了钥匙。

他睁开眼,抽出随身带的红笔,在另一张白纸上写下几行符号,然后逐个替换。七分钟后,第一份完整名单浮现出来。

十七个地点,九个名字。

其中一个赫然写着:\"赵天虎,代号'铁牛',哈尔滨联络站备用信使,每月十五日接收指令。\"

\"赵天虎?\"队长猛地抬头,\"那个被判刑的校霸?他不是早就退出了吗?\"

\"退出不代表断线。\"陈默把名单递过去,\"有人还在用他的旧身份收消息。\"

苏雪盯着纸上最后一个名字,轻声念出来:\"王振国……挂名顾问,实际负责人。\"

空气一下子凝重起来。

\"现在信我能带队了吗?\"陈默收起笔,语气依旧平淡。

没人说话。

两小时后,境外公司总部大楼前停了五辆警车。董事长办公室在十八层,整层只有他一人有门禁权限。

电梯门开,陈默走在最前面。西装革履的董事长站在办公桌后,金丝眼镜反射着顶灯的光。

\"诸位来意我不清楚,但我公司依法注册,所有业务公开透明。\"他语气温和,眼神却冷冰冰的。

\"那您应该不介意我们看看墙上的画。\"陈默指了指身后一幅风景油画。

\"那是装饰品。\"

\"可它的挂钩歪了。\"陈默走过去,伸手一推,画框应声脱落,露出后面嵌入墙体的金属夹层。

撬开后,一本黑色封皮的册子静静躺在里面。

材质粗糙,纸张发脆,边角有虫蛀痕迹。翻开第一页,满纸都是看似无序的数字与符号。

\"又是这套。\"陈默笑了,\"你们还挺念旧。\"

\"这不过是内部账本。\"董事长仍站着,\"你们若强行搜查,律师团会立刻起诉。\"

\"不用麻烦了。\"陈默已经坐下,拿出笔开始抄录,\"七分钟内,我会让你见识什么叫真正的账本。\"

他闭上眼,再次调取那段关于供暖周期的记忆。脑中浮现字符对照表:11月=+7,12月=+9,1月=-3……结合页码年份错位规则,逆向推演。

笔尖在纸上飞快移动。

第六分四十秒时,他停笔,将复印件甩在桌上。

\"自己看吧。\"他说。

董事长低头扫了一眼,脸色骤变。

名单第一条写着:\"王建国,1952年12月3日于海参崴码头宣誓加入克格勃远东分局,入党编号K-52-8841,接头人代号'北风'。\"

\"这是我父亲……\"他声音发颤,\"这些你怎么可能知道?!\"

陈默看着他,忽然换了种语气,低沉而缓慢:\"那天特别冷,煤油炉在楼道里烧着,味道很冲。你父亲进门时手套破了个洞,左手小指露在外面,冻得发紫。\"

董事长整个人晃了一下,扶住桌沿才没倒下。

\"你说什么……?\"

\"我说,\"陈默慢慢站起身,\"你爸宣誓那天,我就在隔壁房间等导师签字。苏联科学院进修名单上,我的名字排在他前面三位。\"

房间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董事长嘴唇抖了几下,终于瘫坐进椅子里。

警察上前铐人时,陈默走到书架前,随手拉开抽屉。一台微型碎纸机安静地卧在里面,插头还连着电源。

他拔掉电线,从碎屑盒里翻出半张未完全销毁的纸片。上面残留着几个字:\"港城计\"。

\"看来他们还想留后手。\"他把纸片交给苏雪,\"备份肯定不止这一处。\"

苏雪点头记下,抬头看他:\"接下来怎么办?\"

\"等。\"他说,\"鱼线已经撒出去了,就看谁先咬钩。\"

傍晚六点,所有人撤回公安临时指挥部。陈默坐在角落的折叠椅上,手里拿着那本缴获的加密本,一遍遍摩挲封面边缘。

窗外暮色渐浓,楼下传来车辆启动的声音。他没抬头,只是把本子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极淡的小字:

\"下次交接,改用声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