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112章 通讯的加密革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光学侦察连的成立,如同为韦小葆装上了锐利而精准的“眼睛”,一幅远比以往清晰、详尽的战场动态图景,开始在中军大帐的沙盘上逐渐呈现。然而,韦小葆的眉头并未因此完全舒展。他深知,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取,更在于安全、快速地传递。

“大帅,如今我军耳目清明,葛尔丹残部任何风吹草动,皆难逃我侦察连之眼。”张玉麟看着沙盘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时间和细节的小旗,语气中带着自豪,但也隐含着一丝新的忧虑,“只是……情报往来频繁,虽多用旗语、鼓号,但涉及详细部署、兵力调动等核心军情,仍需快马传递文书。这戈壁滩上,难保没有葛尔丹的游骑哨探。万一文书被截……”

这正是韦小葆所虑之事。现有的通讯方式,旗语、鼓号虽快,但信息容量有限,且易受天气地形干扰;烟雾信号同样受限于天气,且传递的信息复杂度有上限。而承载着最关键信息的书面文书,则面临着被截获的风险。一旦敌军破译了文书内容,不仅情报泄露,更可能被对手将计就计,带来灾难性后果。

“张将军所虑,正是我军信息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韦小葆敲了敲沙盘的边缘,发出笃笃的轻响,“我们必须给最重要的情报,穿上一件‘隐身衣’,即便被敌人截获,在他们眼中,也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乱码,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

“隐身衣?”张玉麟与其他几位将领面露疑惑。

“不错,就是‘加密’。”韦小葆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白纸,“简单来说,就是将我们想要传递的真实信息(明文),通过特定的规则(密钥),转换成另一种看似无意义的形式(密文)。只有掌握相同规则的人,才能将其还原。”

他拿起笔,一边写画一边解释道:“以往军中亦有一些简单的保密手段,如字词替换、约定暗语等。但此类方法,规律简单,易被有心人揣摩破解。我们需要一种更系统、更难以捉摸的加密方法。”

众将凝神细听,虽然对“加密”一词感到新鲜,但道理并不难懂。

韦小葆沉吟片刻,结合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和麾下人员的接受能力,一个方案在他脑中迅速成型。

“此法,我称之为‘数字替换加密法’。”他说道,“其核心,在于两样东西:一本通用的‘密码本’,以及每次通信时临时约定的‘密钥’。”

他详细阐述起来:

一、密码本的制作。 韦小葆下令,由参谋部挑选一批常用字、军事术语、地名、将领官职名称等,编纂成一部特殊的“字典”。这部字典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个字或词条,并不对应一个释义,而是对应一组特定的数字编码。例如,“骑兵”可能对应“甲三零七”,“粮草”对应“乙五四一”,“黑山隘口”对应“丙一二九”。这套编码体系并非简单的顺序排列,而是加入了韦小葆设计的一些非线性规则,增加了复杂性。密码本只制作有限数量的副本,严格控制在高级将领和核心通讯人员手中。

二、密钥的使用。 密码本本身是固定的,若敌人获得,则加密形同虚设。因此,韦小葆引入了动态的“密钥”。每次传递重要加密文书时,发信方会在文书的特定位置(如开头或结尾,位置亦可变化),嵌入一个看似无关的数字或词语,作为本次通信的“密钥”。这个密钥,可能与当天的日期、天气、甚至某个预定的随机事件相关,只有收发双方知晓其对应规则。密钥的作用,是对密码本中的数字编码进行二次运算(如加减乘除一个特定数,或按特定规则移位),从而生成最终用于书写密文的数字。

三、密文的伪装。 经过替换和运算后得到的一长串数字,本身仍然可疑。韦小葆的下一步设计,则尽显其缜密思维。他要求,这些最终的数字密文,不能被直接书写成一份数字清单。而是要被巧妙地伪装成——“货物价目清单”。

“譬如,”韦小葆举例道,“我方需传递‘明日辰时,骑兵五千,伏击黑山隘口’这一信息。经过密码本转换和密钥运算后,可能得到一串数字:‘一百二十、三百五十五、七百八十八、四千一百零二’。那么,书写密文时,就不能直接写这串数字。而是要将其伪装成一份送往某个虚构商号的货单:

‘王掌柜台鉴:新到货品报价如下。

茯茶一百二十担,单价三百五十五文。

青盐七百八十八斤,单价四千一百零二文。

……’

如此,即便此文书被葛尔丹哨骑截获,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份寻常的商贾往来信函,极难引起警觉。即便他们心生疑虑,面对这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字(已被密钥二次处理),以及看似合理的商业文书格式,想要在短时间内破译,无异于大海捞针。”

帐内诸将听得目瞪口呆。这套方法环环相扣,既保证了信息转换的复杂性,又利用了人们思维定式的盲区进行完美伪装,其精巧与严谨,远超他们过去所知的任何保密手段。

“妙!妙啊!”一名负责后勤文书工作的参军击掌叹道,“大帅此法,真乃神鬼莫测!将刀光剑影的军情,藏于市井铜臭之中,葛尔丹那些莽夫,如何能识破?”

韦小葆微微一笑:“此法虽不敢说万无一失,但足以应对当前局面。关键在于,密码本的保管、密钥约定的保密性,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严格纪律。任何一环出错,都会导致防线崩溃。”

他随即下令,立即着手编纂密码本,并选拔机敏可靠的文书人员,进行加密与解密的专项培训。同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密钥管理与分发流程。

不久之后,一套套看似普通的“商队价目表”、“家书账目”,开始穿梭于西北前线的各个据点与肃州大营之间。它们平静地经过可能潜伏着敌军探子的区域,承载着决定战局走向的核心情报,安然抵达目的地,再由经过训练的人员,利用密码本和约定的密钥,迅速还原成清晰的军令。

当张玉麟第一次拿到一份被成功解密、内容详实的敌军调动情报时,他看着那原本只是一张“茶叶报价单”的纸张,不由得长长舒了一口气,对韦小葆的佩服更是深入骨髓。

“大帅,”他由衷地说道,“如今我军,不仅看得清,更能信得通。葛尔丹如今,是真真正正的瞎子和聋子了!”

韦小葆颔首。信息的获取、传递与保密,这条无形的战线,在他手中被一步步加固、延伸。科学的意志,不仅赋予了军队更锐利的眼睛,也开始为沟通的脉络,铸造起坚不可摧的盾牌。这场发生在纸墨之间的、静默的加密革命,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真刀真枪的胜利。它让命令的传递变得安全,让决策的依据变得可靠,也让韦小葆对这支军队的控制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