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110章 战略转型:从防御到控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章 战略转型:从防御到控制

皇帝的嘉奖与旨意,如同在肃州大营本就高涨的士气上,又添了一把旺火。黄金与明珠被韦小葆大手一挥,大部分赏给了有功将士,小部分则投入了他的“技术研发基金”。那部厚重的《古今图书集成》被他恭敬地请入中军大帐,偶尔翻阅,更多是作为一种姿态。而编撰技术手册的任务,则被他迅速分派下去,要求参谋部和工坊负责人以“标准化、可复制”为原则,详细记录。

这些事务并未占用他太多精力。他的目光,早已越过“镇北一号”棱堡前那片尸骸尚未清理干净的战场,投向了更广阔的戈壁与天际线。两场防御战的辉煌胜利,证明了棱堡体系在静态防御上的近乎无敌。但韦小葆的思维从不止步于防守。

“战争,归根结底是对‘控制权’的争夺。”中军大帐内,韦小葆站在一幅巨大的、标注了各种符号和等高线的沙盘前,对麾下主要将领和参谋人员说道,“控制地形,控制资源,控制交通线,但最核心的,是控制‘信息’。”

众将领屏息凝神,如今已无人再敢小觑这位年轻大帅的任何论断。

“葛尔丹吃了两次亏,绝不会再傻乎乎地硬撞我们的棱堡。”韦小葆的手指在沙盘上代表着葛尔丹主力可能驻扎的区域划动,“他会迂回,会断我粮道,会寻找弱点,甚至会长期围困。如果我们只能缩在堡垒里,那么即便他攻不进来,我们也成了笼中之鸟,失去了战场主动权。广阔的戈壁,将重新成为他骑兵纵横的乐园,而我们是瞎子,是聋子。”

张玉麟等人纷纷点头,这正是传统守城战最大的弊端。

“所以,我们必须转型。”韦小葆的声音坚定起来,“从单纯的‘区域防御’,转向‘战场控制’。我们要编织一张无形的罗网,让葛尔丹的军队,无论走到哪里,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他们的动向,我们能提前知晓;他们的决策,将因我们的存在而处处受制!”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而这,需要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

首先,是“眼睛”的延伸。

韦小葆下令,利用棱堡为支撑点,向外辐射式地建立一套多层次、立体化的侦察体系。

最外层,是精锐的夜不收哨骑,但他们不再仅仅是凭经验潜伏侦察。韦小葆给他们配发了一种简易的“侦察记录表”,要求他们不仅记录敌军的数量、兵种,还要估算行军速度、队形密度、士气状态,甚至记录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形下的敌军活动规律。这些数据被汇总回来,由参谋部进行初步分析。

“大帅,这是何意?弟兄们能认字画押就不错了,这表格……”一名哨骑队长拿着那张画满了格子的纸,面露难色。

韦小葆耐心解释:“不需要写很多字。打勾,画圈,记数字就行。比如,敌军骑兵多,就在‘骑兵’这里画个圈,估计有多少人,写个数字。看到他们拖着炮,就在‘器械’这里打个勾。这比你们回来靠嘴说,更不容易漏掉东西,也方便我们比较不同小队带回来的消息。”

哨骑们将信将疑地尝试了几次后,发现这种看似麻烦的方法,确实能让情报更准确、更全面,减少了因个人表述不清或记忆偏差导致的误判。数据化的情报,开始初显威力。

向内一层,韦小葆在几处地势较高的关键丘陵和隘口,建立了简易的固定观察哨。这些观察哨并非孤立的据点,它们之间,以及与后方棱堡之间,通过一种改良版的“旗语”和“灯光信号”进行联络。信号代码由韦小葆亲自参与设计,简洁而高效,能够传递如“发现敌骑兵约五百,方向东南”、“敌军运输队,无重兵护送”等关键信息。观察哨的士兵还配备了韦小葆指导工匠磨制出的、倍数更高的单筒望远镜,观测距离和清晰度大大提升。

其次,是打造超视距的“耳朵”。

仅仅能看到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快、更远距离的通讯能力。韦小葆将目光投向了之前小规模试用过的“烟雾信号弹”和“声响信号系统”。

烟雾信号弹被进一步改进,通过调节燃料成分,可以释放出黑、白、黄三种不同颜色的浓烟,并辅以单发、双发等不同发射节奏,组成一套更复杂的信号代码,用于在能见度良好的白天,进行远距离(远超旗语和灯光范围)的紧急军情传递。

而针对夜晚或能见度不佳的天气,韦小葆建立了一套依托棱堡和观察哨的“接力鼓号”系统。他运用声学原理,设计了不同频率和节奏的鼓点与号角组合,每个棱堡和观察哨都是一个信息节点,可以将重要的预警信息,像接力赛跑一样,一站一站地迅速传回指挥中心。

为了测试这套系统,韦小葆组织了一次大型演习。模拟的“敌情”从五十里外被“发现”,通过哨骑数据回报、观察哨旗语接力、烟雾信号警示、最后一段由鼓号系统接力的方式,信息在比平时快上数倍的时间内,就清晰地传达到了位于“镇北一号”的韦小葆手中。

参与演习的将领们看着沙盘上根据迅速回传的信息不断更新的敌军动态标记,无不感到震撼。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见”了整个战场的模拟演变,仿佛站在云端俯视。

张玉麟惊叹道:“大帅,这……这简直是神乎其技!若真与葛尔丹交战,我等便如掌上观纹,而他则如同蒙眼瞎马!”

韦小葆却摇了摇头:“这还只是初步搭建起了框架。信息的传递速度、准确性,以及最重要的——海量信息汇总部后的分析处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我们目前能控制的,还主要是我们侦察力量所能覆盖的区域。”

他走到沙盘前,指着代表葛尔丹主力方向的区域,那里依然是一片模糊的未知。

“葛尔丹的大营深处,他的兵力具体如何分布,粮草囤于何处,下一步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这些最关键的信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还难以触及。”

帐内一时沉默。确实,外围的监视和控制,并不能直接洞悉敌军的核心机密。

韦小葆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理性而锐利的光芒,那是一种即将解开复杂谜题时的专注。

“所以,我们需要第三种东西,”他缓缓说道,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心中一动,“一种能潜入敌人心脏,直接获取核心情报的‘神经’。”

他没有明说这“神经”具体是什么,但将领们都能感觉到,韦大帅心中,已然有了一张更为庞大、精细的蓝图。这张无形的罗网,正在从被动防御的堡垒,向着主动控制的深渊悄然延伸,它不仅要捕捉敌人的军队,更要捕捉敌人的意图。战场的主导权,正在以一种这个时代从未见过的方式,悄然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