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 > 第498章 亩产提升带来的喜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8章 亩产提升带来的喜悦

张浩回到办公室,先给陈雪茹那边发了份传真,让她帮忙联系刘副主任。

他如今在这边任职,不方便直接和那边联系,终归是要避嫌——这对他、对刘副主任都好。

眼下局势还没完全平稳,若是让人觉得他在拉帮结派,反倒不妥。

没过多久,刘副主任就回复了:需要的设备有货,价格也不算高。

张浩立刻联系了化工厂。宋副厂长和马书记听到价格,还想跟他再砍砍价,张浩直接道:“你们爱要不要。”

两人没辙,只能应下。张浩又联系了那边,让尽快安排发货。

处理完这事,张浩本想接着处理堆积的工作,想了想又放下了——也不在乎这几天。

他去找了杨书记,杨书记又把赵副省长叫了过来。

三人一见面,杨书记就笑着说:“张浩同志,最近可有不少人打电话来为你请功啊。”

张浩摆摆手:“杨书记,不值一提。我现在更关心咱们这儿的农业问题,还有工业的突破口。”

接着,赵副省长和杨书记便一五一十地汇报起来,消息大多让人振奋:今年育种基地顺利建立,春耕春种也已基本完成,这是实打实的好消息;

工业方面同样稳步推进,拖拉机产能直接翻了一倍——各地需求旺盛,这毕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不管现在是起风还是风停,农业上的事,谁都不能马虎。”

杨书记沉声道,“这关乎国运。”

张浩点头认同,随即提到:“不过化肥厂、农药厂这边,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他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之前刘副主任答应的设备和技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我这边也不好催得太紧。”

赵副省长接话道:“再等等吧,这种事急不来。咱们先把手里能抓的工作抓好,别出纰漏。”

三人又仔细讨论了些具体措施,直到傍晚才散会。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张浩望着办公楼外的灯光,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该重点推进的事。

不过好消息很快传来:古教授那边的发动机已经出了成品,眼下正在绘制图纸,准备着手造船。这可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张浩立刻给古教授打去电话,笑着说:“教授,听说您那边有好消息了?”

“你小子,这么久不打电话关心一下,消息倒挺灵通。”

古教授的声音带着笑意,“告诉你,我们这发动机连续运行了七天七夜,没出任何故障!现在刚停机,正在检测各项数据。船体结构也画得差不多了,就是一些配套设备还在规划。你要是有空,过来看看?”

“嗨,我这边忙着呢,有您在,我一百个放心。”

张浩道,“我会安排人过去对接。”

“知道你忙,”古教授话锋一转,“不过,你们是不是得给我们下几个订单?不然这东西总停留在图纸上,可不算数啊。”

“那得你们先把样品做出来,让大伙瞧瞧成色。”

张浩半开玩笑道,“不然真金白银投下去,回头给我一堆破铜烂铁,那可不成。”

“嘿,这话别人说我信,从你小子嘴里说出来,准没好事。有什么屁就放,别憋着。”古教授太了解他了。

“嘿嘿,啥都瞒不过您。”

张浩也不绕弯子,“我的意思是,得看看沪城那边的章程,咱们对比一下,看看数据上有没有优势。咱们双管齐下,不是更稳妥?”

“你小子这想法不错。”

古教授应道,“对了,你那码头得扩建了,不然以后船造出来,没地方停可不行。”

“成,我这就安排。”

说罢,张浩挂断了电话,脸上带着笑意——看来,又有新的硬仗要打了。

张浩的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心中却始终藏着另一个念头,一条不同的路——那是他内心深处真实的期盼。

随着水稻产能稳步提升,那个念头的雏形也渐渐清晰起来。

一晃到了秋收时节,这是他最牵挂的时刻,就连新船试水这样的大事,他都暂时搁置了,径直奔向江汉平原。

小姨和弟弟张勇都在这里。说实话,他有时会犹豫该不该来——老爹留下的这摊子事,总让他觉得有些难以面对。但最终,他还是来了。

张勇看着他,他也看着张勇,两人一时都没说话。

“你……你是不是我大哥?”张勇先开了口,声音带着点不确定。

“哼,你是不是叫张勇?你要叫张勇,那我就是你大哥。”张浩应道。

“大哥!我是张勇!”

张勇眼睛一亮,连忙拉住他的胳膊往屋里拽,嗓门大得很,“妈,我大哥来了!”

小姨从屋里走出来,看到张浩,脸上立刻露出欣喜的笑容。

“来了。”张浩点了点头,故意逗她,“吴同学,我来看看你啊。”

小姨脸色一板,伸手就拍了他一下:“我让你叫吴同学!没大没小的!”

“小姨啊,你不得不承认,咱俩确实做过同学,这是不争的事实,否认不了。”张浩笑着躲闪。

“你还说!”小姨又拍了他两巴掌,落在肩膀上,力道却很轻。

玩笑过后,张浩正经起来:“小姨,我这次过来就一件事,跟我回江城吧。”

小姨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嗯。”

“我在这边还要待几天,到时候来接您。您最近把工作这些都安排一下,我那边已经打好招呼了。”

“好,一切听你安排。”小姨应道,语气里满是信任。

张勇在一旁听着,咧着嘴笑:“太好了!大哥,那我也能跟着去江城了?”

“你小子,当然得跟你妈一起走。”张浩拍了拍他的脑袋,屋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

张浩没顾上吃饭,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去看真实的秋收数据,这里藏着无数人的希望。

赵副省长早已提前到了,两人都是实干性子,从不会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这也是他们能合拍共事的原因。

“老赵,情况怎么样?”张浩压低声音问。

赵副省长瞪了他一眼:“你小子小声点,人家正忙着对比数据呢。走走走,带你去仓库看看。”

两人来到仓库,满眼都是金黄的稻谷,堆得像小山一样。

周围的村民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那样纯真、那样满足。

张浩就爱这样的笑容,看到这笑容,他心里也跟着踏实又温暖。

正看着,袁工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赵副省长!”

老赵转过身,连忙道:“您慢点跑,注意身体。”

“先不管这个,试验田的数据出来了!”袁工说着,递过一叠资料。

张浩凑近一看,眼睛顿时亮了:“好!好!很好!”

他心里默算着,一把从赵副省长手里抢过资料,越看越激动,“嚯,有700斤呢!好啊!”

袁工带着骄傲补充道:“准确说,达到了735斤!”

“好!”张浩一拍大腿,紧紧握住袁工的手,“我代表鄂省的老百姓谢谢您!”说着,他郑重地鞠了一躬。

袁工连忙躲开,红着脸道:“张省长,您这可使不得!我就做了分内的事。”

赵副省长在一旁道:“别谦虚,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多少人的饭碗呢。”

“没有您二位的支持,我哪能做成啊。”袁工摆着手,“有功的是你们二位。”

“我可不敢贪功。”

张浩拉着他的手,诚恳地说,“都是你们没日没夜测数据、下田地,才有这样的好结果。”

没再多说客套话,张浩对赵副省长道:“老赵,咱们得去村里一趟。”

“对,该去跟乡亲们好好聊聊。”赵副省长点头应道。

两人并肩往村里走去,身后仓库里的稻谷散发着饱满的香气,像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