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 第16章 最后的外交:重庆谈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最后的外交:重庆谈判

民国三十八年七月十五日,重庆的夏日闷热难当。林文澜站在原国民党行政院大楼的办公室内,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长江上往来穿梭的解放军舰艇。这座山城已经恢复了秩序,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司令员,收到一封特殊的外交信函。周志宏神色凝重地递上一个信封,来自美国驻华武官处,史迪威将军请求与您会面。

林文澜拆开信封,快速浏览了内容。信中,史迪威以个人名义请求进行非正式会谈,随行的还有两位美国特使米勒和鲍勃。

看来,蒋介石终于把美国人搬出来了。林文澜将信放在桌上,回复他们,同意会面,地点就在南山宾馆。

七月十七日上午,南山宾馆戒备森严。林文澜特意提前到达,在会客室内等待着老朋友的到来。当史迪威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两人都有一瞬间的恍惚。

林,好久不见。史迪威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挺拔,但鬓角已经斑白。

史迪威将军,林文澜与他握手,没想到会在这里重逢。

随行的米勒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外交官,而鲍勃则明显带着中情局的背景。寒暄过后,会谈很快进入正题。

林将军,米勒开门见山,美国政府高度关注中国局势。我们认为,继续内战只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多苦难。

林文澜平静地回应:结束战争的最好方式,就是蒋介石集团立即放下武器。

鲍勃插话道:将军,您应该清楚,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利益。如果共产党坚持武力统一,恐怕会影响中美关系。

中国的事务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决定。林文澜语气坚定,任何外国势力都无权干涉。

史迪威叹了口气:林,还记得我们在缅甸并肩作战的日子吗?那时我们都为了打败日本法西斯而战。现在,为什么不能为了和平坐下来谈谈?

史迪威将军,林文澜正视着老友,我永远记得您对中国抗战的帮助。但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蒋介石集团代表的是封建买办势力,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只有苦难。

会谈陷入僵局。这时,米勒使出了杀手锏:

林将军,美国政府愿意提供二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帮助中国战后重建。条件是...停止军事行动,建立联合政府。

林文澜笑了:米勒先生,您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是可以买卖的吗?

这不是买卖,鲍勃冷声道,这是现实政治。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你们很难重建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中国人民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林文澜站起身,从东北到西南,我们亲眼见证了人民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史迪威也站了起来:林,我以个人身份请求你考虑。继续战争意味着更多伤亡,更多破坏。难道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林文澜走到窗前,指着山下正在重建的重庆城:史迪威将军,您看到那些正在清理废墟的百姓了吗?他们为什么愿意忍受暂时的困难?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他转身面对三位美国特使:请转告蒋介石,如果他真心为中国人民着想,就应立即无条件投降。这是避免更多伤亡的唯一方式。

米勒还想说什么,但史迪威抬手制止了他。这位老将军深深地看着林文澜:

林,你变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还是那个在缅甸丛林里坚持理想的年轻军官。

理想从未改变,林文澜说,改变的只是实现理想的方式。

会谈结束后,林文澜单独送史迪威到门口。

说实话,林,史迪威低声道,个人而言,我理解你的选择。但作为美国军人,我必须执行华盛顿的命令。

我明白。林文澜点头,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和平的环境下重逢。

送走美国特使后,周志宏忧心忡忡地问:司令员,美国人会不会直接军事干预?

林文澜摇头:二战刚结束,美国人民厌战情绪高涨。杜鲁门政府不敢冒这个险。这只是蒋介石的最后一搏。

果然,第二天就传来消息:蒋介石拒绝了中共提出的和平条件,决定继续抵抗。

看来,只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了。林文澜下令,各部队做好进攻成都的准备!

七月二十日,就在部队准备西进时,林文澜接到中央急电:命令他立即返回北京,参加重要会议。

这里交给你们了。林文澜对周志宏和邱清泉说,记住,对成都围而不打,尽量减少平民伤亡。

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林文澜俯瞰着神州大地。从东北雪原到西南群山,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他知道,最后的胜利已经不远了。但更重要的是,胜利之后如何建设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这是比任何战役都要艰巨的挑战。

飞机穿过云层,北京城的轮廓渐渐清晰。新的历史篇章,正在等待着他们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