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任意门开始的旅途 > 第161章 修炼瓶颈往新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师府后院的闭关室里,灵气如薄雾般萦绕。

李峰盘坐在蒲团上,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金光,眉心处元婴虚影若隐若现 —— 他已卡在元婴后期三月有余,任凭如何运转功法,都始终无法触及化神期的壁垒,那层无形的屏障,像铜墙铁壁般挡在身前。

“夫君,要不先歇歇吧,强行冲击反而伤了根基。”

阿青坐在一旁,看着李峰额角渗出的汗珠,语气满是心疼。

她的修为也已达元婴后期,却同样感受到瓶颈的滞涩,仿佛天地间有股力量,刻意压制着他们的突破。

李峰缓缓收功,吐出一口浊气,眼底闪过一丝无奈:“罢了,或许是时机未到。

这几日总觉心神不宁,或许该出去走走。”

话音刚落,腰间的传讯香突然 “嗤” 地燃起,淡青色的烟雾袅袅升起 —— 这是他留给李世民的应急信号,只有关乎大唐安危的大事,才会点燃。

“出事了?” 阿青立刻起身,眼中闪过警惕。

李峰捏碎传讯香,沉声道:“先出关看看。”

两人推开闭关室的门,阳光瞬间涌入,院外道童早已等候在旁,见他们出来,连忙躬身道:“老爷,宫里来人说,陛下有急事,请您即刻入宫。”

李峰点点头,对阿青道:“你在家休息,我去去就回。”

阿青叮嘱道:“小心些。”

李峰翻身上了火麒麟,朝着皇宫飞驰而去。

太极宫内,李世民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案上摆着一份捷报,见李峰进来,立刻快步上前,将捷报递给他:“国师,你快看!倭国拿下了!”

李峰接过捷报,快速浏览 —— 程咬金、尉迟恭率军从新罗出发,仅用两月便攻破倭国都城,生擒倭国天皇。

后续三月,大军清剿顽固势力,寻得大小矿山百余座,如今已召集三十万倭国俘虏挖矿,预计年底便能运回第一批金银。

“不到三月便破国,倒比预想中顺利。”

李峰放下捷报,语气平静。

李世民却难掩激动:“不仅顺利!再过十日,第一批银矿就能运到长安!国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走?是继续往西打,还是先稳固新占的地盘?”

“先造船,造能远航的大船。”

李峰突然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世民一愣:“造船?为何突然要造船?如今大唐水军已能掌控东海,难道还不够吗?”

“远远不够。”

李峰让内侍取来世界地图,手指沿着地图上的蓝色区域划过,“陛下请看,这世界上五六成都是海洋。

陆路有大山、大河、沙漠阻隔,行军千里便已疲惫;可若有一支无敌海军,凭借大船,便能跨越海洋,攻打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他指着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比如这里,若是控制了它,往来南洋的商船都要经过我们的地盘;再往远了说,越过重洋,还有无数未知的大陆,那里的金银、粮食、资源,都能为我大唐所用。”

李世民盯着地图,眼睛越睁越大,手指微微颤抖 —— 他从未想过,海洋竟藏着如此大的机遇,李峰描绘的蓝图,比他想象中还要宏大!

“国师此言,真是金玉良言!” 李世民猛地一拍案,“朕这就吩咐下去,调工部最好的工匠,先造一千艘战船,训练十万海军!倭国运来的金银,全部用来造船、铺路、建桥,绝不能浪费!”

接下来的日子,大唐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倭国的金银源源不断运往长安,一部分用来修建贯通南北的官道,一部分投入造船厂。

工部的工匠们根据李峰提供的图纸,日夜赶工,第一批配备了蒸汽机的战船,不到半年便下水试航。

与此同时,李峰也没闲着。

他在长安城外开设作坊,从织布、制糖到冶铁、造车,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短短三年,他名下的工厂已达三百多个,雇佣了两百万大唐工人。

工部更是在他的指导下,将蒸汽机应用到工厂生产中,织布机、冶炼炉日夜轰鸣,大唐的生产力瞬间翻了数倍。

军事扩张也从未停歇。

贞观三年秋,大唐海军南下,一举攻占林邑、真腊、扶南,将东南亚的粮仓纳入版图。

贞观五年五月,六万海军突袭三佛齐,顺利控制马六甲海峡,从此往来南洋的商船,都要向大唐缴纳关税。

国内民生更是蒸蒸日上。

随着粮食产量增加,百姓们终于实现 “顿顿吃饱饭”,街头再也看不到饥肠辘辘的乞丐。

李峰推行的 “书同文、车同轨” 政策,也在各地落地 —— 统一的汉字、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语言,让新占领地区的百姓快速融入大唐,文化同化的速度远超预期。

最让李世民欣喜的,是人口的增长。

在生育部的鼓励下,大唐人口从贞观初年的两千五百万,飙升至贞观十年的四千六百万,其中不仅有本土新生儿,还有大量新占领地区的百姓主动归附,愿意成为大唐子民。

“国师,如今大唐疆域已达前所未有的规模,该如何管理这些新地盘?” 贞观十年冬,李世民拿着疆域图,向李峰请教。

李峰指着地图上的区域:“实行分封制。

只要是大唐子民,无论出身贵贱,只要立下足够的功劳 —— 从军杀敌、开荒种田、发明创造,都能获得封地。

有功者有赏,百姓才会更有干劲。”

此令一出,大唐瞬间沸腾。

百姓们纷纷报名参军,就连农夫、工匠都想立功获封。

士兵们在战场上更是奋勇杀敌,短短五年,大唐疆域再次扩张 —— 吐谷浑、吐蕃、西突厥相继被灭,戒日王朝(天竺)成为大唐的 “东方粮仓”,连玄奘都没来得及踏上西行路,天竺就已纳入大唐版图。

往北,唐军翻越贝加尔湖,抵达北冰洋。

往东,海军横渡白令海峡,发现美洲大陆。

往南,探险家们登上澳大利亚,在那里建立据点。

到贞观十八年三月,整个亚洲都已成为大唐的领土,疆域之广,远超历代王朝。

此时的大唐,人口已达1.286亿,军队装备着蒸汽战船、火枪、火炮,无论陆战还是海战,都已无对手。

大食帝国曾试图东扩,却被唐军在怛罗斯一战击溃,从此再也不敢越过葱岭半步。

贞观十八年六月初三,李峰突然来到太极宫,向李世民辞行。

“国师,你要走?” 李世民手中的御笔 “啪” 地掉在纸上,晕染开来,他不敢置信地看着李峰,“如今大唐正是鼎盛之时,你为何要走?”

“修道之路,讲究顺势而为。

我在大唐已待十余年,因果已了,该去追寻更高的境界了。”

李峰语气平静,眼中却带着对大道的向往。

李世民起身,拉住李峰的手,声音带着哽咽:“朕不准你走!没有你,就没有今日的大唐!朕愿将半壁江山分给你,只求你留下!”

“陛下的心意,臣心领了。”

李峰轻轻抽回手,从袖中取出一枚玉简,递给李世民,“这是臣多年修炼心得,还有昆仑山的机缘 —— 陛下如今经臣调养,四十八岁的年纪,看着却如二十八岁,待将来一统寰宇,可禅位于太子,前往昆仑山祭祀三皇五帝,届时便能得到人道传承,开启修行之路,得寿一千二百载。”

李世民接过玉简,手指微微颤抖 —— 他没想到,李峰竟为他安排好了后路,连修行的机缘都已备好。

“臣名下的三百多座工厂,也已悉数交给工部,日后可继续为大唐效力。”

李峰躬身行礼,“陛下保重,臣去也。”

李世民还想挽留,却见李峰身形一晃,已消失在殿外。

此刻的国师府,阿青早已收拾好行囊。

李峰推开任意门,门后是一片陌生的星空,他握住阿青的手,笑着说:“走吧,去看看下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