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5

怎么?难道音画不同步,你们就能在片场随意应付?台词不用记?表演不需要投入感情?

这些难道不是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吗?”

没人敢回话,之前对陆川年纪轻、经验少的轻视瞬间收起。

看他这脾气,要是在片场演不好,怕是真会被当面训斥,甚至直接换人重演。

大家心里都在猜,陆川和厂里到底是什么关系,能让厂长如此器重。另外,和以往拍戏不同,现在你们人手一份剧本,我们进行剧本围读会。

你们要用表演时的情绪通读剧本,这是为了培养你们的默契、语言感情,以及后续表演的可能性。”

说话间,陆川注意到陈默坐不住了,频频向他使眼色。你们先分组进行围读,按剧本顺序来,确保每个演员都有机会参与。”

说完,他起身与陈默一同离开了房间。小陆,这个音画同步的事……”

“陈叔,我明白你的顾虑。

我其实是用厂里淘汰的老旧设备做了改良,效果很明显。

如果是用我们现在的新设备,优化会更显着,之前那些刮风不能录、杂音干扰的问题,都能解决。”

“你是认真的?”

“当然。”

“这事你跟老李提过吗?”

“还没。”

陈默急了:“这么大的事,你不先跟老李汇报,反而先跟演员说?”

“提前做准备,给演员一点压力。

而且厂长之前已经同意了。”

“什么意思?”

“我早就跟他说过,这部电影拍摄会有些创新,和别的导演不一样,他同意了。”

陈默哭笑不得:“你猜老李知道你的‘创新’是在这个方面,会是什么表情?

走,我们赶紧去找老李,这事可不得了!”

音画同步、消除杂音——这对电影拍摄来说,简直是跨越式的进步。

红国电影一直难以走出国门,技术上卡脖子是主因之一。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红国电影说不定真能打开海外市场!

陆川理解陈默为何这么激动。

之前他也看了《伊万的童年》的放映。

毛熊这部电影能在全球上映,除了影片本身,其胶片质量、音画同步技术和拍摄手法都功不可没。

这也让他意识到,只要电影拍得好,如今确实有机会在国外大规模上映,甚至赚取外汇。

毛熊今年刚推出的电影,不仅在东欧西欧热映,还能登陆鹰酱市场,说明当下全球对文艺作品的流通管控并不算严。什么?音画同步?已经搞出来了?”

李明听完陈默的话,整个人都愣住了。老李,你可真行!让陆川搞这个,竟然一点风声都不透!藏得够深啊!”

陈默差点笑出声,崔志刚这招先发制人,真是老谋深算。

这番话的意思他自然明白,崔志刚是想说:如果事情办成了,功劳少不了厂长的;但如果出了问题,也不能全推到他陈默一人头上——毕竟厂长你也有份参与。

王建国没接崔志刚的话,只是盯着陈默,语气认真地问道:“音画同步的问题真的解决了?”

“嗯,稍微调整了一些地方,其实不难。”

“这还叫不难?咱们国内电影圈这么多年都没一个人搞出来,你说不难?”

王建国彻底惊住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陈默竟在开拍前,给北影厂——不,应该说是整个华语电影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要是这部电影拍出来送审,在文化宣传阵线上,电影行业的创新与突破,可就真有了实实在在的证据。

王建国来回踱了几步,忽然停下,找来厂里几位领导和财务,咬牙批了一些胶卷,让陈默立刻试拍一小段。

上午拍摄,下午冲洗放映。

当听到片中演员的口型、喘息与声音完美同步,看到画面效果大幅提升,王建国彻底坐不住了。好!太好了!”

放映室里,他激动地连声称赞:“我们在追赶世界的步伐,电影人也没有落后!陈默,这次你立了大功,厂里记下了。

这部电影从拍摄到后期,我们绝不干涉。”

“等你全部完成,我们就送上去给领导审,让他们也看看咱们电影人的进步。”

“那胶卷的事……”

“我来申请!”

王建国语气坚决:“原本和北方合作的新型胶片厂,在技术员撤走后已经停产。

我会向上级汇报,争取尽快恢复生产。”

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他们的电影能进来,我们的电影凭什么走不出去?

电影,是能赚钱的!

只要打开局面,国家就会重视,政策也会倾斜。

可惜《小兵张嘎》已经拍完,不然也能用上这技术。

等陈默从王建国办公室出来,天已经黑了。

让他意外的是,参加剧本围读的同事们竟然都没走。

一见他进门,所有人的眼神都变了。

原来陈默说的都是真的,厂里甚至批了胶卷现场验证。

也就是说,他们正在参与的这部电影,将与以往任何一部都不同。都看着我做什么?今天围读结束,明天继续!”

陈默转身离开,身后只留下一片敬佩的目光。

这么年轻就能当导演,不是没有理由的。

换作他们是厂长,恐怕也会做同样的决定。

王建国要是知道这帮人已经在心里“接他的班”

,估计鼻子都得气歪。

他还远没到退休的时候,竟然就有人开始惦记他的位置了。

想都别想!

**

经过王建国的上报,一段时间后,上级终于批复,准许调拨一批胶卷。

这批胶卷原是进口物资,是早前留存下来的苏制胶片。

至于胶片厂自主生产的事,一时半会儿还难以解决。

胶卷生产本身技术含量高,自外籍专家撤离后,不少关键技术难题尚未攻克。好的,陈默,你这边配音工作已经结束,不用再操心这边了,专心去忙你那部电影吧。”

“嗯,那我正好去一趟厂长办公室。”

《小兵张嘎》的后期配音告一段落,陈默的任务完成,之后便不再参与,可以全心投入自己的电影拍摄。

对这部电影,从制片厂到上级部门,期望值都很高,容不得半点马虎。厂长,在忙吗?”

“再忙也得听你说事,你时间紧,有事就说吧。”

“厂长,胶卷不够用。”

“什么?不够?我申请的可是一部电影正常拍摄的量啊!”

“您申请的数量是按常规电影拍摄估算的,但我们采用的是音画同步拍摄,胶卷消耗量肯定比普通拍摄要大,拍摄中难免有更多需要重拍的镜头。”

“可这是进口胶卷,成本太高,能批下来已经很不容易,再想追加,上面不可能同意的。”

王建国望着陈默,语气沉重:“咱们国家这几年处境艰难,要不是考虑到这部片子可能带来外汇收入,我也不会替你打包票,上面也不会批准这批胶卷。

你这次要是拍不出成果,后续影响可就大了。”

“那胶片厂那边,这种胶卷从研发到投产大概需要多久?”

“说不准,没人能给出确切时间。”

“厂长,您给我写封推荐信吧,我想去胶卷厂看看。”

陈默实在等不及了,拍个电影限制这么多,只能自己想办法。

毕竟他经历过不少事,改进的方向在哪里,心里多少有数。

文化输出必须趁早,晚了,就是别人的文化涌进来。

现在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做成了,就是好时代;做不成,就是坏时代!

“你要去试试?”

王建国看着陈默,几乎以为自己认错了人:“你对胶卷有了解?”

“我就是去看看,等电影正式开机,哪还有时间专门跑这一趟。”

“你想去,我就给你写封介绍信,你去看看吧。

外籍专家撤走之后,不少技术难题解决不了,厂里自己也搞不明白。”

没多耽搁,王建国当场写好介绍信:“要去就趁早,剧组这边先拍外景,这是你之前定的,不能耽误。”

“放心厂长,时间已经定好了,三天后出发去乡下。”

“这次你带队,第一天我让老崔跟你一起去,之后他再回来忙别的事。

人在外面,就全靠你自己了。”

又交代了几句,陈默把信收好。

再怎么赶也得明天出发,今天时间已晚。

如同往常一样,陈默回到大院,却感觉气氛有些异样,大家脸上神情都不太对劲。妈,我怎么觉得今天院里气氛怪怪的?大家脸色都不太好。”

把自行车推进院子,陈志远对王桂芳说道。回来了?刚给你热好饭,快趁热吃。”

王桂芳把饭菜端上桌,一边织毛衣一边说:“今天院里出了点事,赵老太太被带走了,三位管事被街道叫去批评教育,后来又去了派出所挨训。

回来后就召集全院开了个会,把大家都说了一顿。”

“赵老太太?她那么大年纪能犯什么事?总不可能是特务吧?”

“她当特务?”

王桂芳不以为然,“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当特务走两步就得摔床上,能有什么用?”

“她是倒卖粮票被红袖章当场抓获的。

要不是看她年纪大,当场就要被按住了。

街道刘主任本来要调走的,听说为这事气得够呛。”

“一个倒卖粮票会影响他调动?不至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