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372章 我没开录音笔的那三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2章 我没开录音笔的那三年

林野从小活在“狼妈”周慧敏的高压掌控与“猫爸”林国栋的沉默纵容之间。

她不是没哭过,而是学会了把眼泪咽成文字;她不是不想逃,只是每次回头,都看见母亲坐在客厅守夜的身影——像一座不肯倒塌的钟楼,为她报时,也为她囚禁光阴。

她拥有特殊的能力:能清晰感知他人最深处的负面情绪——母亲的焦虑如铁锈蔓延,父亲的逃避似雾弥漫,同学眼底一闪而过的怜悯……这些情绪涌入她的身体,化作心口一道荆棘纹身。

情绪越浓烈,荆棘越密集,疼痛越剧烈。

这能力成了她写作的灵感源泉,也成了她精神崩塌的导火索。

她以笔名“荆棘摇篮”在网络上连载自传体小说,讲述一个女孩如何在完美主义的母亲手中碎裂又重组。

那些字句刺痛千万读者,却无人知道,每一篇更新,都是她在医院急诊室打完镇定剂后敲下的。

直到她遇见江予安——博物馆音频修复员,冷静理性得近乎疏离的男人。

他是她最忠实的读者,也是唯一看穿她“用痛苦换取共鸣”的人。

他走进她的生活,成为她的心理咨询师,再成为她的恋人。

但他不说治愈,只说:“我想听你讲完。”

随着记忆一层层剥开,林野发现母亲的暴戾背后,是曾被家族抛弃、被迫早婚育女的命运轮回;而父亲的懦弱,则源自童年被当作“无用儿子”彻底忽视的创伤。

他们不是天生的施害者,只是未愈合的受害者,在无知中延续着伤害。

当周慧敏确诊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开始流失,那曾经令人窒息的控制欲竟悄然转化——她忘了昨日饭菜的味道,却记得女儿怕冷,总悄悄把旧棉袄垫在床褥下;她叫不出“林野”全名,却在镜背一遍遍写下“野在”。

而在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林野关掉了直播设备,删尽三年来的录音档案。

她说:“我不再需要靠讲述痛苦来证明自己存在了。”

门虚掩着,风自由进出。

钥匙回到她手中,但她终于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家门,而是带着伤疤,还能走进阳光。

林野携新作登上国际文学节舞台,面对全球读者朗读《若经我苦》终章,周慧敏在养老院电视前无意识鼓掌,嘴角微扬。

某日午后,阳光斜穿过养老院房间的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林野坐在床沿读一本旧诗集,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周慧敏靠在轮椅里打盹,银发散乱地垂在肩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

忽然,她动了。

她缓缓直起背,眼神竟有片刻清明。

她伸手拿起桌上林野昨夜落下的剪刀——那是一把圆头的学生剪,本是用来修剪书签的。

她抬起手,从鬓边揪下一缕白发,用力剪断。

发丝飘落,有一根落在林野的袖口上。

林野没动。

她只是静静看着母亲将那撮白发塞进一个褪色的蓝布袋里——那是她小时候装美术课手工材料的小袋子,不知何时被母亲翻了出来。

然后老人抬起头,朝她伸出手,掌心摊开着布袋,眼神竟带着一丝近乎羞怯的期待。

林野喉咙一紧。

她没有接,而是起身走到柜子前,取出针线盒,轻轻放在母亲膝上。

周慧敏的手抖得厉害,针尖几次戳偏,线也穿不进。

林野没有帮忙,只是坐在对面,看着她一遍遍尝试,直到那粗笨的针脚终于歪歪扭扭地缝合了袋口。

最后一针拉紧时,老人喘了口气,像是完成了一件极重要的事。

接着,她指了指厨房。

林野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