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一顿饭的时间做缓冲,杨博和李煦两人总算是接受了现实。

饭后把一切都收拾整理了之后,乔安泡了茶,几人一同坐在堂屋里,乔然则带着三宝去睡午觉了。

“今日过来还有一件事想和你们商议。”李煦浅抿一口茶之后道,“我和杨博想建一所学堂。”

“建学堂?好事啊!”他们这地方又偏又穷,以前只有乔爹开了一个学堂,但这个学堂也不算很正规,因为它是由西河村的祠堂单独空了一间屋子出来,因为地方不大,能容纳的学生也不多,“外祖和我提过很多次了,想把李家村的孩子也送过来读书,可西河村实在是没那么多地方。”

乔爹在的时候还会收一些杨家村和李家村的孩子,可徐青阳接手学堂后就没有收了,因为他还没有功名。

徐青阳听了却不像乔安那么高兴,“师兄,你们深思熟虑过了吗?”

徐青阳的话让乔安觉得莫名其妙,他不懂徐青阳怎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深思熟虑过了!”李煦认真的回答道:“我和杨博虽然已经考中了举人,但天下之大,举人数不胜数,如果贸然前去参加会试,我和杨博都没什么把握。”

“再者...”李煦说得欲言又止。

杨博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反正在场的也没有外人,“再者读书多年,家中实在是拿不出什么钱了。”上京的费用可是一大笔钱,杨家和李家都拿不出来,因为杨家村和李家村并没有像东河村那样有个赚钱的技艺,他们还是靠种地和打零工来赚钱。

“所以我和李煦就想着建个学堂,赚点钱的同时好好沉淀一下,争取一次就中!”杨博信心满满的说着,他和李煦考中秀才后也是这么做的,厚积薄发。

“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也想回馈一下乡里。”他和杨博读书以来乡亲们也帮衬了许多,如今他们有能力了,自然想给孩子们多一个选择。

“我爷爷不知道在我耳边念叨了多少次西河村的孩子有福气了,他很羡慕西河村的孩子们都有书念。”杨博的耳朵都被杨村长念出茧子来了,所以李煦把这个提议和他说了之后,杨博立马就答应了。

徐青阳以为两位师兄会趁热打铁,直接上京参加会试,不过两位师兄说得也很有道理,上京的费用确实需要一大笔,这笔钱不是普通农家户能顺便拿得出来的,“既然师兄们已经深思熟虑过了,我也就没什么疑问了。修建学堂是好事,不知师兄们可有章程了?”

“我们就是为这个来的!”杨博直言道:“大概的想法已经有了,但还是想和你商议一下。我和李煦的想法是杨家村、李家村和西河村集资修建一所学堂,学堂修建成之后只招收杨家村、李家村和西河村的孩子,上课的事就由我们三个人来。”

杨博指了下李煦和徐青阳,继续道:“我和李煦负责那些想要参加科举的学生,小师弟就给孩子们启蒙。”徐青阳身上还没有功名,只能给孩子们启蒙。

听了杨博的话后乔安立即和徐青阳交换了一个视线,徐青阳道:“师兄们这是不想和东河村扯上关系?”不管是修建学堂还是招收学生,杨博和李煦都把东河村的人排除在外。

“是!”李煦直接承认了,他就是不想和东河村的人扯上什么关系。

以前东河村没少欺压附近的几个村子,自以为高人一等,前不久更是和他结了仇,李煦看不惯东河村的人很正常。

“小师弟,不瞒你说!整个东河村我就看你顺眼。”反正在场的也没外人,杨博就有什么就说什么了,“以前还能看在你的面子上忍一忍,可现在你已经是西河村的人了。”他还忍个毛!

“咳!”李容没忍住轻咳了一声,虽然在场没有外人,但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直白,隔墙有耳的道理不懂吗?

杨轩也不满的瞪了自家哥哥一眼。

一连被两个哥儿瞪了,杨博讪讪的把嘴闭上了,不过他想说的已经说了。

“不算东河村就不算吧!”乔安也对东河村的人没什么好感,“就三个村子加起来也有不少孩子了。”

“抛开这个问题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李煦只是把想建学堂的想法和杨博说了,还没有和李家村的村长说,李煦的打算是先把一切问题都商量出解决办法了以后再告诉村长,免得大家空欢喜一场,“第一个问题是建学堂的钱从哪里来?”

“我和杨博初步的想法是由三个村子的村民集资。”

“要建多大一个学堂?大概需要多少银子?”乔安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反问了李煦几个问题,“建学堂的地呢?是在个人买下来的地上修建还是要花钱买?”

“三个村子的学生怕是不少,学堂起码也得有四间大屋那么宽。”杨博道:“若是用青砖混合泥坯修建的,一间屋子大概需要五两银子左右,四间就是二十两;若是全部用青砖修建的话,一间屋子大概要九两银子左右,四间就是三十六两。”

“地肯定是要重新花钱买的不能修建在已经被买下来的土地上。”李煦紧接着道,“因为朝廷律法规定了,地契在谁那,谁就有权利去办地皮上修建房屋的房契。”

乔安点点头,这条律法他曾经看见过,“那买地又要花一笔钱。”

去年买地时徐青阳就问过郭村长土地的价格,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宅基地的价格是四两到八两银子一亩,具体的要看修建在什么地方,先估算到六两银子一亩吧!修建四间屋子需要一亩多的宅基地,可学堂不是只有教室就行了,还得预计一亩多的空地让孩子们活动,所以最少都要三亩,这里就需要十八两。”

“不止这些!”李煦道:“修建学堂已经让乡亲们出钱了,断没有再叫他们出力的道理,所以修建房屋还要算人工,学堂修建好以后还要打造桌椅板凳,这都是要花钱的。”

还有笔墨纸砚,讲课的课本这些,不过这几样对比起其他的来说已经算是小头了,所以李煦就没有提出来。

“那就要计划到七八十两了。”乔安浅算了下,得出了一个比较惊人的数字,“三个村子平摊,每个村子需要凑二十五两银子。”

乔安什么工具都没有用直接就算了出来,而且杨博和李煦都没有开口说话,就证明乔安算的是对的。

杨轩和李容见状,心中的赫然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就是秀才老爷的儿子吗?

他们虽然认得一些字,也会简单的算术,但绝对没有乔安这么快,几乎连想都没有想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这笔钱对西河村来说太多了!”乔安皱眉苦恼道,不是说西河村凑不出这笔钱来,但西河村拿了这笔钱出来后肯定会伤筋动骨。二十五两,平摊到每户人家头上就是一两多的银子,一两多银子够三口之家嚼用好几个月了,穷苦点的甚至一年才用得了一两多银子,“而且这还是算得少的,若是再多些,恐怕就更不容易凑齐了。”

“所以我和李煦就改变了一下想法,”实际上这笔钱不止对西河村来说多,对杨家村来说也一样,“修建学堂的银子一半有三个村子集资,剩下的由我们三家平摊。”

杨博和李煦会那么执着的把乔安和徐青阳送过去的贺礼折算成银钱还回来也正是因为有这方面的考虑,集资修建学堂可以得到一些好名声,他们做师兄的自然要拉小师弟一把。

不过没有想到小师弟和安哥儿都是闷不吭声做大事的那种人,反倒是把他们吓了一大跳。

“这倒是容易一些了!”集齐十二三两银子的困难程度可比二十五两少多了,“不过学生的束修怎么算?”徐青阳现在都还是只收了五百文钱的束修,若是修建了新的学堂,五百文是肯定不够的。

“只是启蒙的话一年一两半银子,要想科举的话一年四两银子。”

乔安闻言皱眉,杨博和李煦定的价格不算高,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举人,束修只收四两银子一年已经比镇上秀才老爷开的私塾还便宜了,但对于西河村的百姓来说,这价格真的太贵了!

见乔安沉默良久,杨博和李煦心里也七上八下的,束修的价格他们也是考虑了很久才定下的,虽然听着确实是高了一点,但他们也没有办法!

他们现在也是有家有口的人了,要吃饭要生活要存钱上京赶考。他们也很想沿用小师弟现在那套以工抵束修的办法,但他们两家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所以这个办法也不成了。

徐青阳也不知道乔安现在是个什么想法,可他也不得不说一句,“这束修很便宜了。”举人的身份若是连这点银子都不值的话,传出去是会惹人笑话的。

一时间,屋内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乔安身上。

可乔安呢?

还皱着眉在那里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