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末世重生:开局掌控时空,囤积万 > 第274章 帝国的根基——五年计划的中期总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4章 帝国的根基——五年计划的中期总结

黎明城的中枢大楼里,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五年发展计划”的中期数据。凌夜站在主位前,黑色风衣下摆垂落,腕间的“时空之心”吊坠泛着幽蓝微光。苏清雅站在他身侧,手中抱着一叠文件,表情严肃而欣慰。

“各位。”凌夜的声音沉稳如铁,“今天,我们对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进行中期总结。五年前,我们站在末世的废墟上,用‘时空之心’的空间和‘万物解析’的知识,勾勒出这张蓝图。现在,是时候检验成果了。”

成果:从废墟到堡垒

苏清雅翻开第一页文件,投影仪将数据投射在电子屏上:“人口方面,核心区常住人口从五年前的十五万增长至九十二万,新生儿存活率从末世的18%提升至78%——这得益于‘净化之源’的土壤改良和‘星钢’疫苗的普及。”

“粮食方面,”她调出另一组图表,“自主种植面积从三万亩扩大至二十万亩,主粮产量达到每年三百万吨,实现完全自给。更关键的是,我们培育出了抗辐射、高产量的‘星麦’品种,单产是末世前的五倍。”

“能源方面,”苏清雅的声音提高,“聚变能源网主干工程已完成80%,核心区供电覆盖率从45%提升至92%。‘星钢’催化剂的量产让小型聚变反应堆的成本降低了60%,明年我们将启动第二批反应堆建设。”

“交通与通讯,”她继续道,“磁悬浮轨道连接了核心区与周边十二个卫星城,最高时速达300公里;量子通讯网覆盖核心区95%的区域,信号延迟低于0.1秒——这是末世前都无法达到的技术水平。”

“教育方面,”苏清雅调出最后一张图表,“‘星耀学院’已招收三千名学生,开设军事、工程、医学等二十个专业;‘夜莺’特训营培养出五百名精英战士,其中二十人已进入核心管理层。”

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龙武摩挲着下巴,嘴角上扬:“五年前,我还担心帝国撑不过三年,现在看来……”

“但现在,我们也要直面问题。”凌夜打断他的话,语气转为严肃,“数据不会说谎,我们的计划仍有漏洞。”

问题:高速发展下的隐忧

苏清雅翻开第二页文件,电子屏上的红色标记格外刺眼:“首先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区的人均Gdp是边缘区的八倍,卫星城的基础设施覆盖率仅为60%,部分偏远地区的粮食运输仍依赖传统陆路——这在战时可能成为致命弱点。”

“其次是技术人才短缺。”她调出人才统计表,“核心区拥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仅占总人口的0.3%,其中能独立完成‘星钢’合金研发的不足百人。更糟糕的是,我们的‘灵魂主宰’异能者仅有十二人,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人才需求。”

“最后是中央调控的效率问题。”苏清雅指着第三张图表,“核心区的资源调配速度比边缘区快30%,但基层执行效率仅为65%——部分官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拖慢了计划进度。”

会议室陷入沉默。伊万诺夫挠了挠头:“老毛子觉得,边缘区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太重视核心区了。但资源就那么多,总不能撒胡椒面吧?”

“不是撒胡椒面,是‘精准滴灌’。”凌夜接过话,“我们需要建立‘区域自治’机制——赋予卫星城一定的经济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比如,南方的卫星城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北方的可以依托‘净化之源’发展环保科技。”

“关于人才问题,”凌夜转向叶岚,“‘星海计划’的深空探测项目需要大量工程师,你可以从核心区的年轻人中选拔苗子,用‘时空之心’的时间泡加速他们的学习——半年完成大学四年的课程,没问题吧?”

叶岚点头:“理论上可行,但需要‘万物解析’的支持。我可以开发一套‘知识灌输’系统,将专业知识压缩成记忆片段,直接导入大脑。”

“那就这么办。”凌夜看向苏清雅,“苏部长,制定‘区域自治条例’,下个月开始试点;叶工,启动‘人才加速计划’,优先培养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龙武,加强基层官员的考核,将资源执行效率纳入政绩评估。”

调整:从“集权”到“共荣”

散会时,凯瑟琳叫住凌夜:“凌先生,能源部有个提议。”她推了推眼镜,“我们想在边缘区建立‘微型聚变电站’,用‘星钢’催化剂降低建造成本。但需要中央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凌夜点头:“批准。但电站的所有权归边缘区政府,收益的30%上缴中央——这样既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又能保证核心区的能源安全。”

“还有个事。”凯瑟琳犹豫了一下,“我听说……林薇警官又在偷偷摸摸搞什么‘火焰军团’?”

凌夜挑眉:“她又招募了一批有火焰异能的年轻人?”

“不止是招募。”凯瑟琳压低声音,“她在城南的废弃工厂里建了训练场,用‘星钢’改造武器,还说要‘清理帝国的叛徒’。”

凌夜的笑容收敛了些:“告诉她,帝国不需要‘私刑者’。”他顿了顿,“但如果她愿意把‘火焰军团’纳入正规军编制,我可以给她一个‘特别行动队’的番号——前提是,她得听指挥。”

凯瑟琳点头:“我这就去转达。”

走出会议室,苏清雅望着凌夜的背影,轻声道:“你变了。”

“哦?”凌夜侧头。

“以前你总说‘帝国是我的’,现在你会说‘帝国是我们的’。”苏清雅笑了笑,“这很好。”

凌夜望着远处的天空,那里漂浮着“星枢”实验室的飞艇,正在测试新型的“星钢”太阳能板。“因为我明白了,”他说,“帝国的根基不是我一个人,是每一个为它奋斗的人。无论是龙武的军队,还是叶岚的实验室,或是边缘区的农民……他们才是帝国真正的支柱。”

苏清雅望着他的侧脸,心中泛起暖意。她想起五年前,凌夜站在废墟上,用“时空之心”的空间装下整座城市的希望;如今,他站在帝国的心脏,用更包容的胸怀,托起一个民族的复兴。

“对了,”苏清雅突然说,“秦医生让我转告你,‘净化之源’的第二阶段实验成功了——他们用‘星钢’催化剂合成了‘星环’的核心组件,成本降低了70%。”

凌夜的眼睛亮了起来:“告诉秦医生,准备去北极。我们需要把‘星环’装置部署在‘新神计划’的备用基地——是时候,让‘创世者’看看,人类的文明,永远不会被摧毁。”

夜幕降临,中枢大楼的灯光次第亮起。凌夜站在顶层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正在建设的卫星城,轻声道:“五年计划的中期总结结束了,但帝国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他的指尖轻轻敲了敲“时空之心”吊坠——那里封存着过去的记忆,也承载着未来的希望。而更遥远的星空下,“星海计划”的探测器正在组装,深海基地的“深渊之眼”重新启动,帝国的每一次进步,都在向那个最终的答案,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