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程妍刚用过早膳,就命人去请周掌柜过府一叙。
关于羊毛衣最终颜色的定夺,她还需要听听这位掌柜的意见。
冬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庭院里洒下一地碎金。
程妍命人在院中设了桌椅,备好热茶点心,与周掌柜相对而坐。
周掌柜近日辛苦了。程妍亲自为她斟了杯茶,铺子里的生意可还顺当?
周掌柜恭敬地接过茶盏:托东家的福,近来天气转寒,几个吃食铺子的生意比往常还要红火。
再加上万里醉如今名声在外,不少外地商贾专程前来品尝。鼎沸轩和烤鸭坊即便增加了每日的供应量,也还是供不应求。
她说到这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更不用说芙蓉膏和羊毛衣了,每日铺子一开门就售罄,连本地客人都要排队购买,哪里还轮得到外地的客商。
程妍敏锐地捕捉到他话里的关键,这么说,有外地商人在打探我们的羊毛衣?
正是。周掌柜放下茶盏,神色认真起来,不少行商都在打听羊毛衣的来路。打听不到源头,就想以批发价大量采购。后来发现我们每日只售三十套,这才作罢。
程妍轻轻颔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
这个消息既令她欣喜,又让她有些无奈——眼下工坊的产量有限,眼看着商机在眼前,却无力把握。
看来,只能等明年扩大生产了。
她轻叹一声,转而问道,铺子里的人手可还够用?是否需要再添些人手?
回东家,眼下还应付得来。不过若是明年要开新铺子,确实要提早物色人手了。
二人又商议了些细节,周掌柜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周掌柜,程妍这才得空召见青黛和青绿。
两个丫头捧着厚厚的账本,脸上都带着喜色。
主子,扬州那边全是好消息。青黛将账本呈上,声音清脆如黄莺,入冬以来,各个吃食铺子的生意都比往常好了许多。特别是有了万里醉之后,酒楼的营收翻了一番呢!
程妍翻开账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唇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时青绿也上前一步,柔声道:还有一桩奇事——扬州竟也有人打听咱们的羊毛衣呢。
程妍抬起头,难掩惊讶,消息传得这么快?
可不是嘛。青黛抢着说道,听说有些往来京扬两地的客商,在京城见着了羊毛衣,回到扬州后四处打听呢。
程妍沉吟片刻,指尖在账本上轻轻敲击:既然如此,青绿,你传信给扬州,让他们在妍香阁附近寻个合适的铺面,照着京都妍香阁的样式装修,务必在明年秋天前完工,开业售卖羊毛衣。
是,主子。青绿恭声应下。
对了,程妍忽然想起一事,这次从扬州回来的施工队,是谁带队?
回主子,大来哥说要留在扬州照看念儿,所以让陈麻子带着工人们回来了。眼下他们正在安东府的铺子里休整。
提起铺子,程妍这才想起扩张的事:这次在各地买了多少铺面?
回主子,在附近几个主要府城都置办了至少四间铺子。眼下正在整修的是妍香阁,其他铺子要如何安排,还得请主子示下。
程妍略一思忖,便有了主意:每个府城都开鼎沸轩、烤鸭坊、程氏酒楼和妍香阁。
鼎沸轩的掌柜和伙计去找六皇子的人要,其他的让周掌柜安排便是。京都也要寻个大铺面,把程氏酒楼开起来。
青绿一一记下。
还有,程妍补充道,把这封信交给李管事,让她在程氏酒楼把卤味也添上。
交代完这些,程妍才稍稍松了口气。
眼看着自己一手创立的产业日渐壮大,她心中既欣慰又感慨。
次日,程妍约了六皇子在鼎沸轩相见。
自从回到京城,她就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直到此刻才终于有空思考商船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