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酒会上那场短暂却极具冲击力的交锋,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本市商界与时尚圈激起了层层涟漪。沈砚那句“感谢顾总当年的放手,才有了今天这个即将惊艳商界的苏晚晴”,不仅被在场人士津津乐道,更经由各种渠道迅速传播开来,几乎成了苏晚晴个人品牌涅盘重生的最佳注脚。

它带来的直接效应是显着的。

之前或许还有人对“素纨”的成功抱有一丝疑虑,或将其简单归因于运气或基金会扶持,但经过沈砚在那种场合下,以那种无可辩驳的姿态进行定义后,所有的质疑和轻慢都悄然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务实的尊重与合作意向。

“素纨”工作室(如今已从不甚隔音的公寓搬到了“云尚艺境”提供的一处明亮开阔的临时办公空间)的电话和邮件数量激增。除了慕名而来的消费者,更多的是寻求合作的供应商、希望代理销售的精品渠道商,甚至还有几家颇具影响力的投资机构,抛来了试探性的橄榄枝。

苏晚晴忙碌得脚不沾地,但每一种疲惫都带着甘甜的味道。她清晰地感受到,环绕在她和周遭空气里的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

这种改变,在一家国内顶尖财经媒体的专访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

前来采访的是一位以问题犀利、视角独到着称的资深记者。访谈开始时,记者的问题还围绕着“素纨”的品牌理念、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划。苏晚晴应对自如,侃侃而谈,眼神里闪烁着对未来的笃定与热情。

然而,记者话锋一转,果然触及了那个无法回避的“过去”:

“苏总,我们注意到,在您和‘素纨’的崛起过程中,似乎始终绕不开一个名字——顾宸宇先生。从最初的……一些情感纠葛,到后来的商业竞争,包括不久前那场备受关注的酒会风波。很多人认为,您今天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与顾总复杂的‘对抗叙事’之上的。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这个问题很尖锐,几乎是在暗示她的成功依赖于与顾宸宇的“捆绑”。

若是以前,苏晚晴或许会感到被冒犯,会急于辩解,情绪会受到影响。但此刻,她只是微微笑了笑,身体放松地靠在椅背上,目光平静地看向记者,那眼神通透得仿佛能映照出对方潜藏的心思。

“我很感谢您提出这个问题。”她的声音温和却有力,“这让我有机会可以非常明确地表达我的看法。”

她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清晰地说道:

“首先,我必须纠正一个认知上的误区。**我的成功,或者说‘素纨’的成功,其根基在于我们产品本身的价值,在于我们团队不懈的努力,在于市场对我们理念的认可。** 它源于我们自身的内生力量,而非任何外部的人际叙事。”

“其次,”她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淡然,“关于顾宸宇先生。我承认,在过去的一段人生经历中,他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但那段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已经是**翻过去的篇章**。它是我个人成长的一部分,但绝不是我事业的核心,更不是‘素纨’品牌的标签。”

她向前微微倾身,目光更加专注地看着记者,也仿佛透过镜头,看向所有可能抱有同样疑问的人:

“今天,坐在这里接受您采访的,是‘素纨’品牌的创始人,一个致力于在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的**创业者苏晚晴**。我的身份,我的价值,由我的工作、我的创造、我所带领的团队所定义,而非由任何一段过去的私人关系所赋予,更不是通过与任何人的‘对抗’来彰显。”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带着一种洗净铅华后的沉稳与自信。

“所以,如果您和公众的关注点,仍然停留在‘顾宸宇前女友’这个称谓上,那或许是对我,以及我所投身的事业,一种最大的误解和低估。我更希望,也正在用行动证明,大家记住的,是**企业家苏晚晴**,是‘素纨’这个品牌本身。”

一番话,不卑不亢,既明确切割了与过去的关联,又清晰地树立了当下的身份认同,格局高下立判。

记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欣赏,原本准备的一些后续追问,似乎都在这番坦诚而有力的宣言面前,失去了意义。她意识到,眼前这个女人,早已不是花边新闻里那个模糊的附属品形象,而是一个拥有独立意志和清晰目标的真正创业者。

访谈结束后,苏晚晴独自站在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窗外是城市蓬勃发展的新区,高楼林立,充满活力,正如她此刻的心境。

她回想起刚才自己对记者说的那番话,心中一片澄明和平静。那不是排练好的台词,而是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她是真的已经放下了,放下了对顾宸宇的怨,放下了对过去的执,也放下了需要通过“对抗”来证明自己的幼稚。

她的价值,无需再由任何人背书或否定。

这种彻悟带来的轻松与力量,让她感觉自己仿佛挣脱了最后一层无形的束缚,灵魂都变得轻盈起来。

然而,在这事业高歌猛进、自我认知无比清晰的时刻,另一种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言喻的情感,却如同悄然而生的藤蔓,在她心底悄然蔓延——那是关于沈砚的。

酒会上,他扶住她肩膀时,掌心传来的温热与坚定;他面对顾宸宇的刁难,从容不迫、字字珠玑的反击;他看向她时,那双深邃眼眸中流露出的欣赏与支撑……这些画面,如同烙印,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带来一阵阵心悸般的暖流。

她开始清晰地意识到,沈砚对她而言,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租借男友”或是纯粹的“商业顾问”。

他是导师,在她迷茫时指引方向;他是战友,在她迎敌时并肩作战;他更是她内心深处的定海神针,在她脆弱时给予最坚实的力量。他见证了她最狼狈的样子,也陪伴并助推了她最耀眼的蜕变。

这种感情,混杂着深深的感激、无比的信赖、难以言喻的亲近,以及一种……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明晰的、更深沉的悸动。

她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期待他的消息,会在做出任何一个重要决定时,下意识地想到“如果是沈顾问,他会怎么看”,会在他偶尔流露出超出专业范畴的、细微的关怀时,心跳悄然加速。

这种感觉陌生而强烈,让她有些无措,却又甘之如饴。

然而,沈砚始终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他专业、高效、洞察一切,却极少表露个人情绪。他的过去是一片迷雾,他的未来似乎也遥不可及。他就像一位精准完成任务的守护神,在她需要时降临,却又仿佛随时可能抽身离去,回归他原本的世界。

这种不确定性,像一丝微凉的风,吹拂着她心中那株悄然生长的情愫,带来甜蜜,也带来一丝隐秘的不安。

这天晚上,苏晚晴加班处理完最后一份合作协议,窗外已是繁星点点。她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手机上,鬼使神差地,她点开了与沈砚的聊天界面。上一次联系,还是两天前,关于一份市场分析报告的简短交流。

她指尖悬在屏幕上方,犹豫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输入了一行字:

【沈顾问,今天接受了财经周刊的专访,感觉……像是真正告别了一个时代。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信息发送出去后,她的心竟有些忐忑,像等待老师批阅作业的学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有立刻回复。苏晚晴有些失落,正准备收起手机,屏幕却突然亮了。

沈砚的回复很简单,一如既往的简洁风格:

【这是你自己走出来的路。我仅是旁观与偶尔建议。】

看着这行字,苏晚晴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被他肯定的喜悦,也有对他这种“置身事外”态度的微微气馁。

她忍不住又输入:

【不只是建议。那天在酒会上……谢谢你为我说话。】

她想知道,他那一刻的挺身而出,除了策略,是否……也有一丝个人的回护?

这一次,沈砚的回复间隔更久了一些。

【分内之事。你的价值,不应被任何人轻慢。】

依旧是冷静客观的语调,听不出太多波澜。

苏晚晴看着这句话,轻轻叹了口气。分内之事……是啊,对他而言,这或许始终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救赎任务”或“商业合作”吧。

她收起手机,将那份微妙的失落感压回心底。无论如何,她获得了新生,这是不争的事实。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找到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这就足够了。

至于那份悄然滋生的、对沈砚的特殊情感,就让它暂时埋藏在心底吧。如同“素纨”品牌需要时间沉淀一样,有些情感,或许也需要时光来酝酿,等待一个真正破土而出的时机。

她再次望向窗外的璀璨灯火,目光坚定而温柔。

她是苏晚晴,是“素纨”的创始人,是一个真正获得了事业与心灵双重新生的女人。前路或许仍有挑战,但她已无所畏惧。

而那个在她生命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男人,无论他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他给予她的光芒与力量,已经足够照亮她独自前行的漫漫长路。

胜利,属于过去;新生,开启未来。而关于爱的谜题,答案或许就在不远的明天,等待着她去勇敢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