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351章 保住自己一席之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1章 保住自己一席之地!

井上正直果然是老谋深算,这番话看似朴实,实则切中要害,正是眼下德川家唯一的出路。

当别人的附庸,首要就是认清自己的位置,然后竭尽所能替主子办成事。

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那一席之地。

“这么说来,天朝眼下最需要的,是大量可用之人随军远征北美?”德川庆喜瞬间领会,“那我们就在这上面下功夫?”

“将军明察。”井上正直点头,“如今我们在天朝眼中最大的用处,也就在这‘人’字上。

听说北征可能明年就动身,所以我们送去的人必须年轻结实、能听指挥、稍有训练,寻常百姓哪经得起这种折腾?”

“你的意思是……从军中抽调一批人去追随天朝?”

德川庆喜语气迟疑。

他手里的兵本就不多,精锐更是凤毛麟角。

这些可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如何舍得送出去,替别人冲锋陷阵?

可转念一想,若不有所表示,难保关西那些倒幕之徒不动这个心思。

万一他们抢先一步,献上整建制的队伍,天朝心里的天平恐怕立刻就会倾斜。

到那时,别说信任,连存续都成问题。

“也不必真把现成的军队交出去。”井上正直摆了摆手,“虽然直接派兵确实省事——汉军收编后少不得要整训,若我们送的是成形的部队,等于替他们省下大把工夫。

可代价太大,咱们耗不起。”

他顿了顿,继续道:

“不如我们先自行挑人,提前操练,打个底子。

等送到汉军手里时,已是半成品,他们接手自然轻松许多。

只要天朝知道我们下了这番苦功,必定心生好感。”

“啪!”德川庆喜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闪出亮光:“妙!就这么办!”

井上正直躬身应下。

这事表面辛苦,实则油水十足。

自从天朝放出招募风声,脚盆各地便有不少人削尖脑袋想进汉军。

毕竟那边的军饷,哪怕只拿个零头,也远超本地收入。

于是走门路、托关系者络绎不绝。

而负责此事的井上正直,自然成了众人争相关照的对象。

不出几日,将军府外便门庭若市。

各路说客携礼登门,只为求他在名单上添个名字。

金银绸缎流水般送进府中,井上正直很快便腰包鼓胀。

但他心中有数,贪财归贪财,误了将军的大事可不行。

因此在人选上依旧一丝不苟:身高不足一米六五者剔除,年过三十者不留,体弱多病或形貌猥琐者一律刷下。

层层筛选之后,人数虽减,质量却大大提升。

最终留下的,个个都是筋骨强健、眼神清亮的青壮汉子。

这一番筹备,不显山不露水,却已悄然为德川家挣得了一线生机。

将这些人甄选出来仅仅是开端,接下来要把他们聚集起来进行军事化集训,安排训练场地,物色合格的教官,还要统筹他们的饮食起居、日常管理等各项事务,井上正直必须事无巨细地考虑周全。

毕竟这批人规模不小,清一色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万一稍有疏忽引发骚乱,甚至波及江户城,危及德川庆喜的安全,那他的脑袋恐怕就得落地了。

因此这项任务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懈怠。

这差事虽有利可图,却绝非寻常人能驾驭得了。

所幸井上正直素来老练沉稳,治理经验丰富。

旁人眼中棘手的难题,在他手中却有条不紊地逐一化解,整个过程平稳顺利,未给幕府添任何麻烦。

如此出色的办事能力,不仅赢得了德川庆喜的器重,连天朝方面也给予了高度肯定!

正当幕府倾尽全力将天朝交办之事妥善落实之际,来自天朝的新消息也传到了江户。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消息并非私下渠道,而是正式的官方通报。

天朝皇帝陛下已批准德川幕府此前提出的军购申请,不仅同意向其出口一千挺重型机枪,用以增强步兵火力,更额外批准交付二十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极大提升了幕府军的炮兵战力。

一千挺机枪尚在幕府预想之内,但这二十门野战炮却是意外之喜,远远超出预期!

大炮素来被称为战争之神,有没有炮兵支援,战场态势可谓天壤之别。

曰军并非没有火炮,但他们使用的多是老旧的前装滑膛炮,发射实心弹,击中目标后不会爆炸,仅靠冲击力杀伤敌军。

这类火炮威力有限,射程短,实际作战效果远逊于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装备的开花弹榴弹炮。

更棘手的是,倒幕军一方同样拥有相当数量的火炮,萨摩藩甚至设有自己的兵工厂,不仅能造步枪,还能自制火炮,因此在炮兵力量上一度占据优势。

这也正是倒幕军得以迅速席卷关西,并敢于主动进逼关原地区的重要倚仗——他们确实具备这样的实力。

然而如今,随着天朝提供的二十门野战炮到手,双方炮兵格局彻底逆转。

尽管数量不多,但一门现代化开花炮的实战效能,至少相当于十门旧式实心炮。

这意味着这二十门新炮,相当于为幕府平添了两百门传统火炮的打击力。

若能集中使用,必能在战场上形成压倒性优势。

德川庆喜心中已然浮现画面:倒幕军在猛烈炮火下仓皇失措、哀嚎遍野的景象。

“能做天朝的属邦,真是莫大的福分!”

欣喜之余,德川庆喜忍不住脱口而出。

在场众人听罢并无异议,反而深以为然。

作为宗主国,天朝对他们的态度已堪称宽厚仁至义尽。

诚然当年他们是被天朝的舰炮轰开国门,被迫通商纳贡,但若无天朝出手扶持,脚盆这片土地上的幕府政权恐怕早已覆灭,关西叛军早就攻入江户,把他们一个个送上断头台了!

今日尚能存续,全赖天朝庇护与支持。

更何况,天朝除初期施压外,此后对他们始终以助为主:不仅供应武器助其对抗叛军,还亲自介入,在倒幕军后方建立据点,长期实施封锁,使其后勤难以为继,攻势自然瓦解,这才挽救幕府于危亡边缘。

而今天朝即将远征北美,仍不忘带上他们这个小兄弟,给予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分一杯羹,共享战利之利。

如此仁义兼备的宗主国,普天之下,何处再寻?

单看这一点,若与西欧那些强国相较,天朝无疑堪称人类文明的灯塔,实为列强中的典范!

因此,幕府上下毫无怨怼之心,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己投靠了一位值得追随的宗主。

既然宗主如此厚待,他们自然不敢懈怠,更不能辜负这份恩遇。

于是,在德川庆喜的授意下,井上正直肩上的担子陡然加重,日夜奔忙于各项要务之间。

幕府这边士气高涨,关西的倒幕势力却开始坐立不安。

在获得天朝提供的千挺机枪与二十门野战重炮后,幕府军一改往日守势,竟主动出击,向倒幕阵营发起猛烈进攻。

他们突破关原防线,挥师西进,凭借机枪密集如雨的火力和重炮摧山裂石般的威力,接连攻陷倒幕军十余处据点。

虽说各阵地守军人数不多,伤亡尚可控,但这一连串败退却在倒幕阵营中激起巨大震动!

要知道,此前战局始终掌握在倒幕一方手中,幕府军一向畏首畏尾,只敢龟缩城池,倚仗工事被动防御,从未敢正面迎击!

如今形势逆转,对方不仅打破僵局,更在正面战场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究竟出了什么变故?莫非伊藤博文出使失败?为何天朝会在此时向幕府大量输出军械?”

倒幕各层心知肚明,战场上风云突变的根源,正是天朝输往幕府的那批武器所致。

那些机枪与重炮的杀伤力远超己方现有装备,面对如此悬殊的火力差距,他们既无同等利器抗衡,也难以靠斗志或谋略弥补。

幕府大军步步紧逼,倒幕阵营内部已显慌乱。

这个岛国本就地域狭小,倒幕派原本掌控的地盘便不及幕府广阔,如今再遭持续进犯,辖境日渐萎缩。

整个集团上下弥漫着强烈的危机感——倘若无法遏制幕府的推进势头,恐怕不出多久,他们就会被彻底挤压至海岸,退无可退!

“大保久利通大人,我们是否该暂时搁置原定计划?”

面对突如其来的局势变化,以大保久利通为首的一干人再度秘密集会,紧急商议对策。

原本他们的设想是:待伊藤博文与天朝达成协议、取得支持后,立即发动政变,推翻西乡隆盛等军方将领的控制,夺取军权,进而独揽军政与经济大权。

如此一来,大保久利通便可取而代之,成为关西实际上的掌舵者。

然而眼下幕府兵锋正盛,军事压力空前,此时若贸然动手,极易引发军队内乱。

一旦因内讧导致前线溃败,非但计划落空,反而等于亲手将胜利果实奉送给敌人。

权衡再三,大保久利通终于沉声下令:

“暂缓行动,先渡过眼前难关再说。”

他虽不甘就此放弃良机,但也明白此刻必须顾全大局。

只要不让西乡隆盛察觉自己的图谋,未来仍有可为。

事实上,西乡隆盛虽擅兵事,精通战阵,但在权谋之道上却近乎天真。

大保久利通暗中经营已久,动作频频。

换作任何一个稍具政治警觉之人,早该从种种异常迹象中嗅出端倪。

可西乡竟浑然不觉,任其在眼皮底下拉拢党羽,甚至渗透军中,悄然削弱其权威,一步步架空其实权。

“将军,目前幕府主力集结于琵琶湖以西的天满山一带,看其动向,极有可能直指京都!”

“京都?他们还不死心啊。

倒也不奇怪,要是真让他们把天煌陛下抢回去,那对我们可是一记重击,士气必然大受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