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311章 民怨沸腾、社会动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1章 民怨沸腾、社会动荡!

苏伊士运河绝非寻常沟渠,而是一条横贯沙漠、长达二百八十公里、宽逾三百米的巨型工程。

如此浩大的工程,本应需要巨量人力、财力支撑,并耗费多年光阴。

起初天朝的建设速度并不惊人,因此并未引起日不落方面足够警觉。

然而从去年起,情况骤变——施工进度猛然提速,投入劳力翻倍不说,更动用了大量前所未见的大型机械装置。

这些从未见过的器械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使得整条运河竟在短短一年之内便宣告竣工!

若从头算起,天朝实际有效施工时间可能还不到两年!

两年!仅仅两年!

这个数字让日不落人心头一震,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当年拿破仑战争期间,他们在击溃法军对唉及的入侵后,顺势接管了这片土地,将其变为附庸。

控制该地后,他们曾派遣勘探队实地勘察,试图打通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通道。

然而那片延绵二百八十公里的荒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要在如此恶劣环境中开凿一条宽阔水道,所需资金与人力堪称天文数字。

当时估算下来,至少要十年工期,耗资五千万英镑以上!

而且前提是大规模征召当地唉及民众为劳工,仅提供勉强果腹的口粮,分文不付。

即便如此庞大的代价,仍令日不落望而却步。

彼时他们称霸七海,海上无人能敌,根本无需担忧遥远的天竺遭受外敌侵扰。

唯一可能构成威胁的是毗邻的天朝,但那时天朝闭关自守,绝无远征之意。

即便日后开放国门,待其海军成长起来之前,日不落皇家舰队早已将其彻底摧毁。

因此,对他们而言,修建运河虽有益处,却并非当务之急。

没有它,照样掌控全球航路。

真正对这条运河充满渴望的是高卢——他们紧邻地中海,若能掌握此道,便可大幅缩短通往天竺与远东的距离。

届时只需派兵扼守运河咽喉,便能迅速调军直抵天竺,突袭日不落在当地的殖民地。

而日不落若从本土出兵增援,若绕行好望角,航程至少迟滞四五个月。

等到援军抵达,天竺或许早已易主!

正因如此,一心想要挑战日不落霸权的高卢,才对此运河格外执着。

而现在,这条运河的命运,已然直接牵动着日不落在天竺统治的根基。

尽管眼下这条运河尚未被高卢人掌控,但落入天朝之手同样令人忧心忡忡!

天朝本就毗邻天竺,如今若再将势力延伸至北非乃至地中海一带,便能对日不落位于天竺的殖民地形成合围之势,如同关门捉贼,进退皆受钳制!

更令人不安的是,星加坡早已被汉军占据,马六甲这一海上要道也已归于天朝掌控。

倘若他们顺势南下,一举拿下马达加斯,整个天竺洋的航路都将被其牢牢掌握!

届时,天朝若欲进犯天竺,可谓多路并举,进退自如——

既可自河中地区挥师南下,由陆路直插天竺腹地;

亦可凭借海上优势,依托漫长的海岸线发起登陆作战,将天竺沿岸轰成废墟!

而面对这样的攻势,日不落几乎束手无策!

单靠驻守天竺的兵力,绝难抵挡汉军铁流;若从本土调兵增援,千里迢迢疲惫而来,迎战以逸待劳之敌,胜负之数,实难预料!

更要命的是,天朝如今握有苏伊士运河咽喉,一旦日不落集结重兵南下,对方便可从地中海突袭而出,直扑本土防线薄弱之处!

如此一来,日不落势必首尾难顾,陷入两面受敌的绝境!

“唉……局势竟已恶劣至此……”尘字营统领低声叹息,眉头紧锁。

众人听罢,面色无不凝重。

自四年前兵败汉军以来,日不落始终不甘受辱,倾尽财力扩编海军,打造新型铁甲巨舰,只为寻机雪耻。

然而眼见天朝这些年步步为营,扩张迅猛,双方差距非但未缩,反倒越拉越大!

内阁与军方反复商议,终究未能拿出万全之策应对眼前危机。

“不如我们干脆先发制人,出兵攻打天朝在北非的据点,夺回苏伊士运河?”有人终于按捺不住,提出强攻之策。

此言一出,竟引发不少人共鸣,但众人仍存疑虑:真能打赢吗?

“绝对可以!只要动手,必能取胜!”军方将领信心满满地回应。

“没错,这次甚至不必大军压境,只需一万精锐,足可成事!”

见高层有意采纳,军方顿时振奋,言辞愈发坚决。

“才一万人?当真可行?”内阁重臣闻言震惊,却也隐隐心动。

“诸位有所不知,天朝虽在北非经营多年,早前驻军数万,但眼下主力尽数投入对毛熊之战,北非防务已然空虚,正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军方胸有成竹地解释道。

显然,这个计划早已在军中酝酿多时,或许连作战方案都已拟定完毕。

只是此前刘永福部两万大军仍驻北非,加之当地征召的三万仆从军协防,令日不落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那三万本地附庸虽战力平平,难比正规汉军,但守城、运粮、修垒之类杂役皆可胜任,客观上大大增强了防御纵深。

因此,若要开战,日不落至少需调动两万以上兵力方可稳操胜券。

然则其本土远在大西洋彼岸,向北非投送两万兵力,调度艰难,补给漫长,故即便早有念头,也只能暂且隐忍。

可如今形势剧变——刘永福所部早已深入毛熊北高加索,距北非数千里之遥,短期内难以回援。

此刻天朝在北非仅余三万仆从军驻守,真正意义上的精锐已荡然无存。

英军对汉军素来忌惮,但对这些地方武装却毫无畏惧。

对他们而言,这已不是冒险,而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仆从军这类角色他们早已司空见惯,那不过是一群只能趁势而起、无法逆境作战的乌合之众,根本担不起独当一面的重任。

只要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这些人立刻就会四散奔逃,甚至掉转枪口投降过来!

正因如此,军方对这次出兵北非的机会抱有十足把握。

“可这么干,会不会太过冒险?”

一位出身本土的大臣眉头紧锁,语气中满是忧虑,“眼下我们在欧洲战场跟汉斯人僵持不下,处处胶着。

若此时抽身南下进攻北非,势必得调走大批兵力。

这不仅会分散我们的力量,还可能影响西欧战局,让前线出现破绽。”

日不落帝国内部素来存在两股势力:一派是本土派,另一派则是海外派。

本土派更关注帝国在欧洲的利益格局,主张维持大陆上的势力均衡,防止出现某个强国一家独大,威胁到本土安全。

而海外派则看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认为唯有依靠这些遥远疆土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与资源,才能支撑帝国的强盛,在列强之间始终占据上风。

一个重内守成,一个向外扩张。

尽管日不落号称世界霸主,但本土疆域有限,人口也不算多,整体国力远不能与后世的鹰酱相比。

在这种背景下,既要稳住欧洲局势,又要全力开拓海外,两者难以兼顾。

若将主力投向海外,欧洲那边便压不住高卢、汉斯和毛熊这些虎视眈眈的对手;可若把精力全放在欧洲,殖民地的发展就会停滞,原有的统治也难维系,最终导致财源枯竭,国力衰退,失去压制他国的资本。

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独立浪潮席卷全球,日不落的属地纷纷脱离掌控,短短数十年间,这个昔日霸主便一落千丈,沦为二流国家,甚至不得不依附于曾经的殖民地——鹰酱以求自保。

“不必过虑,”有人反驳道,“如今西线已陷入堑壕对峙,双方都攻不破彼此防线,除非付出惨重代价。

我们暂时抽调部分兵力,并不会动摇大局。”

正如历史上所演进的那样,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争,随着机枪、铁丝网和深沟高垒的普及,早已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僵持战。

士兵们整日蜷缩在泥泞的战壕里,除了提心吊胆地等待炮火降临,几乎无所作为。

这样的防线,岂是轻易能够突破的?

与此同时,在天朝的北非属地,张之洞心情颇为畅快。

这份喜悦不仅源于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北非战略地位的显着提升,更来自于这片土地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他初来此地时,眼前尽是荒芜沙海,风沙肆虐,寸草不生。

而今,在他的大力经营之下,尼罗河沿岸已是绿意盎然。

广袤的牧场与良田连绵成片,牲畜成群。

早年从风车国和瑞仕引进的奶牛与肉牛,如今已在北非扎根繁衍,总数突破二十万头。

靠着这些畜群,北非每年向欧洲及国内输出价值两千万英镑的乳品与肉类。

随着大战持续,欧洲各地物资日益紧缺,物价节节攀升,北非出产的商品越发抢手,收入也随之猛增。

据他估算,今年出口收益或将突破三千万英镑,折合白银至少一点二亿两。

而这还远未触及这片土地的真正潜力。

目前开发的区域,仅限于尼罗河三角洲及部分沿岸地带。

未来尚有大片沃土待垦,产量还有巨大上升空间。

眼见欧洲战事陷入泥潭,短期内难分胜负,这意味着北非的农产品将持续供不应求。

即便扩大生产,销路也完全不是问题。

粮食,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战略倚仗。

若能借助北非殖民地低廉的粮价冲击欧洲本土自耕农与农场主的生计,迫使他们无利可图、纷纷弃田改行甚至撂荒,那么日后天朝或许便可凭借粮食作为战略筹码,牵制欧洲诸国。

一旦对方有出兵意图,我方只需骤然停止粮食输出,便足以在其国内引发粮荒危机。

饥饿是要夺人性命的,只要百姓吃不上饭,必然激起民怨沸腾、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