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眼下,毛熊和汉斯在东欧打得火热,而汉军这边几乎毫无压力。

于是,他们一边向叶卡捷琳堡输送物资,一边不紧不慢地向西推进。

他们的行军速度并不快,每天维持在三五十公里之间。

照这个速度,要打到莫斯科至少需要一个多月。

而这一个多月,足够汉斯和毛熊打得头破血流了!

更妙的是,汉斯方面对汉军的做法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毕竟从常规标准来看,一天推进三五十公里已经算很快了,尤其考虑到他们是在西伯利亚这种荒凉之地行军,这个速度已经相当难得。

但对于配备了卡车的汉军来说,这速度远不是极限。

之前他们在追击俄军时的速度,别说一天五十公里了,就是两三百甚至四五百公里都不在话下。

可问题是,他们并不需要那么快。

如果几天就打到莫斯科,毛熊一定会放弃西线,转头和汉军拼命。

所以,他们故意放慢节奏,保持一个普通军队也能接受的速度前进。

这样一来,第二帝国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汉军看起来已经在尽心尽力地推进了!

当然,也要考虑到叶卡捷琳堡离天朝本土实在太远。

每往前推进一公里,后勤补给的压力就增加一分。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天朝决定提前动工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

为此,林文亲自召见了刚刚升任工业部长的詹天佑,向他了解铁路建设的最新进展。

“陛下,截止到1867年12月1日,我国建成通车的铁路总里程已超过四千公里!”

“其中包括四条支线和一条主线。”

“广佛、沪宁、京张三条支线在今年年中之前陆续完工,长汉支线也在上月竣工。”

“京汉铁路从京城直达江城,提前一年完工;而粤汉铁路从粤城到江城段目前已修至湘省境内,只剩下最后五百公里,照目前进度,半年内便可全线通车。”

“一旦粤汉铁路建成,粤城、江城、长安、京城这四大核心城市之间的铁路网将全面贯通,各地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将更加高效,对国家经济发展也将带来极大的推动。”

“下一步,我们计划沿长江修建江宁铁路,打通江城至淞沪的交通线,使我国东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真正连为一体。

届时,以江城为中枢,粤城、松江、京城、长安为四大枢纽,我国的铁路网络将初步成型。”

一谈到自己熟悉的铁路事业,詹天佑顿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林文满意地点头。

短短几年能取得如此成就,詹天佑的工作确实令人满意。

“嗯,江宁铁路先不着急开工。有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可以通过水运将物资送到松江,并不急于靠铁路。”

毕竟长江是世界上罕见的天然黄金航道,虽然长度只排第三,但其巨大的水流量却位居世界前列。

相较于神秘莫测、人烟稀少的亚马逊丛林地带,长江所穿越的区域则是天朝人口稠密、经济活跃的核心地带。

正因如此,自古以来,天朝便高度重视长江水道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水路运输的成本相较于铁路而言更加低廉,而且在载货能力上也不遑多让。

一些大宗散货,例如煤炭、矿石等,采用驳船运输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这类船只本身并无动力系统,日常航行主要依靠拖船带动。

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以借助水流方向,自上游顺流而下,直抵目的地;卸货之后,再由拖船将其拖回上游,这样的方式不仅经济高效,运输效率也不逊于铁路。

“是,陛下!”詹天佑应声答道。

他指出,宁汉铁路的重要性相对有限,天朝境内尚有多个地区对铁路建设的需求更为迫切,例如东北与西北等边疆要地,目前这些区域的铁路网络几乎为零。

天朝在铁路发展方面起步较晚,相较欧洲老牌强国,差距明显。

以日不落帝国为例,自1825年修建首条铁路起,短短四十二年间,其铁路里程便由零跃升至二万六千公里。

高卢与汉斯两国虽起步稍晚,但对铁路建设高度重视,目前两国铁路里程分别达到一万七千公里与二万二千公里。

特别是汉斯国,铁路建设速度极快,增长幅度甚至已超过日不落本土,全面超越也只是时间问题。

相比之下,天朝目前仅有四千公里铁路里程,这一数字显然严重不足。

考虑到天朝辽阔的疆域与庞大的人口基数,至少需要建成十万公里铁路,方能满足全国民众的基本出行需求;若要覆盖到每一个县城,则铁路总里程还需翻倍。

因此,眼下各地对铁路建设的需求极为迫切,尤其是当人们亲眼目睹铁路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后,对铁路的态度也愈发支持和欢迎。

在向詹天佑简要介绍了西伯利亚铁路的战略意义后,林文接着说道:

“军队需要一条通往西伯利亚的铁路,用来运输作战所需的大量物资。你们回去后先做规划,看看是选择从长安出发,穿越漠北直达西伯利亚,还是沿京张铁路向北延伸。”

通往西伯利亚的路线有多个可能。

历史上,毛熊人曾修建过两条主要线路:一条是经由远东地区进入东北,再借助天朝东北铁路网络贯通欧亚大陆;另一条则是绕道贝加尔湖南侧,穿越漠北后再进入天朝。

考虑到当前天朝首都设于长安,东部地区可以通过铁路将大量物资集中至长安,再以此为中转继续向北输送,因此也可以从长安直接出发,修建通往漠北的线路;或是从河西走廊出发行至西域,再经由中亚通往西伯利亚。

不过,这些线路大多需穿越崇山峻岭,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地形极为复杂,要在这些区域修建铁路,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综合实地考察的经验与现有资料后,詹天佑等人最终选定了一条较为可行的方案:沿用现有的京张铁路,向北延伸,穿越漠北,直达西伯利亚。

与西部线路相比,这条路线所需穿越的山脉较少,施工难度相对较低。

依托已有铁路基础,铺设轨道至漠北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虽然线路长度略长于西部路线,但较之东部线路则更短,加之施工难度低、周期短,对于迫切需要铁路支援的军方来说,这是当前最现实、最快捷的方案。

林文在听取了詹天佑的汇报后,迅速做出批示,批准该建设方案,并指示财政部紧急拨款,要求工程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尽快展开施工,力争两年内实现通车。

尽管西伯利亚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铁路建设本身难度不高,但气候恶劣,人口稀少,难以在当地招募足够劳工。

因此,若要保障施工进度,必须从天朝本土调派大量人力前往支援。

可是这样一来,修建这条铁路所需的费用恐怕会高得惊人!

也许正因为如此,鹰酱才会始终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从未真正推进过他们的铁路计划。

毕竟,要修建一条全长超过九千公里的洲际铁路,财政压力实在太大,根本无力承担。

不过,对于天朝来说,这倒并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

“汉军在叶卡捷琳堡一役中俘获了十七万毛熊士兵,军方会将这批战俘转交给你们,用于铁路建设的劳力。”

“不必对他们过于客气,我已经向他们承诺,只要铁路完工,就还给他们自由。所以你这边修得越快,他们心里越高兴!”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正愁没处找帮手,瞌睡就送来了枕头。

天朝刚打算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正为劳动力短缺而苦恼,毛熊人竟然送上了十七万人的战俘队伍!

西伯利亚这个地方,冬季漫长严寒,气候极端恶劣。

除非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不然从其他地区调人过来,尤其是南方来的人,根本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

如果从天朝本土派人,恐怕很多人不是冻死,就是病死,甚至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而倒在工地上。

而用毛熊战俘,这些问题就几乎不存在了。

而且,他们身份是战俘,不需要支付工资,只需提供基本口粮让他们有力气干活就行,几乎等于是免费劳力,这无疑可以节省一大比开支。

至于完工之后兑现自由的承诺,当然只是一种手段,用希望来激励他们,让他们有奔头、有动力,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

詹天佑听到这番话后,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原本还担心人力不足的问题,如今皇帝已经替他解决了。

既然如此,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

只要按照原计划推进,争分夺秒地施工,铁路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就在天朝决定提前启动西伯利亚大铁路项目的同时,战场上的汉军也已抵达里海东岸,占领了周边一些港口,并开始控制渡船,准备从东部横渡里海。

里海面积广阔,足足有三十八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特别是渔业资源十分可观。

而且借助这片水域,还可以迅速运送兵力和物资到对岸。

原本这里对天朝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但自从从土鸡那里购得了波斯湾沿岸的大片土地后,这片内海的战略价值陡然提升!

因为里海南岸距离波斯湾还不到八百公里,只要打通这条通道,困扰已久的补给难题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