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至于土鸡,在汉军军官团的指导下,他们已经按照汉军编制组建了一支新式陆军。

据说这支新式陆军在与白熊的战斗中表现不俗,因此他们在尝到甜头之后,愿意加大对天朝的采购力度,用以改造更多部队。

不过土鸡财力有限,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私下试探,希望能先提货后付款。

对于这种想法,汉军自然一口回绝。

林文可不敢相信土鸡的商业信誉,毕竟这群人历史上反复无常,一笔生意来来往往扯皮不断,毫无诚信可言。

所以,武器可以卖,但必须先付款。

如果拿不出钱?

那也无妨,可以卖地!

只要土鸡愿意割让土地,林文不介意多卖些武器给他们。

如果他们愿意将波斯湾与埃及都出售给天朝,那么武器装备之类自然不是问题,即便是赊账也都有商量的余地。

毕竟,那两个地方的战略价值,真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随着时间的流逝,普列文要塞内的奥斯曼军队,粮食与弹药都已经所剩无几。

对城内的奥斯曼守军来说,如果不想活活被困死,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强行突围,要么缴械投降!

更何况,白熊人已经放出了狠话,要将他们彻底消灭,一个不留。

所以,投降这条路显然行不通,因为那意味着自投罗网、自寻死路。

那么,他们似乎只剩下一个选择——突围!

而对面的白熊军队显然也预料到了这一点,米柳京亲自下令,要求士兵们严密布防,绝不容许要塞内的奥斯曼人逃出生天。

这一战他们可以输,但城内的奥斯曼人必须死,因为他们让白熊帝国蒙受了难以洗刷的耻辱,这份屈辱只能用他们的血来偿还。

在君士坦丁堡——奥斯曼的首都。

苏丹与一众大臣这些日子来一直在为是否出兵解救普列文要塞而激烈争论。

苏丹内心十分希望救出这支军队,因为努里帕夏以及他所率领的部队曾为奥斯曼立下赫赫战功,取得了几百年来都未曾有过的辉煌战绩。

受此鼓舞,奥斯曼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有了极大的提升,列强对他们的态度也随之转变。

不少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军事实力,不再像以前那样将他们视作不堪一击的“西亚病夫”。

这种国际地位的提升,使苏丹感到非常欣慰,脸上也大有光彩。

多少年来,奥斯曼一直被西方各国讥讽为“西亚病夫”,这顶帽子压得他们抬不起头,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

如今,国内出现了一位英雄,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这种局面。

努里帕夏在国内的声望空前高涨,他的名字几乎人人皆知,大多数奥斯曼人都了解他的事迹,并把他奉为民族英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奥斯曼对此无动于衷,任由白熊军队歼灭努里帕夏及其部队,势必会影响西方各国对他们的判断。

刚刚开始正视他们的列强,或许会再度对他们嗤之以鼻。

而且,一位被国民视为英雄的人物,因为国家袖手旁观而惨死敌手,这无疑会对苏丹本人的威信以及整个军队的士气造成沉重打击。

届时,民众可能会因为苏丹未派兵营救努里帕夏而对他产生强烈不满。

而一旦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奥斯曼恐怕将面临分裂甚至崩溃的风险。

毕竟,自从奥斯曼国力衰退以来,各地的分离倾向就日益加剧。

在这样的局势下,好不容易出现一位能够凝聚人心的英雄人物,苏丹自然希望借助这个契机,缓和国内矛盾,让奥斯曼这条破旧的航船能多撑些时日。

更何况,如果能把努里帕夏及其军队救回来,凭借这支曾击败过白熊精锐的部队坐镇,那些蠢蠢欲动的地方分离势力也必定会有所忌惮,这将成为震慑地方的重要资本!

因此,考虑到不采取行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苏丹本人是坚定主张营救的一派!

然而,国内的大臣们意见却分歧严重。

一部分人支持营救,另一部分人则坚决反对。

支持营救的意见与苏丹基本一致,都认为若选择冷眼旁观,后果将难以承受。

而反对者则认为,当前不应轻举妄动,以免惹祸上身,把白熊数十万大军引向君士坦丁堡。

万一白熊人一怒之下放弃普列文,转而大军压境直扑君士坦丁堡,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后者主要代表君士坦丁堡本地贵族的意见,这股势力极其强大,即便是苏丹,也必须慎重考虑他们的态度。

在这些奥斯曼贵族眼中,努里帕夏和他那三万“炮灰”死不足惜,无关痛痒!

大不了再从贫民中招募三万人补充即可,反正国内穷苦人多的是。

相反,他们自身的利益才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容许受到任何威胁。

而他们的核心资产大多位于色雷斯一带,其中多数集中在君士坦丁堡之中。

只要战火不蔓延到这里,这场战争对他们而言就无异于隔岸观火,甚至还可以借着战争的机会大捞一笔,趁势赚取战争带来的红利。

对此,苏丹也只能表示无可奈何。

于是,他召集了军中的将领们,向他们征询意见,是否可以在确保君士坦丁堡安全的前提下,派出一部分兵力去解救被困于普列文要塞的奥斯曼军队?

听到苏丹的询问,军方显得颇为为难。

“陛下,我们目前的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五万人,光是用于保卫君士坦丁堡,都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倘若再抽出一部分兵力去救援普列文,那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力量必然会进一步削弱,届时城市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更何况,白熊在普列文一带集结了将近五十万大军,哪怕我们倾尽全部兵力前往,也未必能够突破他们的包围圈!”

“如今既要守护君士坦丁堡的安全,又想分兵营救要塞中的友军,坦白说,这个任务我们实在难以完成!”

军方当然也希望能救出被困的士兵,毕竟谁都不愿意在将来自己陷入绝境时被战友抛弃。

但问题是,他们的能力确实有限,实在无法在确保君士坦丁堡安然无恙的前提下,再去完成如此艰巨的救援任务。

前者或许还有实现的可能,而后者几乎可以说难如登天!

听到军方的回答,苏丹陷入沉默。

他长叹一声,说道:“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勇士被白熊消灭,却什么都不能做吗?”

听到这番话,军方众人也纷纷陷入沉默。

就在此时,一位年轻的参谋突然开口道:“陛下,我们或许可以向那群天朝来的军官请教一下,他们也许有办法。”

听到这话,苏丹眼前一亮。

对啊!天朝不是派来了一支军官团吗?

自己怎么就没想起来向他们咨询一下意见呢?

于是,苏丹立刻下令,召见由汉军派遣到奥斯曼的军官团代表。

这位代表是一名年仅三十出头的少将,名叫赵成明,虽然年纪不大,但实战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练兵。

当初那支原本只是京城的民夫队伍,就是由他一手调教成军的。

因此,在他抵达奥斯曼后,苏丹立刻安排了一支部队交给他,希望他能协助训练新军。

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多月,苏丹也正好想了解一下这支新军的训练成效。

“赵将军,不知新军训练得如何?现在是否具备出战能力?”

若要营救被困的奥斯曼军队,唯一的希望便寄托在这支新军身上了。

若是这支新军能够发挥作用,那么此事还有一线生机;若它派不上用场,那这件事恐怕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新军的训练尚未全部完成,不过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战斗力也初具规模,苏丹这是有意让新军参战吗?”

赵成明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的意图,便直接开口询问道。

“呵呵,赵将军果然心思缜密,不错,我们有意派遣军队前往救援普列文要塞的守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赵成明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苏丹显然是在暗示希望由汉军方面出面,派遣新军去营救被困于普列文要塞的奥斯曼士兵。

但这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奥斯曼到底有多少兵力,白熊又有多少?

就凭这点人、几杆破枪,真能打得赢白熊?

尽管他对这支由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新军战斗力颇有信心,但新军的兵力毕竟有限。

指望两万新军去硬撼四十多万白熊大军,这不是开玩笑吗?

于是他直接说道:“苏丹阁下,请恕我直言,贵军想要从白熊手中救出被困在普列文要塞的部队,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这一番话一出,那些原本就反对出兵的贵族们立刻纷纷响应。

“我就说吧!不能出兵,根本打不赢!”

“没错,要是把军队全派出去,结果没能救出人反而在野外损失惨重,那君士坦丁堡可就危险了,奥德利人在维也纳的教训还摆在眼前呢!”

在普奥战争中,奥迪利人从维也纳抽调兵力北上,意图解救布拉格的军事行动,被各国史学家视为这场战争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