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江湾钓事 > 第26章 江湾新年的开江渔汛与传承新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江湾新年的开江渔汛与传承新篇

正月初十的清晨,青衣江湾的冰壳终于开始消融。清晨五点半,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鞋底碾过路面残留的融雪水洼,溅起细碎的水花,混着远处零星的鞭炮声,新年的热闹劲儿与初春的生机一起漫了过来。他摸了摸钓包内侧的布袋,里面装着小满连夜调试好的 “开江鱼专用钓组”—— 鱼线是特意选的抗低温线,浮漂是芦苇材质的,灵敏度高,钩尖还镀了层防锈膜,旁边放着一本烫金封面的《江湾钓鱼年鉴》电子版启动手册,封面上写着:“让江湾的故事,在云端流转”。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红灯笼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 “开江渔汛大典邀请函”,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 “开江纪念竿”—— 竿身刻着 “江湾开江第一钓” 字样,握把处缠着红色的绒布,系着的金红绸带在风里飘得欢快。少年穿着件红色的冲锋衣,裤脚沾了点泥点,显然是凌晨去江湾查看冰融情况时蹭到的,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邀请函!我印了江湾开江鱼的插画,背面写了大典流程,还有电子版年鉴的二维码,扫码就能提前看‘开江钓技专题’!”

陈守义接过邀请函,指尖拂过烫金的字迹,心里泛起暖意。邀请函正面是小满手绘的开江场景:冰面裂开细碎的纹路,清澈的江水从缝隙中渗出,几条银闪闪的开江鲫在浅滩游动,岸边的柳枝冒出嫩绿的芽;背面的流程表详细写着 —— 上午八点 “开江祈福仪式”,九点 “开江鱼垂钓大赛”,十二点 “渔获公益捐赠”,下午两点 “生态保护联盟成立仪式”,每个环节都标注着负责人,老张负责祈福仪式,李师傅负责垂钓大赛,王师傅负责公益捐赠,小满则负责生态联盟的筹备。“做得太周全了,” 他把邀请函放进钓包,“今天的大典场地在江湾的老浅滩,老张和李师傅四点就去布置了,王奶奶带了新蒸的‘开江福包’,说是吃了能钓上‘福气鱼’,还能保平安。”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纪念竿晃了晃,“我还准备了‘开江鱼钓技手册’,把去年总结的‘枯草逗钓法’‘红虫酒米窝料配方’都更新了,加了冰融期鱼情分析,一会儿发给钓友们;电子版年鉴还加了‘钓技视频库’,扫码就能看我和张爷爷演示开江调漂、遛鱼,比纸质版更直观!”

两人踩着融雪往江湾走,新年的江湾满是鲜活气息。岸边的柳树抽出一寸长的嫩芽,垂在水面上,像姑娘们刚梳好的发丝;芦苇丛里泛着淡淡的新绿,枯叶下的芽尖顶着雪粒,风一吹,枯叶簌簌落下,与新芽交织成 “沙沙” 的声响,像是新旧生命的对话;江面上的碎冰顺着水流慢慢漂动,偶尔有开江鲫跳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碎冰上,瞬间融入江水,惊起水底的小鱼四散游动,引得水鸟低空掠过,翅膀扫过水面,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江湾的老浅滩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 “开江祈福台”,用木板拼成的平台上铺着红色的绒布,上面摆着香炉、烛台,还有一个装满江沙的铜盆,旁边挂着写有 “江湾开江,渔获满满” 的红色条幅;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 “垂钓大赛区”,用红绳划分出二十个钓位,每个钓位旁都摆着折叠椅、饵料盒和小水桶,还插着写有钓位号的小彩旗;小林和小周在布置 “电子版年鉴体验区”,摆着几台平板电脑,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开江钓技视频,旁边立着块牌子:“扫码关注江湾公众号,获取更多钓技资源”;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社区主任刘姐,也带着工作人员来帮忙,手里拿着 “江湾生态保护联盟” 的章程,正跟几位钓友讨论联盟的职责,脸上满是期待。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条幅,迎上来接过高邀请函,“就等你们的手册和电子版年鉴了,昨天钓友群里都在问开江钓技,一会儿咱们先办祈福仪式,再开始比赛,保证热闹又顺利!”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 “红虫酒米窝料” 的陶罐:“小满,试试这个,我加了晒干的槐花瓣,冰融期的开江鱼就爱这口甜香。一会儿比赛,你带新钓友组,我带老钓友组,咱们比一比,看谁钓的鱼多!”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开江鱼钓技手册”,分给负责组织活动的钓友:“张爷爷,这是祈福仪式的流程,您按这个来;李爷爷,这是比赛规则,钓到的鱼要先称重登记,再决定是否捐赠;刘姐,这是生态联盟的会员登记表,一会儿仪式上发给大家,愿意加入的都能报名。”

众人接过手册和资料,纷纷称赞小满细心。刘姐笑着说:“小满这孩子,不仅会组织钓鱼活动,还能把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真是咱们社区的‘小带头人’,以后江湾的生态保护,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上午七点半,参加开江渔汛大典的钓友和居民陆续赶来,一共来了五十多人,既有小区里的老钓友,也有从附近社区赶来的新面孔,甚至有几位渔具店的老板,专门来学习开江钓技,还带来了新研发的饵料,说是要跟江湾钓友交流经验。小满和小林负责签到,给每位参与者发了 “开江鱼钓技手册” 和电子版年鉴的宣传页;陈守义和老张则带着大家参观祈福台,介绍开江祈福的传统 —— 这是小满根据江湾老钓友的回忆设计的,要往铜盆里撒一把江沙,再敬一炷香,祈求开江平安、渔获满满;李师傅和王师傅则在垂钓区忙碌,给大家分发 “红虫酒米窝料”,还不忘提醒:“冰融期的开江鱼活性低,窝料要撒均匀,别太急,等鱼进窝了再下钩。”

上午八点整,开江祈福仪式正式开始。老张拿着话筒,站在祈福台上:“尊敬的各位钓友、居民朋友们,今天咱们齐聚江湾,举办开江渔汛大典,既是传承江湾的钓鱼文化,也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渔获满满。现在,有请陈守义老师带领大家祈福!”

陈守义走上祈福台,手里拿着一把江沙,神情庄重地撒进铜盆里,然后点燃三炷香,插进香炉:“愿江湾的水永远清澈,愿开江的鱼永远肥美,愿所有钓友平安喜乐,愿江湾的文化代代相传!”

钓友们和居民们纷纷效仿,依次往铜盆里撒江沙、敬香,有的老人还念叨着祈福的话,脸上满是虔诚。七岁的朵朵拉着妈妈的手,小心翼翼地撒了一把江沙,奶声奶气地说:“愿我今天能钓上大鲫鱼,愿江湾的鱼越来越多!”

引得周围的人阵阵欢笑,祈福台的气氛既庄重又温馨。

上午九点,祈福仪式结束,开江鱼垂钓大赛正式开始。钓友们纷纷走到自己的钓位,开始准备钓具。小满和新钓友组的五位钓友分到了相邻的钓位,他先帮大家调整钓组:“冰融期的开江鱼在中层活动,浮漂要调至露出两目,鱼线长度比水深多十厘米,这样钩饵能在中层慢慢移动,更容易被鱼发现。”

新钓友李大哥是第一次参加开江钓,手里的钓竿都握得发紧,小满赶紧走过去,手把手教他挂红虫:“挂红虫要选鲜活的,从头部穿进去,尾部露出来,这样鱼咬钩时更容易中,别太用力,不然会把红虫捏碎。”

在小满的指导下,李大哥慢慢掌握了挂饵技巧,还成功把钩饵抛进了窝点。没过多久,李大哥的浮漂突然轻轻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沉了一目。“提竿!” 小满低喝一声。

李大哥反应迅速,手腕轻扬,鱼竿弯起一道柔和的弧线,一条三两多的开江鲫被钓了上来,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还在轻轻摆动。“我钓上鱼了!我钓上开江鱼了!” 李大哥高兴得跳起来,举着钓竿向周围的人展示,引得新钓友们阵阵欢呼。

“李大哥真棒!” 小满递给他一张 “开江小能手” 贴纸,“继续加油,争取钓上更大的鱼!”

与此同时,老钓友组的比赛也很激烈。陈守义用 “枯草逗钓法” 钓上了一条半斤多的开江鲫,是目前的最大渔获;老张钓上了三条三两多的鲫鱼,总重量暂时领先;李师傅则钓上了一条罕见的 “金背鲫”,鳞片泛着淡淡的金黄色,是冰融期少见的品种,引得大家纷纷围过来看。

“这金背鲫可是好东西,” 李师傅小心翼翼地把鱼放进水桶里,“冰融期水温低,金背鲫很少开口,能钓上这么大的,真是好运气!”

上午十一点,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新钓友组的李大哥又钓上了一条四两多的鲫鱼,总重量追平了老钓友组的赵叔;小满则钓上了一条半斤多的鲤鱼,虽然不是鲫鱼,却也让新钓友组的士气大增。老钓友组的陈守义见状,赶紧调整钓法,把 “枯草逗钓法” 改成了 “双钩离底钓法”,让钩饵在中层和底层之间移动,扩大搜索范围。

没过多久,陈守义的浮漂突然剧烈晃动起来,然后猛地往下沉了两目。“有大鱼!” 他大喊一声,双手紧紧握住钓竿,手腕轻扬,鱼竿瞬间弯成一道紧绷的弧线,鱼线被拉得 “嗡嗡” 响,一股巨大的力道从竿子末端传来。

“是大鲤鱼!” 老张赶紧跑过去,帮陈守义稳住鱼竿,“慢慢遛,别硬拽,顺着鱼的力道来!”

鲤鱼在水里拼命挣扎,时而往深水区冲,时而又往浅滩游。陈守义按照多年的钓技经验,慢慢放线、收线,脸上满是专注。约莫过了二十分钟,鲤鱼终于没了力气,被陈守义慢慢拉到了浅滩上 —— 那是一条三斤多的大鲤鱼,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嘴里还叼着半截枯草,显然是被 “枯草逗钓法” 吸引来的。

“好样的!守义!” 李师傅赶紧拿起抄网,把鲤鱼抄了上来,放在电子秤上 —— 显示屏上显示 “1.6 千克”,引得众人阵阵惊叹,“这是今天的最大渔获,老钓友组稳了!”

新钓友们也纷纷围过来,向陈守义请教遛鱼技巧。陈守义耐心地一一解答:“冰融期的鲤鱼力道大但耐力差,刚开始要顺着它的力道放线,等它没劲了再慢慢收线,别让鱼线绷得太近,不然容易断。”

上午十二点,垂钓大赛结束。经过统计,老钓友组以总重量 12.8 千克获得团体一等奖,新钓友组以 8.5 千克获得二等奖,李师傅钓的 “金背鲫” 和陈守义钓的大鲤鱼分别获得 “特色渔获奖” 和 “最大渔获奖”。颁奖仪式上,小满把 “开江纪念竿” 和电子版年鉴的终身会员资格颁给了获奖钓友,引得大家阵阵欢呼。

“接下来,咱们进行‘渔获公益捐赠’!” 王师傅拿着话筒,站在钓位旁,“今天大家钓的渔获,除了留几条自己吃,剩下的都打包好,咱们分发给小区的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让大家一起分享开江的福气!”

钓友们纷纷响应,把渔获装进提前准备好的保温箱里。小满和几位年轻钓友负责分类打包,把大一点的鱼分给老人,小一点的鱼分给有孩子的家庭,还在每个保温箱里放了一张 “开江福卡”,上面写着 “江湾开江,福气满满”,让捐赠更有温度。

下午一点,公益捐赠队伍分成五组,出发前往小区的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小满和陈守义一组,负责给住在三楼的张奶奶送鱼。张奶奶今年八十多岁,子女都在外地,平时一个人生活。看到他们送来的鱼和福卡,张奶奶激动得拉着他们的手,眼眶都红了:“谢谢你们,这么冷的天还想着我,这鱼我明天熬鱼汤,肯定香!”

“张奶奶,您别客气,” 小满笑着说,“以后我们常来看您,还跟您说江湾的钓鱼趣事,等天气暖和了,我们还带您去江湾看开江鱼。”

从张奶奶家出来,融雪后的阳光格外温暖,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满看着手里的捐赠名单,心里满是温暖 —— 开江渔汛不仅是钓鱼的盛宴,更是传递温情的纽带,这份意义,比任何渔获都珍贵。

下午两点,公益捐赠结束,“江湾生态保护联盟” 成立仪式在江湾的观景亭举行。社区主任刘姐拿着联盟章程,站在亭中央:“今天,咱们成立江湾生态保护联盟,就是要团结所有热爱江湾的人,一起保护江湾的水质、鱼类和植被,让江湾的生态越来越好,让钓鱼文化能代代传承。现在,有请联盟会长陈守义老师讲话!”

陈守义接过话筒,心里满是感慨:“我在江湾钓了几十年鱼,看着江湾的变化,也爱着这片土地。今天成立生态保护联盟,是希望咱们不仅能在江湾钓鱼,更能守护江湾的美。以后,咱们要定期组织水质检测、鱼类保护和植被修复活动,让江湾的水永远清澈,让江湾的鱼永远肥美!”

众人纷纷鼓掌,然后在联盟章程上签字。小满作为联盟的秘书长,负责登记会员信息,还在平板电脑上展示了电子版年鉴的 “生态保护专栏”,上面有江湾常见鱼类的保护知识、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还有水质检测的简易教程,方便大家参与生态保护。

“以后咱们每月组织一次‘江湾生态日’,” 小满说,“大家可以带着孩子来江湾捡垃圾、种水草、观察鱼类,还能在电子版年鉴上记录生态变化,让更多人了解江湾的生态,参与保护。”

社区主任刘姐也表示,会为联盟提供场地和物资支持,让生态保护活动能长期开展。仪式结束后,大家在观景亭前合影留念,照片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身后的江湾泛着清澈的波光,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映着大家的身影。

下午四点,开江渔汛大典圆满结束。钓友们和居民们陆续离开,临走前,每个人都扫码关注了江湾公众号,还加入了生态保护联盟的微信群,约定以后一起参与钓鱼活动和生态保护。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收拾东西,把钓具、饵料和电子版年鉴的体验设备整理好,准备带回小区的社区活动中心,方便大家随时查阅。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陈守义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咱们晚上在小区广场办个‘开江渔获宴’,把剩下的鱼做成菜,邀请居民们一起吃,也算给今天的大典画个圆满的句号。”

众人纷纷响应,王师傅和王奶奶负责做饭,老张和李师傅负责布置广场,小满和小林则负责通知居民,还在广场上播放今天的开江视频,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围观。

晚上六点,小区广场热闹起来。临时搭建的灶台上,王师傅正忙着做红烧鲤鱼、鲫鱼汤、酥炸鲫鱼,香味弥漫了整个广场;广场中央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凉菜和主食,还有王奶奶蒸的 “开江福包”,里面包着豆沙馅,甜香扑鼻;旁边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开江祈福、垂钓比赛和公益捐赠的视频,引得居民们阵阵称赞。

“来,干杯!” 晚上七点,老张举起酒杯,里面装着果汁,“祝咱们江湾开江渔汛大典圆满成功,祝生态保护联盟越办越好,祝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渔获满满!”

“干杯!” 众人一起举杯,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广场上响起欢快的笑声,与远处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新年最温暖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