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小河瀑布还笼罩在一层薄如轻纱的晨雾中,苏景明已收拾妥当,准备前往省城。

他换上了一套熨烫平整的深灰色商务休闲装,既不过分正式显得拘谨,又不失稳重得体。

镜中的他,眼下有淡淡的青影,那是昨夜辗转反侧留下的痕迹,但眼神已经恢复了清明和冷静,甚至比以往更深沉了几分。

他知道,今天这场会面,绝不亚于任何一场商业谈判,甚至更为关键。

李玉兰早早起来,煮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粉,非要看着儿子吃下才放心。

“多吃点,才有力气跟那些大官说话。”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不住地往碗里加辣子和香菜,仿佛这样就能给儿子增添几分底气。

苏建国则默默地将自己的保温杯灌满了新泡的翠芽茶,塞到苏景明手里,“路上喝,提神。”

父母的关怀简单而质朴,却像暖流一样支撑着苏景明。

他吃完粉,接过保温杯,给了父母一个安抚的笑容:“爸,妈,我走了。别担心,就是去汇报个工作,晚上就回来。”

走出吊脚楼,山间的空气清冷而湿润。他没有叫车,而是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向景区出口,需要这段独行的时间来最后梳理思路。

沿途遇到早起的村民和景区工作人员,不少人认出他,眼神复杂,有同情,有好奇,也有几分欲言又止的探询。

苏景明皆以平静的点头回应,不露半分颓唐之色。

在景区大门外,他拦了一辆前往省城的长途客车。选择客车而非包车,是他有意为之。

他需要融入这最寻常的人间烟火气,感受脚踏实地的生活,提醒自己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根基不能忘。

客车颠簸在盘山公路上,窗外是熟悉的黔地山水,车厢里弥漫着烟草、汗水和早餐混杂的气味,邻座的大叔鼾声如雷。

苏景明靠着窗,闭目养神,内心却如明镜般映照着即将到来的会面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后,客车抵达省城客运站。苏景明换乘地铁,按照事先查好的路线,前往省旅游厅所在的行政区域。

当他站在那栋庄严肃穆的政府大楼前时,刚好是上午八点五十分。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向前台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和预约后,他被引导至三楼王明远副厅长的办公室。

走廊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脚步声被吸收,显得格外安静,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透露出这里正在有序运转。

秘书通报后,苏景明被请进了办公室。这是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红木地板光可鉴人,靠墙是一排书柜,里面整齐码放着各类文件和书籍。

宽大的办公桌后,王明远副厅长正站起身,脸上带着热情而不失分寸的笑容迎了过来。

他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微胖,穿着标准的白色衬衫和深色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副金丝边眼镜后是一双洞察世故的眼睛。

“苏总,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吧?快请坐!”王明远主动伸出手,与苏景明用力一握,手势温暖而有力。

他引着苏景明到一旁的沙发区落座,秘书很快端上来两杯热茶,茶叶在玻璃杯中缓缓舒展,色泽清亮。

“不辛苦,王厅太客气了。”苏景明欠身接过茶杯,姿态谦逊有礼。

两人寒暄了几句路上的情况,王明远话题一转,正欲切入正题,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王明远应道。

门被推开,一位穿着藏蓝色职业套裙、身姿干练的年轻女性走了进来。

她约莫二十五,六出头,妆容精致,气质利落,眉宇间带着一股聪慧和飒爽。苏景明看到她,微微一愣,随即站了起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毕节市旅游局局长,他在北大读研时的同窗——江珊珊。

“王厅,您找我……”江珊珊话说到一半,也看到了站起身的苏景明,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惊讶。

“景明?你怎么在这儿?”她的目光快速在苏景明和王明远之间扫过,显然对这次会面感到意外。

王明远呵呵一笑,起身招呼道:“珊珊局长来了,正好正好。快坐,我正和苏总聊着呢。你们是老同学,更不用拘束了。”

江珊珊压下心中的疑惑,走到沙发边,在苏景明侧面的单人沙发坐下,将手中的文件夹放在膝上。

她看向苏景明,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熟稔的关切和不解:“景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才几天没去你那边盯项目进度,怎么……

怎么突然就听说你被徐氏集团免职了?消息传到市里,大家都吓了一跳。”

她的问题直接而坦率,带着官场中人少有的直接,也体现了两人之间不错的私交。

毕竟,在苏景明负责两大景区项目后,作为直接管辖的市旅游局局长,江珊珊与他打交道频繁,彼此欣赏对方的能力,合作一直很顺畅。

苏景明面对老同学的直接发问,苦笑了一下,这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难以言说。

他斟酌着词语,既不能透露与徐一蔓的情感纠葛(那太不专业,也过于私密)。

又不能将责任完全推给集团(那显得推诿),还需要给官方一个听起来合理的解释。

“珊珊局长。”他用了比较正式的称呼,以示场合的严肃性,“集团总部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对人事安排做了一些调整。

我尊重集团的决定,目前正在积极配合交接工作。”他的回答滴水不漏,将原因归结于模糊的“战略调整”。

江珊珊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她身体微微前倾,追问道:“战略调整?景明,你别跟我打官腔。

七洞天和七小河瀑布项目现在正是关键期,沙特公主的投资刚有眉目,央视采访也即将进行,这个时候把你这个核心负责人调离,这算什么战略调整?

这分明是自乱阵脚!徐氏集团高层到底是怎么想的?”她的语气带着一丝愤懑,既是替苏景明不平,也是为项目的未来担忧。

王明远副厅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适时地插话进来,语气圆融:“珊珊局长,不要激动嘛。

企业有企业的通盘考量,我们作为政府部门,首要任务是确保项目本身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他看向苏景明,目光温和却极具穿透力,“苏总,今天请你来,没有别的意思,更不是要干涉企业的内部管理。

只是,这两个项目,是省里挂号的重点项目,投资大,影响广,社会关注度高。

尤其是你苏总前期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有目共睹。所以,对于项目的后续走向,省里领导非常关心。

我们想听听你个人,从专业角度,对项目后续运营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毕竟,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两个项目的精髓和潜在风险了。”

这番话说的极为漂亮,既撇清了干涉企业经营的嫌疑,又高度肯定了苏景明的价值,并将话题引向了“项目本身”这个安全且核心的领域。

同时,那句“没有人比你更了解”,更是暗含玄机,既可能是真心赞赏,也可能是在试探苏景明是否愿意“倾囊相授”。

甚至……是否愿意在脱离徐氏集团后,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项目服务。

苏景明瞬间捕捉到了王明远话语中的多层含义。

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

“感谢王厅和珊珊局长的信任。不知道省里和市里,对项目后续的稳定发展,有什么具体的考量或者预案吗?”

他把问题轻轻抛了回去,既是想掌握更多信息,也是想看看官方的底线和意图。

江珊珊看了一眼王明远,得到后者一个微微颔首的示意后,接过话头。

语气变得务实起来:“景明,不瞒你说,市里确实很担心。徐氏集团如果因为人事变动影响到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团队稳定,那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初步讨论过几个方案,一是督促徐氏集团尽快派出得力人选接替你,确保工作无缝衔接;二是……

如果徐氏集团后续支持不力,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或者由市里成立的文旅投公司暂时接管,确保项目不停摆。”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苏景明,“无论哪种方案,景明,你的经验和思路都至关重要。

就算你离开了徐氏集团,我们也希望你能以顾问或者其他形式,继续为家乡的旅游发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