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人间烟火故事集 > 第80章 口岸的冷藏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节:晃动的行李箱

北海口岸的夜风裹着咸腥气扑面而来,赵海生的胶鞋在防滑垫上碾过细沙,留下两道浅浅的印子。凌晨三点的通关大厅里,只有 LEd 屏泛着冷幽幽的蓝光,映得他警号 “0” 格外醒目。他握着巡逻手电,光柱在排队的游客间扫过,像把锋利的刀,最后在第三个行李箱上骤然顿住 —— 那箱子是老旧的黑色硬壳款,万向轮歪了个角,被拖动时发出 “咯吱咯吱” 的异响,活像只快散架的老母鸡,和旁边游客精致的登机箱比起来,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请出示护照和申报单。” 赵海生的手指轻轻搭在枪套上,指腹的老茧蹭过冰凉的金属外壳,这是他多年巡逻养成的习惯,既警惕又不具攻击性。持证人叫李娟,护照照片上的姑娘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元气满满,可眼前的她却紧抿着嘴,眼角的肌肉控制不住地抽搐,像在强装镇定。更反常的是她身后的两个男人:高个的王强总往申报通道的方向瞟,眼神飘忽不定;矮个的张伟则频繁摸口袋,指尖在布料下按来按去,像是在攥着什么紧急按钮。

“去、去东南亚旅游,买点特产。” 李娟的声音发飘,说话时还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脚边的行李箱跟着晃了晃,锁扣缝隙里居然渗出一层薄薄的白霜 —— 要知道,海口的夜晚温度足有 30 度,普通行李箱怎么可能结霜?赵海生的手电往下移,照向箱底,只见密密麻麻贴满了航空标签,最新的一张来自云南边境的小城,日期赫然是昨天,这意味着这箱子 24 小时内跨越了上千公里,根本不像 “旅游带的特产”。

“箱子里具体装了什么?” 赵海生的目光落在箱体侧面的 “易碎品” 标签上,那字是用黑色马克笔写的,边缘晕着一圈水渍,像是刚被雨水泡过还没干透。上周海关总署的紧急培训里,恰好提到过类似的案例:“警惕伪装成普通行李的生物样本,尤其是带有隐蔽冷链装置的,这类箱子往往会刻意贴‘易碎品’‘土特产’标签混淆视线。”

王强突然往前凑了一步,一股劣质烟味混着廉价古龙水的味道扑面而来,熏得赵海生皱了皱眉。“警官,就是些椰子糖、速溶咖啡,不值钱的玩意儿!” 他说话时语速飞快,还频频看手表,“我们赶早班机,再晚就误机了,能不能通融下快点?” 赵海生的目光扫过他的手腕,一块劳力士手表在灯光下闪了下,可表链上却缠着一圈细细的铁丝 —— 这是走私团伙的常用暗号,他在培训手册里见过,铁丝缠表链,意思是 “行李里有危险品,随时可能有动作”。

就在这时,张伟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亮的瞬间,赵海生眼疾手快,瞥见锁屏壁纸是张实验室的照片:穿白大褂的人正围着离心机操作,机器上贴的标签里,“hb” 两个字母一闪而过。他心里咯噔一下 ——“hb” 是 “血液(blood)” 的缩写,结合之前的白霜和暗号,一个可怕的猜测在他脑海里成型。

“例行检查,麻烦你们跟我去查验台。” 赵海生的声音依旧平稳,左手却悄悄按了下对讲机,对着同事小周低声说,“通知缉私科和疾控中心,让他们带上生物检测箱,速到查验区,可能涉及生物样本走私。” 他的靴跟在瓷砖上轻轻磕了两下,这是他和小周约定的警示信号,短促的节奏像在敲一面无形的警钟,提醒周围的同事提高警惕。

第二节:冰袋下的真相

查验台的无影灯亮得刺眼,把整个台面照得纤毫毕现。李娟磨磨蹭蹭地打开行李箱,刚一掀开拉链,一股寒气就混着淡淡的酒精味涌了出来,赵海生的睫毛上瞬间凝了层白霜,连呼吸都带着白雾。箱子里塞满了蓝色的医用冰袋,密密麻麻堆得像座小山,而在冰袋中间,藏着六个一模一样的泡沫箱,每个箱子上都贴着 “疫苗冷链运输” 的假标签,字迹歪歪扭扭,胶水还没干透,显然是临时赶工贴上去的。

“这是什么东西?” 小周戴着乳胶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泡沫箱里的真空试管,试管壁上印着 “EdtA 抗凝” 的字样,里面装着暗红色的液体,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像凝固的血。他数了数,每个泡沫箱里整齐码着 104 管,六个箱子加起来正好 625 管 —— 这个数字让赵海生的头皮瞬间发麻,上周总署通报的那起跨国生物走私案,涉案的血液样本数量也是 625 管,不多不少,这绝不是巧合。

李娟的脸 “唰” 地一下变得惨白,腿一软就瘫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双手紧紧抓着查验台的边缘,指甲都快嵌进塑料里:“我、我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下来,“是一个姓黄的老板让我们带的,说带一趟给两万块,还说就是些医院的体检样本,帮着转运一下……”

王强见李娟要招供,突然疯了似的扑过来想抢泡沫箱,嘴里还喊着 “别碰我们的东西!”。赵海生早有防备,侧身一步挡在前面,左手扣住他的手腕,右手顺势往下压,一记标准的擒拿动作就把他按在了查验台上,皮带扣撞在台面发出 “哐当” 一声脆响。“老实点!再反抗就按妨碍公务处理!” 赵海生的力气大得惊人,王强被按得动弹不得,他趁机在王强的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一个银色的 U 盘,金属外壳上居然刻着个小小的骷髅头 —— 这是境外危险组织常用的标记,意味着里面的内容可能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

张伟见同伴被控制,双腿一软 “扑通” 跪在地上,涕泪横流地哭喊:“警官,我们错了!我们真的是被钱迷了心窍!” 他的身体抖得像筛糠,目光不敢看那些试管,“那个黄老板说,境外有生物公司要这些样本,研究什么东南亚人种的基因,给的钱特别多…… 我们以为就是普通的抽血样本,不知道这么严重啊!”

就在这时,疾控中心的老张带着队员赶到了,他们穿着全套的防护装备,戴着防毒面具,手里提着银色的生物检测箱。老张先用试纸在试管里蘸了蘸,试纸瞬间变成了深紫色,他的声音透过防毒面具传出来,像台老旧的收音机,带着沙沙的杂音:“是人血,而且经过了基因提取的预处理,里面加了特殊的保存剂。”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看 EdtA 抗凝剂的浓度和血液的新鲜度,应该是近三天内采集的,保存得非常好,显然是有专业人士操作的。”

赵海生的手指轻轻在试管壁上摩挲,试管上的编号从 “hb001” 到 “hb625”,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在清点一件精密的仪器。他突然想起培训时教官说过的话:“有些境外机构专门收集特定人群的血液样本,用于生物武器的研发,他们会针对特定的基因序列设计病毒,到时候可能只有携带这种基因的人会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他觉得手里的试管重如千斤 —— 这哪里是普通的血液,分明是 625 个同胞的生命安全,被人用两万块钱就轻飘飘地卖掉了。

第三节:基因里的密码

审讯室的白炽灯亮得晃眼,把李娟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映在冰冷的墙壁上。她蜷缩在椅子里,双手抱着膝盖,供述断断续续,像被风吹断的线:“那个黄老板…… 全名叫黄志强,他说要做‘农村健康普查’,在云南的偏远村寨找了些老人抽血,给每个人发了桶食用油当报酬……” 她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悔意,眼泪滴在审讯记录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我们就是贪财,想着跑一趟就能赚两万块,比打工强多了,根本没多想这里面的猫腻……”

赵海生把从王强身上搜出的 U 盘插进电脑,屏幕上弹出加密提示,试了 “625”“hb”“黄志强” 等几个密码都不对。老张突然凑过来说:“试试血型代码,A、b、o、Ab 的组合,有些生物公司会用这个当基础密码。” 赵海生半信半疑地输入 “Abo”,没想到文件夹居然应声而开 —— 里面是一份详细的《基因采集清单》,表格里清楚地标注着 “优先采集傣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样本”,采集地点遍布云南、广西、海南的偏远村寨,甚至还标注了每个村寨的人口数量和基因特征,看得人心里发寒。

“他们专门盯着少数民族的基因。” 赵海生的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发出 “咚” 的一声响,“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医学研究,是有预谋的生物掠夺!” 他想起爷爷曾跟他说过,抗战时期日军曾在云南做过活体实验,就是为了研究中国人的基因特征,现在这些境外公司,用的手段虽然更隐蔽,目的却同样险恶。

王强的心理防线在这时彻底崩溃了,他不再狡辩,低着头交代出更多细节:“黄老板说,境外公司给了三百万,让我们半年内收集一万管血液样本,这次的 625 管是第一批,要是顺利,后面还有更大的单子……”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不敢看赵海生的眼睛,“他们还说,中国人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人防范意识差,抽血不容易被发现,比在欧美国家安全多了,风险低,收益高……”

“安全?” 赵海生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把同胞的基因卖给外国人做研究,可能用来研发针对我们的病毒,这叫安全?万一将来爆发针对性的传染病,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那些被抽血的老人,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基因已经被人当成‘商品’卖掉了!” 他的手指在《基因采集清单》上划过,每个民族的名字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割得人心口发疼。

老张拿着最新的检测报告走进来,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我们对这些血液样本做了初步的基因测序,发现有 37% 的样本携带特定的基因标记,这是东南亚人种特有的,在其他地区的人群中很少见。” 他把报告放在桌上,指着其中一段文字说,“更可怕的是,我们在样本里发现了人工添加的标识基因,就像给每个样本打了个独一无二的条形码,方便境外公司追踪和研究,这说明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精准定位这些基因特征。”

赵海生的目光落在审讯室墙上的标语上 ——“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人人有责”。以前他总觉得这只是句口号,贴在墙上提醒大家注意,可现在他才明白,这背后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国门卫士,在寒风里、在深夜里,用警惕和责任筑起的一道防线。这道防线看不见、摸不着,却守护着每个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守护着整个国家的生物密码。

第四节:幕后的黄雀

顺着李娟提供的线索,缉私科和当地警方联合行动,在云南边境的一个废弃仓库里抓获了 “黄老板” 黄志强。让人意外的是,他的真名叫皮特?黄,持有加拿大护照,根本不是中国人,而是境外一家名为 “生命基因” 的生物公司的亚洲区负责人,专门负责在中国境内收集生物样本。

审讯室里,黄志强穿着一身定制西装,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警官先生,我想你们可能误会了,我只是在做正常的医学研究,所有手续都是合法的。” 他的律师在旁边递过来一叠文件,在桌上堆成小山,“你看,这是我们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是和当地‘健康机构’的合作协议,我们采集血液都经过当事人同意,还支付了合理的报酬,完全符合国际法和中国法律。”

赵海生把 625 管血液样本的照片推到他面前,照片里的试管整齐排列,像一排排冰冷的子弹:“合法?那你为什么要把样本走私出境,而不是通过正规的生物样本运输渠道?为什么专门选择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采集样本?为什么要在样本里添加标识基因,还做基因提取预处理?” 他的声音像淬了冰,带着刺骨的寒意,“你以为我们查不出来吗?你们公司在非洲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结果导致当地爆发了针对性的传染病,造成上百人死亡,这也是‘合法研究’?”

黄志强的脸色终于变了,原本镇定的表情出现了裂痕,手指在西装裤上不自觉地捏出褶皱:“那、那只是意外…… 是当地的卫生条件太差,跟我们的研究没关系……” 他的声音开始发虚,眼神也不敢再和赵海生对视。

“不是意外,是必然。” 赵海生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国际刑警组织的通报文件,上面附有 “生命基因” 公司首席科学家的论文截图,“你们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在论文里明确写过,‘特定基因序列的人群对某种病毒没有抵抗力,可针对该基因设计靶向病毒’,这就是你们收集血液样本的真实目的,对吧?”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还有 625 这个数字,它对应着你们研究的 625 个易感基因位点,每个试管对应一个位点,用来验证病毒的靶向性,别以为我们查不出来这些细节!”

黄志强的心理防线彻底垮了,他瘫在椅子上,双手撑着桌子才勉强坐稳,脸上的傲慢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是…… 是总部的命令…… 他们说中国有 56 个民族,基因多样性非常高,是最好的研究样本库……”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我只是想赚钱,想升职,没想真的害人…… 我以为只是研究基因,不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案件告破后,赵海生跟着疾控中心的人去云南看望那些被抽血的老人。傣族的岩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他握着赵海生的手,粗糙的掌心满是老茧:“警察同志,我们虽然住在山里,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不能让外人随便拿我们的血去做坏事。” 老人的竹楼墙上挂着国家安全教育的宣传画,上面 “维护生物安全,守护民族未来” 十二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赵海生看着老人们饱经风霜的脸,突然明白:国门线上的每一次盘查,每一次警惕,都不是小题大做。那些看似普通的行李箱里,可能藏着危及国家安全的阴谋;那些看似和善的游客,可能是敌人的帮凶。而他的责任,就是守住这道防线,不让任何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的东西,从他眼皮底下溜走。

第五节:未凉的热血

一周后,北海口岸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赵海生站在队伍的第一排,警徽在朝阳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耳边是雄壮的国歌,眼前是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经过疾控中心的专业处理,625 管血液样本已经被安全销毁,不会再对国家安全造成任何威胁;黄志强和他的团伙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走私珍贵生物样本,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境外的 “生命基因” 公司也被列入制裁名单,禁止在中国境内开展任何业务。

小周拿着一份新的培训资料跑过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赵哥,总署发了新的通报,把咱们这案子当成典型案例,让全国的海关和边防都学习咱们的经验!” 他指着资料上的内容说,“以后要重点排查携带生物样本的行李,尤其是标注‘土特产’‘药品’‘疫苗’的,还要加强对偏远地区生物样本采集的监管,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赵海生的目光望向远处的大海,海面上波光粼粼,货轮的汽笛声在海面上回荡,带着远航的希望。他想起黄志强在审讯时说的 “中国人多,不容易被发现”,突然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是啊,中国很大,人口很多,地域辽阔,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像他这样的国门卫士,用警惕的眼睛、坚定的信念,守护好每一寸土地,守护好每一个人的安全,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密码。

下班时,赵海生特意在口岸的宣传栏前停下。宣传栏上贴着 625 管血液样本案的警示海报,上面有那些试管的照片,有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还有岩爷爷的照片 —— 照片里的老人笑得满脸皱纹,手里举着国家安全教育的宣传册,下面配着一行字:“我们的血是热的,不能让坏人拿去做坏事。”

海风拂过,吹动赵海生的警服下摆,带来阵阵咸腥气。他知道,这样的案件可能还会发生,敌人的手段可能会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狡猾,他们会用更伪装的方式,试图窃取我们的生物密码,危害我们的国家安全。但他更相信,只要国门线上还有像他这样的人,带着警惕和责任坚守着,只要每个中国人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就一定能守住这片土地的安全,守住每个中国人未凉的热血,守住我们民族的未来。

夕阳西下,赵海生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斜斜地铺在口岸的防滑垫上,与 “守护国门安全” 的金色标语重叠在一起。他弯腰捡起脚边一片被风吹落的宣传页,上面印着的生物安全警示语还带着油墨香,指尖抚过 “基因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 的字样,心里忽然涌起一股热流。

不远处,几个刚通关的游客正对着夕阳拍照,孩子们举着彩色气球奔跑,笑声在海风里散开。赵海生看着这一幕,想起岩爷爷说的 “血是热的”—— 是啊,正是这无数滚烫的热血,汇聚成了守护家国的力量。他摸了摸胸前的警徽,冰凉的金属下,是一颗始终紧绷却充满力量的心。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小周的声音:“赵哥,晚上的巡逻路线确认好了,重点盯一下冷链物流通道。”“收到。” 赵海生应着,转身走向巡逻车。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肩章上,把 “0” 这个警号染成了暖金色。他知道,今晚又将是一个不眠夜,口岸的灯光会像星星一样亮到天明,而他和同事们,会像灯塔一样,守着这片海,守着这座门,不让任何阴谋在黑暗里得逞。

车子发动时,赵海生瞥了眼后视镜,口岸的轮廓在夕阳里渐渐模糊,但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却始终清晰地印在视野里。他轻轻握住方向盘,指腹的茧子蹭过真皮表面 —— 这双手,曾查验过无数行李,曾制服过不法分子,也曾接过老人递来的热茶,未来,它还会继续守护在这里,守护每一份未凉的热血,守护每一个安稳的黎明。

海风依旧吹着,带着咸腥,也带着希望。赵海生的影子随着车子向前延伸,像一条坚定的轨迹,刻在国门与大海之间,诉说着一个普通国门卫士的坚守 ——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警惕,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长城,让每一寸土地上的热血,都能在安全的阳光下,热烈地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