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盖世悍卒 > 第392章 铁腕镇逆靖山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国的《均平田亩令》如同九天落下的铡刀,精准而狠厉地斩断了旧士族豪强赖以生存的根基。清丈田亩、限田赎买、分田于民……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剥夺了他们世代积累的财富,更将他们从地方土皇帝的神坛上狠狠拽落,打入了凡尘。

公审台上的鲜血尚未干涸,帝国士兵冰冷的刀锋仍在眼前,最初的震骇与恐惧过后,蚀骨的怨恨与不甘,如同雨季阴湿墙壁上渗出的霉斑,在那些深宅大院、祠堂书斋的阴影里悄然滋生、蔓延。他们岂能甘心?数百年的特权与尊荣,岂能就此拱手让人?

明面上的武装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帝国的钢铁军团能碾碎最坚固的城池,何况他们这些失了根基的士绅?但绵延千年的乡野统治,赋予了他们另一种更阴险、更毒辣的武器——对乡土人情的极致把握,以及盘根错节的宗族势力。

一场无声的、却更加凶险的反扑,在帝国新政的光明之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清河县,一个刚刚完成土地清丈和首批分配的富庶之地。今日正是县衙吏员下乡,准备为又一批贫苦农户发放地契的日子。

太阳刚爬上山头,乡间土路上却不见往日的期盼与欢欣,反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沉寂和紧张。村口聚集了不少村民,但他们不再是翘首以盼,而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脸上带着疑虑、恐惧和一种被煽动起来的愤懑。

几个穿着虽旧却干净长衫、看似乡老模样的人(实则是被剥夺了田产的旧秀才或旁支士族子弟),正在人群中低声而快速地游说:

“乡亲们,醒醒吧!天上怎么会掉馅饼?那地契是那么好拿的?”

“就是!我听说啊,这地契就是个饵!等你按了手印,明年赋税就能压死你!帝国打仗花了那么多钱,不从我们身上刮,从哪来?”

“别忘了‘皇粮国税’!自古以来就是这道理!现在说得好听,三年减半,三年后呢?怕是连本带利,把你骨头渣子都榨干!”

“而且!这地是谁的?是祖宗传下来的!现在朝廷说收就收,说分就分,这是坏了祖宗规矩,要遭天谴的!分了这种地,要断子绝孙的!”

恶毒的谣言,裹挟着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祖宗规矩”的盲目敬畏,如同毒液般注入村民们淳朴而蒙昧的心智。他们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被这盆冷水浇得青烟直冒,只剩下刺骨的冰凉和犹豫。

还有更阴险的挑拨:

“王老五,你别傻乐了!你知道分给你那块好水田原来是谁家的吗?是张老爷家的!张老爷平日虽……虽有些严厉,可灾年时也施过粥!现在朝廷逼死了张老爷,抢了他的地分给你,这地你种着能安心?晚上不做噩梦?”

“对!这就是不义之财!拿了要折寿的!”

“朝廷这是把我们当枪使,让我们和乡绅老爷们结死仇啊!等以后朝廷走了,我们怎么办?”

宗族伦理、因果报应、对未来报复的恐惧……种种最朴素也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

当县衙的吏员和一小队护卫士兵按时到达村口时,面对的不再是感恩戴德的百姓,而是一群沉默、抵触、甚至隐含敌意的村民。

“各位乡亲,按之前登记的名册,上来领取地契了!”吏员拿出名册,高声喊道。

无人应答。人群反而微微向后缩了一下。

吏员皱了皱眉,又念了几个名字。

终于,一个被点到名的老汉颤巍巍地走出来,却不是来接契,而是扑通一声跪下磕头:“青天大老爷……那……那地……小老儿不敢要了……求求您,收回成命吧……”

“对!我们不要了!”

“这地来路不正!”

“朝廷加税怎么办?”

有人带头,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情绪越来越激动。

护卫的士兵立刻握紧了武器,警惕地上前一步。这个动作更是刺激了人群。

“看呐!官军要动手了!”

“他们心虚了!”

冲突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那个一直在人群中煽风点火的旧秀才,眼中闪过一丝得色,趁机高声喊道:“乡亲们!不能让他们霸占我们的田土!把他们赶出去!”

被煽动起来的村民,如同提线木偶,盲目的怒火压倒了理智,开始抓起地上的土块碎石,向吏员和士兵投掷!

场面瞬间失控!

类似的情景,在帝国新附的南方数州之地,接连上演。规模或大或小,形式或激烈或消极,但其背后,无不闪动着旧士族那不甘而怨毒的阴影。他们自己缩在后面,却巧妙地利用乡情、宗法、谣言和民众的恐惧,煽动起一波波抵制新政的暗流。

消息雪片般传回各州县衙和总督府。

年轻的帝国官员们感到愤怒而棘手。这些阴险的软刀子,比明刀明枪的叛乱更难对付。抓?法不责众,且容易激起更大民变。放任?新政将寸步难行。

总督府内,气氛凝重。

“大人!必须严惩首恶!抓几个带头闹事的,杀一儆百!”有武将主张强硬。

“不可!”一位文官反驳,“百姓愚昧,多是受裹挟。强硬镇压,正中了那些劣绅的下怀,他们会更肆意地污蔑朝廷暴虐,反而会使民心背离!”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捣乱?新政还如何推行?”

争论不休之时,坐镇后方的张崮大将军的手令到了。命令只有简短的几句,却透着冰冷的杀意与精准的政治智慧:

“乱必溯源,擒贼擒王。凡查实煽动闹事、散布谣言之旧绅,无论功名,皆以‘谋乱’论处,抄家夺产,首犯立斩,家族流放北疆戍边。”

“对受蒙蔽百姓,重申帝国诺言,以实际举措安其心。即刻组织分得土地之农户,成立‘农会’,帝国派员指导,使其自卫、自管,与旧宗族势力剥离。”

“令,‘夜不收’及军情司,全力侦缉,锁定幕后黑手,务求一击毙命。”

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

数日后,清河县。深夜。

那名煽动闹事的旧秀才,正与几名同样失意的士族子弟在家中密谋下一次行动,脸上还带着得意之色。

突然,房门被猛地踹开!火把的光芒瞬间照亮了他们惊恐扭曲的脸庞。如狼似虎的帝国士兵涌入,二话不说,将几人全部锁拿。

“你们……你们干什么?我是读书人!我有功名!”旧秀才挣扎着叫嚷。

带队军官冷笑一声,将一沓密报扔在他面前:“功名?帝国陛下有旨,乱法者,功名无效!尔等煽动乡民,抗拒国法,散布谣言,形同谋反!带走!”

第二天,就在那个村口,帝国军队设立了临时法场。

旧秀才等几名首犯被验明正身,当场斩决!同时张贴布告,详细罗列其罪状,并再次明确帝国分田政策绝不会变,且将提前兑现部分赋税优惠。

血腥的震慑,让所有心怀不轨者胆寒。

同时,帝国吏员带着士兵,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解释,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前发放了部分种子,宣布本年因“平乱有功”,全县赋税再减一成。

紧接着,在帝国派员指导下,各村成立了“农会”,选举那些最早、最坚定接受分田的农户担任骨干,组织起来,共同维护自身利益,抵御旧势力的渗透和威胁。

一手铁腕无情,镇压首恶;一手怀柔施恩,巩固民心;一手组织建设,釜底抽薪。

帝国的组合拳,再次粉碎了旧士族看似精巧的反扑。暗流被强行压下,新政的车轮,在碾过些许荆棘后,继续隆隆向前。然而,所有人都知道,阶级之间的怨恨并未消失,只是转入了更深处的地下。旧的幽灵仍在徘徊,等待着下一个可能的机会。帝国的统治,依然面临着来自内部的、长期的、隐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