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盖世悍卒 > 第244章 纸间风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内部的坚冰正在一点点被凿穿。学堂启智,扫盲破愚,格物学院孕育未来,黑水县的血肉与筋骨正在科技的淬炼和知识的灌溉下变得愈发强健。然而,江辰深知,若要这庞大的躯体意志统一、如臂指使,还需要一样东西——一条能够贯通上下、传达意志、引导思想、凝聚人心的神经网络。

他需要舆论的喉舌,需要一种能够超越口耳相传的效率极限,将他的理念、政策、乃至想要让民众知道的一切,精准、快速、统一地传递到每一个角落的工具。

于是,一个全新的、在这个时代堪称革命性的产物应运而生——《边镇新报》。

创办报纸,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一套完全陌生的产业链:采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

采访与编辑,江辰暂时亲自抓总,指定周谨和几名文笔尚可、思想较为开明的文书吏员组成最初的“报房”,负责收集素材、撰写文章。内容方向被他严格限定:一版,县衙最新政令、法律法规解读;二版,黑水县各项建设成果报道(如新工坊投产、水利竣工、农业丰收);三版,浅显的科技常识、卫生知识(如牛痘接种的好处、如何预防痢疾)、以及针对安北都护府或蛮族的“形势分析”(自然是从黑水县立场出发);四版,少许文学副刊,刊登些鼓励生产、歌颂忠勇的诗词歌赋。所有内容,必须经过他最终审定。

排版与印刷,是最大的技术挑战。传统的雕版印刷效率低下,且无法应对新闻的时效性。江辰毫不犹豫地祭出了另一项大杀器——活字印刷。

他早已令格物院秘密试验。材料选择了相对容易加工的锡铅合金,由新成立的车床车间批量车削出一个个大小统一、高度一致的的小方柱,再由刻工在其一端刻上反写的单字。按照江辰制定的部首检索表,数以万计的活字被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巨大的字盘之中。

印刷机则采用了简单的螺杆加压式平压印刷机,虽然仍需人力操作,但相比传统刷印,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语。油墨也经过了改良,以求字迹清晰、快干。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第一份《边镇新报》创刊号,终于在一个清晨,从新设立的“黑水印书局”里新鲜出炉。

报纸采用粗糙但结实的本地麻纸,单张双面印刷,报头“边镇新报”四个大字雄浑有力。第一期内容,着重介绍了《兴学令》和《扫盲令》的深远意义,报道了水力锻锤提升军工产量的喜讯,并刊登了一篇由江辰授意、分析当前边境形势、强调黑水县军民需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评论文章。

接下来是发行。江辰采取了强制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县衙、军营、各工坊、蒙学堂、格物学院,必须订阅张贴;县城内各酒楼、茶馆、集市口,设立公共阅报栏,派识字的人每日宣读;甚至通过里甲系统,尽可能地将报纸送达到各个乡村。

第一份报纸的出现,在黑水县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对于许多刚刚脱盲或正在扫盲的军士和工匠来说,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接触到“新闻”这种东西。看着那密密麻麻却承载着最新消息的纸张,一种前所未有的、与世界连接的感觉油然而生。

“快看!这上面说,咱们的新锤子一天能打以前十天的甲片!” “这里这里!县衙说以后每个村都要派人来学种新庄稼!” “这篇评论写得好!安北都护府那帮孙子,就是想卡咱们脖子!”

人们围在阅报栏前,听着宣读,议论着上面的内容。报纸上的白纸黑字,具有一种天然的公信力,轻易地打破了谣言和口耳相传的扭曲。江辰想要民众知道的消息、想要引导的舆论,通过这份报纸,高效地植入每个人的脑海。

对于识文断字者,报纸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能自己阅读,更能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深意。那篇形势评论,笔锋犀利,逻辑严密,将安北都护府的威胁剖析得淋漓尽致,看得人血脉贲张,同仇敌忾。

就连那些最初对报纸不屑一顾的旧文人,在偷偷看完后,也不得不震惊于这种形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他们或许不认同所有观点,但却无法忽视这股新兴的力量。

《边镇新报》迅速成为了黑水县最热门的事物。每一期新报出炉,都会被抢购一空,阅报栏前总是围满了人。人们通过报纸,更加理解县衙的政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黑水县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外部的威胁。

民心,在不知不觉中被凝聚;舆论,被巧妙地引导向有利于江辰统治的方向。

这小小的报纸,成为了江辰手中一件无形的、却威力巨大的武器。它不像刀剑那样寒光闪闪,却能在无声无息间塑造思想,统一认知,激发士气。

然而,报纸的威力,也很快引起了外部的注意。

安北都护府,都督府内。

郭孝义看着几经周折才送到他手上的几份《边镇新报》,越看脸色越是阴沉。上面的内容,几乎篇篇都在指桑骂槐,将安北都护府描绘成居心叵测、阻碍边镇发展的恶势力,而将江辰和他治下的黑水县塑造成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的英雄。

“蛊惑人心!妖言惑众!”郭孝义猛地将报纸拍在桌上,气得胡须直抖,“这江辰小儿,竟使出如此卑劣手段!这报纸,就是他的喉舌,他的檄文!”

他深知,这种持续不断的舆论宣传,不仅会巩固江辰在黑水县的统治,更会慢慢侵蚀周边区域的人心,甚至影响到朝廷对他的看法。

“不能让他再这么猖狂下去了!”郭孝义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必须想办法,掐断他的这条舌头!”

《边镇新报》的诞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其激起的涟漪,正在迅速扩散,不仅内部凝聚了人心,也对外部的敌人,发出了清晰而强有力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