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被时代重塑的王 > 第223章 随遇而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正采取了宋瑶的意见。

并把办和文会相关的事情都交给了她。

宋瑶也是个说干就干的性格,答应贾正以后就主动提出,晚上去见学院祭酒的时候,她也跟着一起去。

对于这种好事,贾正自然求之不得。

事情交了出去,贾正又激活了游手好闲的性格。

下楼找到朱仁祥,将宋瑶和他一起应约以后。

又到后院和无为军的人打了照面,又回了东城的小院里。

小院中,只有一个丫鬟在忙碌着打扫院子。

自从三娘接了,帮着解决无为军婚配的差事。

整日早早出门,和各种婆子,牙人打交道。

昨天她听说城外有流民营地,今天一早就带着两个丫鬟,和一队无影军出城去了。

看了眼忙碌的丫鬟,又打量了一圈小院中茂盛的花草。

忙碌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个下午他觉得格外的宁静和安详。

和院里丫鬟打了招呼,便回了二进院,院里池塘中贾正看见几条鲫鱼,闲来无事,我决定把它们钓起来熬汤。

这些天三娘太主动了,即便是身体被系统强化过了,也经不起长时间的熬更受夜。

鱼竿在他发现鲫鱼的时候就做好了,等的就是这样闲适的下午。

不是钓鱼佬,贾正也不太清楚鲫鱼爱吃什么。

在院中花园里翻了好久,才翻到几只蚯蚓。

本以为可以全心全意的钓鱼,但鱼线入水以后,他的思绪也跟着一起跑偏了。

他甩了甩脑袋,想把那些繁杂的事情甩出去,尝试了好几次也做不到。

山寨,铁矿,百姓,商队,未来!

忙碌了一年多的时间,不是一无所获,身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

事情越想越多,贾正不得不悲哀的承认。

以前一个人的那种随遇而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鱼线突然下沉,手里的重量将他的思绪从繁杂的琐事里拉了出来。

赶忙拉起鱼线,鱼钩上的饵料已经空空如也。

贾正叹息一声,换了诱饵又将鱼钩丢进了鱼池。

叹息不是因为已经被吃掉的蚯蚓,是已经回不去的平凡。

一开始信心满满的钓鱼,一直到娘回来,贾正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喂了一下午的鱼。

费尽心思挖出来的蚯蚓,全成了他空军的证据。

三娘进到院子,安静的坐在贾正身边陪着。

鱼饵再次抛进鱼池的以后,两人都坐在亭中发呆的。

贾正看了眼身着端庄襦裙的三娘,感觉她的心思比自己还重。

用身子偏了偏,肩膀撞到三娘的肩膀上,今天可还顺利,贾正问道!

三娘回头看了贾正一眼,目光很快又回到了钓竿上。

夫君,这世道已经乱到如此了吗?

三娘自己本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贾正没给她身契前,她甚至还是贱籍。

但也因为如此,每日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打转,她很少能接触到真实的世道。

怎么?很不顺利吗?贾正问道!

随即又安慰道;实在不行就不去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三娘又看看贾正,这一次的目光就定格在了贾正脸上,摇摇头。

不是不顺,是太顺了,流民们听说我们要人。

很多人都愿意将子女卖给我们,有的父母连钱都不要,只想给自己的孩子一条活路。

但我们只要适婚的女子!

夫君!

三娘说着,眼中已经雾蒙蒙的,好看的桃花眼圈也开始红了。

在难民中摸爬久了,什么样的惨事他都经历过,自然也能理解三娘此刻的心情。

伸手将三娘拉着靠在自己肩上,我们也不是只要适婚的女子。

你要是觉得他们可怜,就在城中买些粮食,去接济他们。

遇到愿意全家一起卖身的,我们也收一些回来。

你再去黄二爷那里租些房子,把他们先安排进城里来。

等商栈正式开业了,总需要一些打杂跑腿的。

贾正肩膀上的脑袋动了动,热气散在贾正的耳朵上。

还是别了,奴家知道郎君身上的压力重。

不能因为奴家一时心软,就给郎君添麻烦。

贾正转头在看着三娘,抬手挑起三娘的下巴,又在她鼻子上宠溺的刮了一下。

这时代什么都不好,但有最知书达理的女人。

即便她们一开就生活在淤泥里面,依然有一颗处处为自家男人着想的心。

三娘,想做你就去做 ,也别有压力 。

自从平州乱了以后,收拢难民的事情我一直都在做……。

临近晚上的时候,宋瑶的马车,和朱仁祥一起到了东城这边。

作为锦州这两天炙手可热的掌柜,朱仁祥的一举一动都在城中大户的眼中。

丰家和刘家是最关心无忧货栈的,一旦无忧货栈的商品在锦州上市,对他们两家的影响是最大的。

两家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到现在还一无所获。

前两天送请柬的人都是他们安排手下人送的,目的也是在试探无忧货栈成色。

今天才是主菜,但令丰家和刘家都没意料到的是,锦州学院的人也参与了进来。

朱仁祥去了学院,一直等着消息的两人也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松州学院也是官面上的关系,也是一个州府的门面。

即便是朝廷宰相,明面上也要给学院面子。

毕竟那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脸面。

暮鼓声响之前,朱仁祥又安排了人,专门上门给送了请柬的人家道歉。

并承诺会抽时间一一拜会,也算是没有直接驳了他们的面子。

有了宋瑶的加入,无忧货栈在锦州算是有了跟脚。

对于城中势力的划分与腾挪,都开始游刃有余。

春涧茶楼的诗作陆续开始产生宋瑶和朱仁祥去了学院以后,学院也正式参与了进来。

每天茶楼中新出炉的诗作,评分前三的诗作都会被选入学院中,让大儒给学子写评语。

官场就是名利场,这时代更是如此,面对大儒的点评,一开始只是看热闹的学子们也开始坐不住了。

春涧茶楼的人气,开始了第三次的高潮。

容不下的人潮开始往周边的茶楼聚集,带动着周边的酒楼茶肆,也跟着热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