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薄雾未散。五间气派的青砖正房带着新木和灰浆的味道,静静矗立。周厚德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却依旧沾着老宅那边猪圈草屑的旧衫,远远站在新院落的篱笆墙外。他手里拎着一个小得可怜的包袱,里面是他全部的家当。

他的手指紧紧攥着包袱皮,指节泛白。脚上的草鞋沾满了泥,在干净的新土路上留下几个犹豫的脚印。他抬头望着那高耸的屋脊和明亮的玻璃窗(可设置为苏晓晓利用现代知识改进的“奢侈品”),眼神里是巨大的震撼、陌生和无处遁形的羞愧。这座房子,是他梦想了一辈子的体面,却与他毫无关系,甚至是对他过往最大的讽刺。院门上新贴的红对联墨迹未干,刺痛了他的眼。

进来的邻居们纷纷议论,“啧啧,瞧瞧这青砖,这大梁,咱村头一份!”

“听说屋里地面都用三合土夯得溜平,扫不见一点灰!”

“那窗户亮堂的,大白天屋里都不用点灯!”

他们看到周厚德,热情地打招呼:“厚德叔,好福气啊!儿子媳妇这么出息!”这真诚的夸赞,像软刀子割在他心上。

老族长颤巍巍地摸着崭新的桌椅,对周文渊和苏晓晓说:“文渊,晓晓,你们是咱周氏一族的这个!”他翘起大拇指,“这房子,不光是你们二房的体面,更是咱全族的荣光!”

“族里那些半大小子,整天野着不是办法。你们见识广,能不能……在镇上铺子里给找个学徒的营生?或者,让文渊闲暇时,指点他们认几个字?”

大嫂 忙前忙后端茶倒水,脸上是自豪的光,但看到公公时,笑容微微一僵,随即更热情地去招呼别人。

二嫂 嗓门依旧亮堂,但刻意避开了公公的方向,只在人群中大声说笑。

周文渊 从容应对族老,言辞得体,但目光几次掠过父亲的身影,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

苏晓晓 是全场最淡定的核心,她指挥若定,安排流水般的席面。她看到丈夫的眼神,轻轻走过去,在袖袍下握住他的手,微微用力。

宾客散尽,一家人站在崭新、空旷的堂屋里,一种微妙的尴尬开始弥漫。这时,乐乐跑过去,仰头看着爷爷,扯了扯他的衣角:“爷爷,你的房间在那边,窗户对着牛棚,晚上能听见大青骡子喘气呢!”孩童的世界里没有恩怨,只有新家的布局。这句话,像一根针,轻轻戳破了那层紧绷的膜。

周母的泪水与行动: 周母用围裙擦着眼角,不是悲伤,是一种熬出头了的百感交集。她没看丈夫,只是对儿子媳妇说:“忙一天了,都……都歇着吧。”然后,她默默走向厨房,开始收拾碗筷。她没有招呼周厚德,但她的沉默,就是一种默许。

周厚德局促地站在原地。大哥周文广叹了口气,拿起一个空的水桶,塞到他手里,声音干涩:“爹,水缸……在灶房门口。”——这不是命令,是一个台阶,一个将他重新纳入家庭运转体系的信号。

周厚德愣了一下,几乎是抢过水桶,快步走向井边。他打水的动作因为激动而有些笨拙,但井绳摩擦轱辘的“吱呀”声,却异常和谐地融入了这个新家的夜晚杂音中。他不再是一家之主,而是这个新家庭秩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切事了回到镇上,苏晓晓一家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寅时正(凌晨4点),天边仅有一线鱼肚白。后院里苏晓晓和乐乐已扎稳马步。玄石子师兄手持一根二尺八寸的细竹竿,不时精准地点在苏晓晓的腰眼或乐乐的小胳膊上,纠正着《混元基础》的架势。

苏晓晓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那丝头发细的气流,在特定姿势下变得如绣花针般清晰、可控,沿着功法路线运行时,浑身暖洋洋的,昨日疲惫一扫而空。她一呼一吸间,气息绵长,能听到三十步外井边水滴落入石槽的“滴答”声。

乐乐小脸憋得通红,但眼神晶亮。他虽还不能“生气”,但下盘肉眼可见地稳了,原本跑几步就喘,现在能跟着母亲在清晨的街道上慢跑两里地而不喊累。

练功结束,苏晓晓用细棉布毛巾,浸了温热水,仔细给儿子擦拭额角的细汗。乐乐则兴奋地比划着:“娘,我今天好像感觉到肚子里有小鱼在吐泡泡!”这种共同成长、相互见证的瞬间,是极深的情感纽带。周文渊每次看到都嫉妒又骄傲,眼睁睁的看着他的武侠梦破碎。只能更发奋的读书。乐乐每次看到爹爹摇头晃脑,读书跟唱歌一样还带音调,乐乐就想到家里的玩具不倒翁也是这样一晃一晃的。然后就捂住嘴偷偷笑话爹爹。

吃完早饭苏晓晓巡视一下店里的生意,就一头扎进自己的小作坊,开始研究一些新品,苏晓晓画图,请镇上最好的白铁匠,用五斤上好的白铁,打制了一套小型蒸馏器。最初几次,因密封不严,浪费了三斤鲜桂花,才摸索出用棉线混着蜂蜡缠绕接口的诀窍。

花露精油皂: 每一百斤皂基,只能加入区区五钱提纯的桂花或茉莉花露。出模后,皂体通透,隐有花香,用特制的桑皮纸包裹,盖上“苏记”朱印,放入一钱银子一个的雕花小木盒中,售价八十文。

药浴皂与“济仁堂”老医师合作。根据其提供的方子,加入艾草、干姜等研磨的细粉。一块半斤重的药浴皂,定价一百二十文,老医师每卖出一块,可分润二十文。

原始香水用半人高的大陶瓮,以“冷浸法”萃取最浓郁的花露,再经反复提纯。最终得到比酒杯还小的琉璃瓶(空间存货),内盛寸高的晶莹液体。仅制作十瓶,非卖品,作为“镇店之宝”和顶级人情的赠礼。

一经推出就成了各家夫人小姐争抢攀比的心头好。

这边李家小姐对丫鬟说: “快!把那盒茉莉香味的给我包起来!上次让刘家丫头抢了先,这次可不能慢了!”有时为了一瓶新品丫鬟都是连夜等待铺子开门。

镇上的绸缎庄老板娘: “苏娘子,你那‘药浴皂’再给我留五块!我家老爷说用了之后,老寒腿舒坦多了!”

府城来的客商试探性地有意无意的提及 “苏掌柜,你这香皂,在咱们府城定能风靡。可否谈谈,这货,能否由我们‘丰瑞行’来代销?”

镇上的姑娘们见面,问候语从“吃了没”变成了“买到苏记新出的栀子花皂了吗?”。一种由苏晓晓创造的“精致生活”标准,正在悄然形成。

店铺从辰时(早7点)开张,到酉时(晚7点)打烊,人流不息。苏晓晓、文月、清风、明月四人忙得像陀螺。清点货物时发现,仅一个下午,价值五两银子的高端香皂便销售一空。

周文渊的理性建议: 夜里,夫妻二人盘账。看着日净利突破八两的账本,周文渊在欣喜之余,冷静分析:“晓晓,必须加人了。目前最可靠、最省心的方式是去牙行买两个身世清白的下人,签下死契,便于管理,也能守住配方。”

苏晓晓正在数铜钱的手猛地一顿,一串一百文的铜钱“哗啦”一声散落在桌上,滚得到处都是。

“不行!”她的声音突兀地拔高,带着一种周文渊从未听过的尖锐和……恐惧。

她抬起头,脸色在油灯下有些发白。“文渊,我不能……我没办法把活生生的人,当成物件一样‘买’回来。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他们的生死、自由,全在我一念之间……这太可怕了。”

她眼前闪过现代职场招聘的画面,与古代牙行里人口买卖的场景交织,一种生理性的厌恶让她胃里翻腾。

周文渊他握住妻子冰凉的手,没有反驳,只是轻声说:“我明白。但招聘雇工,人心隔肚皮,配方如何保密?若被对手收买,我们的心血可能毁于一旦。这是两难之局。”

沉默良久,苏晓晓眼神重新聚焦,闪过一丝决断:“我们不买人,也不轻易招外人。我们可以……办个‘学徒班’。从族里或知根知底的乡亲家里,选几个机灵、品行好的半大孩子来。我们管吃住,教他们手艺,也教他们认字算数。但必须签下严格的‘从业契约’,约定服务年限和保密条款,若有违背,重罚!”

“我要建立的,不是一个靠着人身依附的作坊,而是一个……一个有规矩、有前途、能让大家一起过得更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