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388章 重演土木堡之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8章 重演土木堡之变!?

陈良训一席话,直指要害。

那位君王的确如其所言,从不安于深宫。

可仅仅依靠一次刺杀行动就想扭转局势,谈何容易?

京城内外遍布厂卫耳目,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全盘暴露,还未起事便已覆灭。

城外动手,难度无疑更高。

皇帝离开皇宫时,随行的护卫与仪仗本就森严庄重,一旦出城,更是戒备森严。他在宫中尚且如此警惕,到了野外,身边兵马只会更加密集,想要靠近都难如登天。

众人围坐商议良久,却始终无计可施。

陈良训皱眉苦思,忽然灵光一闪,终于提出一策,听来竟有几分把握。

“诸位难道忘了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

“我们为何不能依样而行?”

话音落下,数人猛然醒悟,有人甚至忍不住拍案而起,仿佛迷雾中骤见光明。

是啊,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何必冥思苦想?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儿,竟还绕弯子,实属不该。

“主意倒是巧妙,可实行起来千头万绪,稍有差池便全盘皆输。”

“最关键的是,必须有一支能为我们所用、听命行事的精锐部队,否则一切皆为空谈。”

冷静下来后,仍有人心存疑虑。

这种事岂是说动就能动的?以他们如今的实力,谈何操控边军、引动边患?

“这又有何难?只需静待时机罢了。”

“我有一位同乡,现任大同镇巡按御史。前些日子他回京述职,我特地与他详谈过边境形势。”

“据其所言,那些归附我朝的蒙古部族,心中各有盘算。”

“眼下不过是因生计所迫,表面称臣,实则暗中操练士卒,私购铁器、食盐、茶叶等物。”

“恐怕只待力量足够,便会撕去伪装,不再安分。”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厉声质疑:“你竟敢妄下断语?莫非是为了拉我们入局,故意编造谎言?”

此人并非无端发难。陈良训所言太过惊人,在场之人从未耳闻此类动静。

在他们看来,这些归顺的部落一向恭顺,从未显露出半点反意。

尽管他们已与皇帝势不两立,甚至图谋弑君,但心中并无篡逆之意,更无颠覆大明江山的念头。

他们自认仍是朝廷忠臣,清流一脉。只是命运弄人,偏偏遇上一位昏庸残暴之君。

即便要动手,也自认是在清除国贼,为天下除害,保社稷安稳。

若边境太平,蒙古归心,对他们而言亦是好事。

陈良训忽然说出这番话,彻底打破了众人原有的判断,情绪自然难以平静。

“这般紧要之事,我岂会虚言相欺?于我自身又有何益处?”

“你们押上了一切,我又何曾退缩半步?”

“真是不堪点拨。”他面色冷峻,语气中透着明显的烦躁。

“我的那位同乡,曾在朝中多次举荐杨洪,称其才干出众。若非如此,一个毫无战功之人,如何能在三年之内由参将跃升为大同总兵?”

“他传来的情报,我敢以性命担保,绝无虚假。”

一番话落,众人心中的疑虑悄然消散,转而信服。

“蒙古部族向来行事不定,倒也不足为奇。但我仍不明白,他们与我们所谋之事有何牵连?”

“怎说无关?只要许之以利,满足其所求,便可为我所用。”

“诸位方才还愁手中无可用之兵,如今这不是天赐良机?”

“你是想重演土木堡旧局,引蒙古人入局动手?”

周顺昌瞬间领会了陈良训的意图——借他人之手行非常之事。

虽有风险,但若成功,幕后之人便可全身而退,无人知晓真相。

陈良训朝他轻轻颔首,正是此意。

接着他又缓缓开口:

“大同总兵杨洪与那些蒙古部落往来频繁,暗中有诸多交易。”

“那些蒙古人所需铁器、食盐,皆由杨洪供给,甚至盔甲兵器也高价出售,毫不避讳。”

“更值得注意的是,那皇帝似乎已察觉蛛丝马迹,特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朝辅前往塞外蒙古各部,名义上是安抚,实则极可能另有图谋。”

“否则,区区几个边外部落,何须动用贴身重臣前去周旋?”

“其中必有隐情,只是我们尚未得知。”

听到此处,众官员对陈良训无不心生敬佩。

这些秘辛他们闻所未闻,而他却洞若观火。

果然,世家底蕴之深,远非寻常官吏所能企及。

陈良训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顺势而为,设局布局,将杨洪与那些心怀异志的蒙古人,都纳入棋盘之中。”

一位年迈官员听完,默默点头,心中已有决断——此事值得冒险一试。

“此计可行,既然有了突破口,便不必再费力周旋其他势力。”

“只要能将杨洪与那些蒙古人握在手中,事情已有六分把握。”

众人默然点头,心中权衡过后,皆认为这是当前最稳妥的出路。

唯一的难处在于,他们只能静观其变,无法如从前那般随意布局。

以往可随意制造意外,让人无声无息地消失,如今却不得不按捺不动。

陈良训见众人首肯,便挺身而出,揽下此事。

拉拢杨洪并非易事,需投其所好,又得设下暗线,令其心存顾忌。

唯有他亲自出面,才能牵上线头——那联络之人,正是他的同乡旧识。

至于蒙古那边,他们并不担忧,只需金银开道,许以厚利,自会俯首听命。

……

蓬莱。

戚金手持密信抵达时,袁可立派出的船队已截获毛文龙私运的铁证。

张度出海未满两日,便在洋面遇一商船,悬挂朝鲜旗帜,名义上是朝鲜商人所乘。

登船搜查后,竟发现舱中堆满兽皮,更有貂、虎等贵重毛料。

经审问得知,船上人员皆为毛文龙私养家丁。

袁可立确认属实,本欲立即上奏,请皇帝裁决。

他心中早已定论:此人不可纵容。

奏疏草稿中赫然写道:

“毛文龙私欲膨胀,若任其坐大,必成边疆之患,恳请陛下即刻罢免其职。”

然而奏本尚未发出,戚金已携朝鲜使臣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