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对吴普同而言,是一种夹杂着焦灼期盼与紧张准备的奇特体验。他依旧按时出现在红星厂的车间,完成着分内的工作,但心思早已飞到了下周二的面试上。每一次设备的轰鸣,每一阵扑面的粉尘,似乎都在无声地强化着他离开的决心。
他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做准备。晚上在宿舍,他不再看那些小说或者和其他工友闲聊,而是把大学时的《动物营养学》和《牛生产学》教材重新翻了出来。书页已经有些发黄,上面还有当年听课留下的笔记。他重点复习了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生理——瘤胃发酵、微生物作用,以及奶牛在不同生理阶段(泌乳期、干奶期、围产期)的营养需要特点,还有常见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这些知识虽然有些生疏,但重新拾起时,那种熟悉的专业感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还仔细梳理了在红星厂的工作内容,特别是那些与“研发”可能相关的部分。比如,他参与过新原料(一种本地产的ddGS,玉米酒精糟)的试生产,跟踪过其对生产工艺和颗粒质量的影响;他也记录过不同季节、不同批次原料(主要是玉米水分变化)对调质效果和最终产品硬度、粉化率的细微影响。这些看似琐碎的生产实践记录,此刻在他眼里,都成了可能与“研发”挂钩的宝贵经验。他把这些要点都记在了一个小本子上,准备在面试时适时地展示出来。
周一晚上,他再次熨烫好那身灰色夹克和深色裤子,检查了公文包里的所有材料:简历、证书复印件、笔和笔记本,还有那个记录着要点的小本子。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一遍遍预演着明天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回答,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
周二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吴普同就醒了。他仔细地洗漱、刮脸,穿上那身笔挺的衣服,背上公文包,在食堂匆匆喝了一碗粥,便快步走出了红星厂的大门。他没有回头多看这个工作了一年多的地方一眼,步伐坚定地走向公交车站。
去往保定东郊的公交车班次不多,需要多次换乘。他按照周经理写的地址,一路打听,辗转了近两个小时,窗外的景色从城市的繁华逐渐变得稀疏,出现了更多的农田和零散的工厂。最终,他在一个挂着“绿源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牌子的院子门口下了车。
眼前的景象与红星饲料厂截然不同。没有高耸的立筒仓和庞大的厂房,也没有终日不绝的轰鸣声。院子不大,估计也就三四亩地,围墙是新砌的,红色的砖墙在阳光下显得有些醒目。透过铁栅栏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是几排整齐的蓝顶白墙的平房,道路是水泥硬化的,看起来很干净。院子角落种着几棵杨树,叶子在秋风中微微摆动。整体看起来紧凑、整洁,甚至带着点新兴企业的生气。
吴普同整理了一下心情和衣着,走到门卫室登记。门卫是个和善的老头,听说他是来面试的,很热情地指了路:“办公楼就在进去左手边第一排,周经理交代过了,你直接过去就行。”
他走进院子,空气中隐约飘散着饲料特有的谷物的香味,但并不浓烈,也几乎没有粉尘。这让他对这家公司的第一印象又好了几分。他按照指引,走到左手边第一排平房,敲了敲标注着“经理室”的门。
“请进。”里面传来周经理熟悉的声音。
吴普同推门进去。周经理正坐在办公桌后,看到是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小吴来了,很准时嘛。路上还顺利吧?”
“顺利,周经理。”吴普同连忙回答。
“来,坐。”周经理指了指旁边的沙发,“稍等一下,刘总马上过来,他今天特意过来一起见见你。”
刘总?老板?吴普同心里微微一凛,没想到老板会亲自面试,这让他刚刚平复一些的紧张感又升腾起来。他依言在沙发上坐下,腰背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
没过几分钟,门被推开,一个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穿着休闲夹克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看起来五十岁上下,笑容很随和。
“老周,人来了?”他声音洪亮,目光直接落在了吴普同身上。
“刘总,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吴普同,红星厂过来的。”周经理介绍道,“小吴,这位就是我们公司的刘总。”
吴普同赶紧站起身,微微躬身:“刘总,您好!”
“你好你好,坐,别客气。”刘总很随意地摆摆手,自己在另一张单人沙发上坐了下来,上下打量了吴普同一番,笑道,“小伙子挺精神。红星厂可是咱们这行里数得着的大厂啊,怎么想着要出来?”
这个问题吴普同早有准备,他谨慎地回答:“主要是想寻求更专业的发展方向。我在红星主要负责生产工艺,对饲料加工本身比较熟悉,但更希望能深入到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层面,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一些。了解到贵公司专注于奶牛营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也很符合我的专业兴趣。”他没有提及在红星厂的任何不快,只是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阐述,显得积极而正面。
刘总听了,点了点头,没再深究,转而问道:“老周跟我说了你的情况,科班出身,又有大厂经验,不错。你对奶牛饲料这块,了解多少?”
吴普同深吸一口气,开始结合自己复习的知识和理解进行阐述:“刘总,周经理,我大学系统学习过反刍动物营养和奶牛生产。我知道奶牛的营养核心是瘤胃健康,精料补充料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瘤胃发酵模式、能氮平衡、纤维的有效利用以及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改善乳成分和奶牛健康。比如,在泌乳高峰期,如何通过过瘤胃蛋白和过瘤胃脂肪的合理应用来解决能量负平衡问题;在围产期,如何通过阴离子盐和特殊的营养管理预防代谢病……”他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但语速平缓,确保对方能听明白,同时观察着刘总和周经理的表情。
刘总听得很认真,偶尔和周经理交换一下眼神。周经理则不时插话,问一两个更具体的问题,比如:“你觉得目前国内中小型牧场在奶牛营养上存在的主要误区是什么?”“如果我们想开发一款针对热应激期奶牛的饲料,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吴普同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对行业的粗浅了解,一一作答。他坦诚地表示自己对牧场一线的具体问题了解可能不够深入,但强调了自己强大的学习意愿和快速适应能力,并适时地提到了在红星厂参与新原料试用和跟踪工艺参数的经历,以此来佐证自己并非完全脱离实践。
问答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办公室里的气氛一直很融洽。刘总似乎对吴普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表达比较满意。
“光说不练假把式。”刘总笑着站起身,“走,小吴,带你看看咱们这小庙,跟红星那样的大厂没法比,但该有的也都有。”
周经理也站了起来:“对,参观一下,直观感受感受。”
吴普同连忙起身,跟着刘总和周经理走出了办公室。
他们首先来到了生产车间。车间确实不大,只有红星厂一个车间的三分之一大小,设备看起来半新,但保养得不错,地面干净,工具摆放整齐。没有大规模生产的喧嚣,只有几个工人在进行设备清理和维护。
“我们这边主要是做精料补充料和预混料,产量不像大厂那么大,但要求更精细,尤其是预混料的混合均匀度要求很高。”周经理在一旁介绍,指着那台看起来小巧但精密的混合机,“这是新上的双轴桨叶混合机,混合效果很好。”
吴普同仔细看着,他发现这里虽然规模小,但设备并不落后,而且环境控制明显更好。
接着,他们来到了化验室。房间不大,但窗明几净,实验台上摆放着分析天平、烘箱、马弗炉等常规检测设备,还有一台看起来不错的近红外快速分析仪。
“这是我们的化验员小陈。”周经理介绍道。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孩正在操作仪器,看到他们进来,腼腆地笑了笑。
“我们对自己的原料和成品都有严格的检测流程,确保质量稳定。”周经理补充道。
吴普同点点头,拥有独立的化验室,说明这家公司对产品质量是重视的。
随后,他们又参观了产品留样室、原料库和成品库。库房管理得井井有条,不同原料和产品分区明确,标识清晰。最后,周经理带他看了研发实验室。这里更像一个放大版的化验室,除了检测设备,还有一些小型的搅拌机、制粒机模型和恒温培养箱等,显然是进行配方试验和小样制作的地方。
“以后你的主要战场可能就在这里了。”周经理笑着对吴普同说,“跟生产车间和化验室都会紧密配合。”
整个参观过程中,刘总不时地介绍着公司的创业理念和发展规划,语气中带着自豪和务实:“我们规模是小,但就想在奶牛饲料这个细分领域做精做深。现在很多牧场不缺饲料,缺的是真正懂营养、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技术和产品。我们就是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吴普同认真地听着,观察着。这里的一切,都与红星厂那种庞大、刻板、论资排辈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规模小,但充满了活力,更注重技术和实际效果,人际关系似乎也简单直接得多。尤其是老板刘总亲自陪同参观、介绍,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是他在红星厂从未体验过的。他心中那份渴望加入的冲动越来越强烈。
参观完毕,重新回到经理室。刘总亲自给吴普同倒了杯水,这让吴普同有些受宠若惊。
“怎么样,小吴,看了一圈,感觉如何?”刘总笑着问,语气随和。
吴普同放下水杯,真诚地说:“刘总,周经理,我觉得非常好。虽然公司规模不算大,但非常专业,环境也很好,而且能感觉到公司对技术和研发的重视。这正是我期望的工作氛围。”
刘总和周经理相视一笑。
“那好,咱们聊聊具体的。”周经理接过话头,“岗位是研发专员,前期肯定有个学习适应过程,要熟悉我们的产品、熟悉奶牛养殖的实际需求,可能要经常下车间,也可能要跟着我们技术服务的人去牧场跑跑,会比较辛苦。”
“我不怕辛苦,周经理。”吴普同立刻表态。
“薪资待遇方面,”周经理看了一眼刘总,得到默许后,说道,“我们初步定的是每月基本工资一千二,加上岗位津贴和绩效,正常情况下每月到手应该能有一千五左右。公司提供宿舍,吃饭有食堂,费用不高。年底会根据公司效益和个人表现发放年终奖。你觉得怎么样?”
一千五!这比吴普同在红星厂目前的收入高了将近一半!而且提供宿舍,这意味着他可以节省下租房的开销。这个待遇,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刘总,周经理,这个待遇我觉得很好了,我非常满意。”
“那好。”刘总一拍大腿,显得很干脆,“小吴,我们觉得你是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经验,是个可造之材。我们绿源庙虽然小,但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和平台。你要是觉得行,咱们这事儿就算初步定下来了。你回去处理好红星厂那边的离职交接手续,大概需要多久?”
吴普同的心脏怦怦直跳,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刘总,周经理,非常感谢您二位给我这个机会!我非常愿意加入绿源公司!红星厂那边,按照流程,办理离职交接大概需要一周到十天左右的时间。我回去就马上提交申请,尽快办妥过来报到!”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刘总站起身,向吴普同伸出手,“欢迎你加入绿源!我们等着你。”
吴普同赶紧起身,双手握住刘总的手,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厚实和力量,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感慨涌上心头。他转向周经理,同样郑重地握手:“谢谢周经理!我一定尽快过来!”
走出绿源公司的大门,重新站在那片秋日阳光下,吴普同感觉恍如隔世。仅仅一个多小时前,他还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求职者,而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即将开启新职业篇章的准员工了。
他没有立刻去公交车站,而是在厂区外的路边站了一会儿,回望着那个整洁安静的院子。这里,将是他新的起点。虽然未来肯定会有挑战和困难,比如要重新学习奶牛营养的更深层次知识,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节奏,但他内心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他掏出手机,第一个拨给了马雪艳。电话几乎是瞬间接通。
“雪艳!定了!”他声音里的喜悦完全无法掩饰,“面试通过了!老板和周经理都很好,公司环境也不错,是做奶牛饲料研发的!工资给到一千五,还有宿舍!”
他语速飞快地把面试过程、参观情况和最终敲定的待遇都说了出来。
“真的啊?!太好了!普同!太好了!”电话那头的马雪艳声音哽咽,带着哭腔,但分明是喜悦的泪水,“我就知道你能行!这下好了,终于可以离开那个破地方了!研发岗位,多好啊!工资还高了那么多!”
“嗯!”吴普同重重地点头,眼圈也有些发红,那是长期压抑后终于释放的激动,“我回去就办离职手续,尽快过去。雪艳,我们……我们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一定会好的!”马雪艳坚定地说,“你快回来吧,路上小心点。”
挂断电话,吴普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压在心口许久的大石终于被彻底搬开。他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他迈开脚步,走向公交车站,步伐轻快而有力。
回程的公交车依旧颠簸缓慢,但吴普同的心情却与来时截然不同。他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脑海里已经开始规划接下来的步骤:回去立刻写离职申请,找刘大勇组长签字,去人事科办手续,和赵师傅、同事们道别……还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父母,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他知道,离开一个稳定的、很多人眼中的“铁饭碗”,投身到一个规模小、前景未知的私营企业,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一种冒险。但此刻的他,无比坚定自己的选择。他渴望改变,渴望成长,渴望一个能让自己所学有所用、能看到更多可能性的平台。绿源公司,恰恰在他最迷茫的时候,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公交车驶入保定市区,熟悉的街景再次映入眼帘。吴普同看着这座他工作生活了一年多的城市,心中百感交集。这里留下了他初入社会的青涩、迷茫与挣扎,也即将见证他人生新篇章的开启。
他握紧了拳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个样子来,不辜负刘总和周经理的赏识,也不辜负自己和马雪艳对未来的期望。新的起点,就在眼前,他必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