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极殿内的空气仿佛被冻结成了冰块,每一丝流动都带着刺骨的寒意,让人呼吸都觉得困难。云州急报带来的恐慌如同墨滴入清水,还未完全散去,在大殿的每个角落弥漫。文武百官的对峙依旧剑拔弩张,像两列蓄势待发的军队,旌旗猎猎,只待一声令下便会冲杀在一起,掀起漫天血雨。那些中立的老臣们夹在中间,脸上写满了为难,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左右不是。

户部老尚书崔敦礼今年已年过六旬,岁月在他脸上刻满了沟壑,花白的胡须在胸前微微颤动,像一蓬秋天的枯草。他拄着一根雕花木杖,杖身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杖头的玉如意被常年摩挲得光滑温润,泛着淡淡的油脂光泽。他先是看了看怒目圆睁的武将,他们铠甲上的血腥味似乎还未散尽,再瞧了瞧满脸不甘的文官,他们官袍上的熏香也掩盖不住内心的焦灼,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息苍老而悠长,像破旧的风箱拉动,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唉,诸位同僚,” 崔敦礼的声音苍老而沙哑,像被砂纸磨过的铜钟,每一个字都带着岁月的沉重,“都是为了大唐江山,为了陛下的子民,何必如此争执不休,伤了和气?依老夫之见,不如让李杰将配方交予陛下亲掌,由陛下妥善保管,兵部再抽调得力人手协助量产,这样既能保证朝廷的掌控,又能尽快造出火药支援云州,岂不两全其美?”

他这话一出,殿内不少人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眉头微蹙,手指轻捻胡须。这提议看似公允,像一碗温吞水,既给了文官们 “朝廷掌控” 的面子,满足了他们对规矩的执念,又照顾了武将们 “尽快量产” 的需求,契合了他们对前线战事的担忧,试图浇灭两边的火气,让这场纷争平息下来。

可还没等文官们从喉咙里挤出附和的话语,尉迟恭就猛地一拍大腿,“啪” 的一声,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响亮。他手中的拐杖在金砖上戳得 “笃笃” 作响,震得地上的茶杯碎片都跳了起来,像受惊的蚂蚱。“崔尚书说得轻巧!” 他怒视着崔敦礼,眼中的血丝比刚才更密了,像一张网笼罩着眼球,“陛下日理万机,要处理全国的朝政、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接见各国的外使,哪有时间管火药里硝石和硫磺的配比是三成还是五成?木炭的粒度是粗还是细?稍有差池,火球弹要么威力不足,炸不开突厥人的重铠,要么就会炸膛伤人,伤及自己的弟兄!这个责任谁担得起?是你崔尚书,还是那些只会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的文官?”

他向前一步,身上铠甲上的铜片碰撞着发出尖锐的响声,像无数把小刀在切割空气,又像在控诉这提议的荒唐:“再说兵部!崔尚书敢拍着胸脯保证兵部里没有突厥眼线吗?上个月军器监丢了三张弩箭图纸,至今没查到是谁干的,像石沉大海!火药配方比弩箭图纸重要百倍千倍,一旦交出去,不出三天,突厥人就能知道得一清二楚,甚至能仿制出比我们更好的火球弹!到时候咱们拿什么跟人家拼?拿你的老骨头去填云州的城墙缺口吗?还是拿那些写满之乎者也的奏折去抵挡突厥人的铁骑?”

崔敦礼被怼得面红耳赤,像煮熟的虾子,嘴唇哆嗦着,张了又合,合了又张,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手里的木杖都差点掉在地上,幸亏及时用双手扶住。他活了大半辈子,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从未被人如此不留情面地顶撞,可尉迟恭的话字字在理,像一把把锤子敲在他的心上,让他找不到一句反驳的话来,只能悻悻地低下头,花白的胡须遮住了他羞愧的表情,嘴里小声嘟囔着:“老夫也是为了朝廷着想,为了大唐的安危……”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一直沉默着,他站在文官列的前排,身形挺拔,像一株历经风雨的青松。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子,他向来以沉稳着称,深谙朝堂的平衡之道,此刻却也皱起了眉头,两道浓眉像两把弯刀拧在了一起,形成一个深深的 “川” 字。他缓步走出列,青色官袍的衣摆在身后划出一道弧线,带着一股无形的威严,让周围的议论声都小了几分。

“尉迟将军的顾虑不无道理,” 长孙无忌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像温润的玉石碰撞,“军器的保密性确实至关重要,尤其是火药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但崔尚书的担忧也并非多余,”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武将们,“可任由李杰一个布衣私掌如此重要的军器,终究于理不合,于法不符,也难免让人心生疑窦,留下隐患。”

他转向李世民,躬身行了一礼,动作标准而恭敬,腰弯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敬意,又不失大臣的体面:“陛下,依臣之见,不如派几名清正廉洁、行事严谨的御史入驻新械坊,监督研发和生产过程。他们不插手具体的配方和工艺,只负责记录每日的进度、核查物料的消耗、确保没有私藏火药,这样既能防止出现私藏等问题,又不耽误生产进度,兼顾了双方的关切,您看如何?”

这个提议像一块投入死水的石头,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空气的流动都仿佛变慢了。武将们皱着眉头,脸上露出不情愿的神色,虽然不乐意让文官系统的御史插手新械坊的事务,觉得他们只会添乱,但至少保住了配方和生产自主权,总比被兵部接管,让那些不懂行的人瞎指挥强;文官们也在心里盘算,御史入驻至少能盯着李杰,让他不敢肆意妄为,多少能挽回一些颜面,也不算完全输了阵仗。

双方都沉默了,只有檀香燃烧的青烟在梁柱间缓缓游走,像一条条青色的丝带,在丈量这微妙的平衡。这似乎是目前唯一能让两边都勉强接受的折中方案,像一条狭窄的独木桥,谁也不知道走过去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有危险,但眼下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李世民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 “笃、笃” 的轻响,目光在长孙无忌和尉迟恭脸上来回移动,眼神深邃得像不见底的寒潭,让人猜不透他内心的想法。他知道,这个决定看似折中,实则暗藏风险,御史代表着文官集团的利益,他们和工匠、武将之间必然会因为理念、方式的不同产生摩擦,甚至可能影响火药的生产进度,但此刻,面对云州的紧急战事和朝堂上的僵持局面,似乎也只能如此了。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