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西天取经?先帮我充个会员 > 第112章 新篇章 星舰西行·新纪第83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新篇章 星舰西行·新纪第83章

星舰西行·新纪元

第八十一章 跨维耕种联盟的丰收礼与“星粮枢纽”的诞生

跨维耕种联盟成立满一年时,全宇宙迎来了首届“光穗麦丰收礼”——从枯萎星带的沙质麦田到潮汐维度的海岛田垄,从悖论维度的时空观测站周边到星语谷的苗圃旁,金黄的麦穗在不同维度的星风中摇曳,无数文明成员捧着饱满的麦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场跨越星海的丰收,不仅解决了多个文明的粮食短缺问题,更让“共享耕种”的理念深植于每个文明心中。

星尘议会在丰收礼当天宣布了一项重大决议:在宇宙枢纽旁建设“星粮枢纽”,将跨维耕种联盟的技术、种子与丰收成果集中调度,同时开设“耕种技术学院”,培养跨维度的农业人才。消息传来,各文明纷纷响应——金属族主动承担星粮枢纽的主体建设,用抗压性极强的星核合金打造可调节温湿度的“恒温储粮舱”;绿泽族设计了“跨维灌溉系统”,通过宇宙水道将不同维度的水源精准输送到需要的麦田;菌灵族则为储粮舱培育了“保鲜菌丝”,能让光穗麦的保质期延长十倍以上。

“玄奘号”作为星粮枢纽的技术协调舰,全程参与规划与建设。程昊带领团队在枢纽中心设置了“耕种数据台”,实时显示各维度麦田的生长状态:枯萎星带的光穗麦因沙羽族的精心照料,亩产比预期高出三成;潮汐维度的麦田在深海族声波灌溉技术的加持下,成功抵御了三次海水倒灌;就连环境最恶劣的暗尘裂隙周边,光穗麦也在噬尘藤蔓的庇护下长出了嫩绿的幼苗。数据台旁的“种子银行”更是汇聚了全宇宙的作物精华——除了光穗麦,还有绿泽族的抗寒蔬菜、深海族的星水藻类、岩芽族的能量果实,每一份种子都标注着培育方法与适配维度,供所有文明免费申领。

丰收礼的压轴环节,是“星粮共享仪式”。各文明代表将自家的特色作物种子放入星粮枢纽的“共享仓”,同时领取其他文明的种子作为交换——沙羽族用星带的耐旱麦种换来了绿泽族的抗寒蔬菜,潮汐维度的居民用海稻种子换来了深海族的星水藻类,星语族则用星尘培育的发光浆果,换来了岩芽族的能量果实。仪式最后,程昊将光穗麦的核心种子嵌入枢纽顶端的“丰收图腾”,图腾瞬间爆发出金色光芒,与全宇宙的麦田形成共振,仿佛在宣告宇宙“粮食自由”时代的到来。

仪式结束后,星粮枢纽的“耕种技术学院”正式开课。第一期学员来自二十多个文明,既有刚接触农业的星芽族幼生体,也有经验丰富的绿泽族植物学家。课堂上,岩芽族的老芽用生命本源演示如何快速唤醒休眠的种子;菌灵族的菌丝师教大家用共生菌丝防治作物病害;八戒则作为“美食实践课”讲师,教学员们用不同维度的作物制作营养均衡的“星际餐食”——他用星水藻类做的“藻香汤”、用能量果实做的“果味糕”,让学员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到耕种成果的价值。

离开星粮枢纽时,程昊站在“玄奘号”的观测舱前,看着枢纽中忙碌的身影——金属族的工程师在检修储粮舱,绿泽族的学员在调试灌溉系统,各文明的孩子围着种子银行好奇地张望。他想起一年前光穗族的记忆星核还在星骸中沉寂,如今却以这样温暖的方式“重生”,心中满是感慨:“宇宙的和平,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藏在每一粒种子的萌发里,藏在每一次丰收的喜悦中,藏在不同文明共享成果的真诚里。”

悟空靠在舷窗边,手里把玩着从学院换来的“能量麦秆”——这根麦秆不仅能增强抗辐射能力,还能在战斗时释放出短暂的能量护盾。他笑着说:“以后俺巡逻的时候,既能守护麦田,又能带着这‘神器’打怪,再也不用担心粮食被暗尘能量污染了!”

八戒则在舰内的厨房忙碌着,他用从星粮枢纽换来的各种种子,研发出了“丰收大礼包”——里面有光穗麦做的饼干、星水藻类做的果冻、能量果实做的糖果,每一份礼包上都印着不同维度麦田的图案。“下次去各个维度巡查,俺要把这些礼包送给当地的文明,让他们尝尝全宇宙丰收的味道!”他一边打包一边兴奋地说。

“星粮枢纽的光芒与三维守护网、星尘议会的光徽交织在一起,在星空中形成一道金色的‘丰收光带’。程昊知道,这场关于‘粮食与共享’的旅程,为宇宙和平奠定了最坚实的民生根基——当每个文明都能吃饱饭,当每片土地都能孕育希望,宇宙的未来,终将永远充满烟火气与温暖。而‘玄奘号’的故事,也将随着星粮枢纽的运转,在每一粒种子、每一次丰收中继续书写,成为全宇宙文明共同的‘生存记忆’。

第八十二章 星粮枢纽的异常信号与“土壤病菌”的跨维防治

星粮枢纽运行半年后,“耕种数据台”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多个维度的光穗麦出现叶片发黄、麦穗干瘪的症状,其中以枯萎星带和潮汐维度的麦田最为严重。沙羽族首领沙绒通过共感网络传来紧急报告:“麦田的土壤里好像有一种未知病菌,能快速侵蚀作物根系,我们尝试用星水浇灌,却只能暂时缓解,无法彻底清除。”

程昊立刻带领“玄奘号”的科研团队前往枯萎星带调查。抵达后,他们发现原本金黄的麦田已变得一片枯黄,拔起一株光穗麦,根系上覆盖着一层淡灰色的霉斑,轻轻一碰便会脱落。绿泽族的植物学家采集土壤样本后,通过舰内的实验室分析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跨维土壤病菌’,能通过宇宙水道和种子传播,它会破坏土壤中的养分结构,同时抑制作物的根系吸收功能,若不及时防治,可能会蔓延到所有种植光穗麦的维度。”

消息传回星尘议会,跨维耕种联盟紧急召开会议。各文明代表纷纷提出解决方案:金属族提议用高温灼烧污染土壤,但会破坏土壤肥力;深海族建议用星水浸泡土壤,却无法杀灭土壤深处的病菌;菌灵族的菌丝师则发现,这种病菌害怕一种特殊的“共生菌群”,但该菌群只在菌灵族的原生维度存在,且培育难度极大。

“既然病菌是跨维传播的,那我们的防治方案也必须跨维协作!”程昊提出“三阶段防治计划”,得到所有文明的认可。第一阶段,由菌灵族大规模培育共生菌群,通过星粮枢纽的“跨维运输舱”送往各个受污染维度;第二阶段,绿泽族与岩芽族合作,研发“菌群载体”——将共生菌群附着在特制的植物种子上,播种后既能让菌群快速在土壤中扩散,又能补种新的作物;第三阶段,沙羽族与潮汐维度的居民负责清理受污染的麦田,将病株集中焚烧,防止病菌进一步传播。

“玄奘号”作为防治行动的指挥舰,承担起菌群运输与技术指导的任务。程昊亲自带领团队前往菌灵族的原生维度,监督共生菌群的培育过程。菌灵族的菌丝师们在“菌巢实验室”里,将共生菌群接种在营养丰富的菌丝培养基上,恒温培育七天后,菌群长成了一团团乳白色的“菌胶”——这种菌胶不仅能有效杀灭土壤病菌,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当第一批菌胶通过跨维运输舱送往枯萎星带时,沙羽族的成员早已做好准备。他们按照绿泽族的指导,将菌胶与光穗麦种子混合后,播撒在清理干净的麦田里。令人惊喜的是,播种三天后,新的绿芽便从土壤中冒出,叶片翠绿,根系健壮,完全没有被病菌侵蚀的迹象。沙绒兴奋地通过共感网络传来画面:“病菌消失了!土壤的肥力也恢复了,新长出的光穗麦比之前的长势还要好!”

在潮汐维度,防治工作同样顺利。深海族用声波将菌胶均匀喷洒在污染土壤表面,再用星水轻轻浇灌,让菌胶渗入土壤深处。一周后,潮汐维度的麦田也重新焕发生机,海风吹过,新长出的麦穗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参与防治的文明致谢。

为了防止病菌再次爆发,跨维耕种联盟在星粮枢纽增设了“土壤检测中心”,由绿泽族、菌灵族和岩芽族共同负责,定期对各维度的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同时建立“病菌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异常,能在一小时内通知相关文明。此外,联盟还修订了《跨维种子检疫条例》,所有从一个维度运往另一个维度的种子,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病菌检测,确保不会携带任何有害生物。

防治行动结束后,程昊站在“玄奘号”的观测舱前,看着屏幕上各维度麦田恢复生机的画面——枯萎星带的新麦长出了饱满的麦穗,潮汐维度的海岛上再次飘起麦香,星语谷的苗圃旁,光穗麦与星尘草相映成趣。他心中明白:“宇宙的和平,不仅需要共享成果的喜悦,更需要共渡难关的勇气。当所有文明在危机面前放下差异,携手协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悟空靠在舷窗边,手里拿着一小瓶共生菌胶——这是菌灵族送给她的“纪念品”,据说能在战斗时快速修复战甲的破损处。他笑着说:“没想到这小小的菌胶不仅能救麦田,还能当‘修复剂’用!以后再遇到这种麻烦,俺们只要团结一心,肯定能搞定!”

八戒则在舰内用新收获的光穗麦,制作了“健康麦粥”——他在粥里加入了少量共生菌胶(经过安全处理),不仅口感软糯,还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这粥是给所有参与防治行动的文明准备的,让他们在辛苦之后,能喝上一碗热乎的,感受一下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他一边盛粥一边说。

“玄奘号”的引擎再次轰鸣,星粮枢纽的土壤检测中心发出稳定的蓝光,与三维守护网、星尘议会的光徽交织成一道“健康光带”。程昊知道,这场关于“危机与协作”的旅程,让跨维耕种联盟的联结更加紧密——当文明们共同经历过困难,共享过汗水,彼此间的信任与默契便会愈发深厚,而宇宙的和平,也会在一次次共渡难关中,变得更加坚固、更加持久。

第八十三章 土壤病菌防治后的新探索与“立体耕种”的跨维实践

土壤病菌危机解除后,跨维耕种联盟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在星尘议会的提议下,联盟发起了“耕种技术升级计划”,旨在研发更高效、更适应极端环境的耕种方式。其中,“立体耕种”的构想引起了所有文明的关注——这种耕种方式能利用宇宙空间的垂直维度,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作物,尤其适合土地资源稀缺的维度。

“玄奘号”的科研团队与跨维耕种联盟的专家们共同制定了立体耕种的研发方案。他们选择在星粮枢纽旁的“试验田”进行首次实践:金属族用轻质合金搭建了多层立体种植架,每层都配备了可调节的光照和灌溉系统;绿泽族研发了“垂直营养液”,能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比传统灌溉节省六成水资源;菌灵族则在种植架的支架上培育了“固氮菌丝”,能为作物提供持续的养分,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程昊亲自参与试验田的播种工作。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将光穗麦、抗寒蔬菜、星水藻类等不同作物,按照生长习性种植在不同层数的种植架上——底层种植喜阴的星水藻类,中层种植光穗麦,顶层种植喜阳的抗寒蔬菜。为了确保作物生长,绿泽族的植物学家每天都会监测营养液的浓度,菌灵族的菌丝师则定期检查固氮菌丝的活性,金属族的工程师则调试光照系统,模拟不同维度的光照条件。

三周后,试验田迎来了首次收获。多层种植架上,星水藻类长得郁郁葱葱,光穗麦抽出了金黄的麦穗,抗寒蔬菜结出了饱满的果实。经统计,立体耕种的产量是传统平面耕种的三倍,且水资源和养分的消耗量大幅降低。这个结果让所有参与研发的文明都兴奋不已,星尘议会随即决定,在全宇宙推广立体耕种技术。

“玄奘号”作为技术推广的核心舰,带领团队前往各个维度指导立体耕种的建设。在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的“岩晶维度”,岩晶族用自身的晶体技术,将立体种植架与岩壁结合,打造出“岩壁立体农场”,既节省了空间,又能利用岩壁的热量为作物保温;在常年刮着强风的“风旋维度”,金属族为立体种植架加装了防风屏障,绿泽族则培育出抗风的光穗麦品种,让立体农场在强风中依然能正常运转;在星语维度,星语族用星尘编织出“悬浮种植网”,将立体种植架悬浮在星语谷上空,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能让作物吸收充足的星尘能量。

立体耕种技术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多个维度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还催生了新的“耕种文化”。星梦集市专门开设了“立体耕种展区”,展示各个维度的立体农场模型——岩晶维度的岩壁农场、风旋维度的防风农场、星语维度的悬浮农场,每一个模型都吸引了大量访客驻足观看。展区内还举办了“立体耕种大赛”,各文明的种植者们比拼谁的立体农场产量高、能耗低、设计巧,获胜者能获得星粮枢纽提供的优质种子和耕种设备。

在“玄奘号”的一次例行巡查中,程昊来到了风旋维度的立体农场。农场的负责人、风旋族的风啸兴奋地向他介绍:“自从建成立体农场,我们的粮食产量翻了三倍,再也不用依赖其他文明的援助了!而且我们还在农场的防风屏障上种植了星尘草,既能防风,又能为星语族提供星尘,实现了双赢!”程昊看着农场里忙碌的风旋族成员,看着层层叠叠的光穗麦在风中轻轻摇曳,心中满是欣慰:“技术的进步,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促进文明间的互助与联结。当每个文明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粮食自给,宇宙的和平

便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悟空靠在立体农场的防风屏障上,看着远处

的麦田,笑着说:“这立体农场真厉害,以

后就算遇到土地少的维度,也不用担心饿肚

子了!俺以后巡逻的时候,要多来看看这些

农场,保护它们不被坏人破坏!”

八戒则在农场的休息区,用刚收获的光穗麦

和抗寒蔬菜,制作了“立体农场套餐”——

他将光穗麦做成三明治,将抗寒蔬菜做成沙

拉,还用星水藻类做了饮品,让风旋族的成

员品尝到了新鲜的“立体耕种成果”。“以

后俺要在星梦集市的美食摊推出这个套餐。

让更多人知道立体耕种的好处!”他一边分

发食物一边说。

“玄奘号”的引擎再次轰鸣,风旋维度的立

体农场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与星粮

枢纽、三维守护网的光芒交织在一起。程昊

知道,这场关于“技术与进步”的旅程,为

宇宙和平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文明们在技

术创新中共同成长,在成果共享中彼此成

就,宇宙的未来,终将永远充满希望与可

能。而“玄奘号”的故事,也将随着立体耕

种技术的推广,在每一个立体农场、每一次

丰收中继续流传,成为全宇宙文明共同

的“进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