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云浅风轻。

宋安澜换上简单的小白裙和小白鞋,头发扎成高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

手里拿了个纯色笔袋,检查里面的笔是否装完整就准备出门了。

前几天她去了以前的高中学校,找到以前的班主任,跟班主任说了她想重新参加高考的事。

她长得漂亮,那一届中考成绩又出众,休学的事又闹到全校皆知,即便几年过去,班主任还是对她印象深刻。

看到她再次出现,还想参加高考,班主任二话不说就带她去找了校长。

学校给已经离校的学生开同等学力证明有两种情况,要么关系过硬,一句话就能行。要么成绩过硬,老师爱才,愿意举荐一把。

宋安澜可以靠前者,通过霍承渊的关系拿到证明,但她选了后者。

靠自己的成绩堂堂正正拿到通往高考的入场券。

坐在以前的教室里,和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一起考试,宋安澜还有些不自在。

这次考试是几个学校一起联考,参加的人不少,题目难度接近高考,排名也更有意义,学校对此很重视。

宋安澜不是学校的学生,她只是借了学校的一张课桌,她的试卷由老师单独批改。

“这几道压轴题全做对了,一个也没错,圆锥曲线这题更是步骤清晰简洁,没有一点疏漏,字也漂亮,完全可以给满分。”

“昨天考完数学我看卷子就在猜有几个人能做对,我还问了我班里那几个成绩拔尖的,没一个人完全做出来,这宋安澜倒好,高一的课才学了几天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还真是有天赋。”

“离开学校几年还能做到这程度,确实很优秀,昨天考的语文科目也是,隔壁办公室的老师对她那手好字都快夸上天了,写的作文是要深度有深度,要词藻有词藻。”

数学办公室,三五个老师围着宋安澜的数学卷子探讨。

宋安澜以前的班主任欣慰的笑了笑,笑的同时又有点苦涩。

“是啊,确实是个好苗子,就是可惜了。”

可惜她没能在最好的年纪参加高考,成为当年的状元。

也可惜她不是以他的学生身份,以及以学校在校生的名义参加高考。

她是社会考生,无论她高考考得再好也和学校没有关系,学校沾不了她一点光。

若是当年她按部就班上学,说不定他就是这数学办公室里第一个带出京大学生的老师了。

只能说命运弄人。

不过也庆幸,她没有和以往那些被迫离开学校的女学生一样回家结婚生子,碌碌无为一生。

她回来了,还带着这么漂亮的成绩回来,哪怕她的高考成就和学校无关,学校也会为她感到高兴。

三天的考试结束,宋安澜拿上笔袋回家。

考最后一科之前她以前的班主任过来跟她说她的成绩很不错,让她不用担心同等学力证明的事。

这个消息对宋安澜来说算是努力了这么久以来最好的消息了。

有了同等学力证明她就可以参加八五年的高考,去争取进入京大的一个名额。

一个星期后。

宋安澜去学校拿同等学力证明,并知晓了她这次联考的成绩。

六百五十八分,是几个学校合起来,理科生中最高的人。

按照这个趋势,她只要保持正常水准发挥,成为八五年的理科状完全有可能。

但她是社会考生,这一限制又几乎否定了她成为状元的可能。

社会考生和应届生争取录取名额劣势远远大于优势。

高校的录取名额会先从应届生里挑选,把应届生选完了才会轮到社会考生。高校最先选择的那个应届生往往就是那一年的高考状元,而不是分数最高但之后才被选上的考生。

所以宋安澜想上京大,成绩必须亮眼到让整个深城都注意到她,让自己不沦为被挑选剩下之后才入高校眼的考生。

拿到自己的成绩和同等学力证明,宋安澜忍不住心跳加快,这一刻她等了太久,可以参加高考报名了!

“谢谢老师!”她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真诚的对老师鞠了一躬。

班主任鬓间斑白,笑得慈祥,“要真想感谢就高考好好发挥,争取拿下京大的录取通知书。”

宋安澜重重点头,“是,学生一定拿到京大的通知书!”

回家的路上,她的心还飘忽不定,高考报名马上就开始了,她终于有了可以参加的机会。

五月,春深半夏,清风裹着阳光的温暖,掠过新冒出的嫩绿,唤醒夏季的生机盎然。

而宋安澜,也有了对未来的期待。

青石巷角,蔷薇在低语,把馨香吹成了一首诗。

回到三桥院,宋安澜来不及休息,又开始了新一轮紧张的复习。

夜校的学习进程早已赶不上她的脚步,她也很少再去听老师讲的内容。

每天按着自己的复习进度走,遇到不会的难题就留着去问补课的老师。

六月,距离高考只剩一个月不到。

日子简单重复,没什么特别。

宋安澜在书房整理之前的做题。

这段时间,陆晚汐都没来找她,也许是知道她快要高考,没来打扰她。

七月。

时间像一本厚重的书,第一页还来不及细细回想品味,眨眼间便已过了半。

冗长流年,却只在一瞬之间。

高考前一个星期,宋安澜紧张的睡不着觉。

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宿,眼睛还睁得老大。

她准备了一年,一年的时间准备高考,比一般的考生少了整整两年,但她的成绩却一点也不差。

脑海里闪过很多题目的画面,如同走马观花,很快就划过去了。

她不知道高考的题难不难,也不知道自己会发挥成什么样,想得越多,脑子就越乱,一颗心久久不能平复。

高考倒计时四十八小时,隐形数字在墙上一点点变化。

宋安澜吃过早餐,摸出一张知识大框架,一点点在脑中回忆。

霍承渊走到她身后,一把将她的知识框架收走。

“你做什么?”宋安澜头往后仰,表情不爽,“我还要复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