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册所载神射手,养由基箭透七甲,三矢定乱世;李广射石没羽,奉先辕门射戟,仁贵三箭镇天山——弓弦响处,无往不利。
寻常弓手六十步内可中鹄,过此则难取准。
军中精锐不过百步穿杨,能百二十步者实属罕见。
见众将惊叹神色,徐荣唇角微扬。他手中四石硬弓虽能及百五十步,然无十足把握,故择百二十步试箭。
昔年吕布辕门射戟,亦不过百五十步耳。
新晋将领啧啧称奇之际,老将们却气定神闲——黄忠平日操练皆以百五十步为常,百二十步何足道哉?更有王上持霸王弓,二百步外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
徐荣目光微转,瞧见黄忠还是一副笑呵呵的老好人模样。
徐荣心下冷笑:装模作样,我就不信你黄忠的箭术能胜过我?
他二话不说,目光锁定靶心,沉心静气,从箭囊抽出一支箭,张弓搭箭,动作行云流水,箭如惊鸿,正中红心。
徐荣毫不停歇,接连从箭囊取箭,开弓放箭,箭箭钉在靶心。
见十支箭全部命中,徐荣嘴角微扬,客气道:黄将军请吧。我们各射十箭,比比谁更准?
黄忠笑吟吟地点头,望着远处的靶子对侍卫道:劳驾将靶子移到一百五十步外。
遵命。侍卫抱拳应答,默默将靶子推到指定位置。
新来的将领们闻言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纷纷议论:
我没听错吧?一百五十步?
黄将军年过四十了吧,老将的眼神还这么准?
有意思,正好见识下黄老将军的箭术。
面对新人们的质疑,老将们却神色如常。
黄忠平日练箭向来都在一百五十步开外,今日这般布置,不过是遵奉王命,不想让新将领输得太难看罢了。
听到黄忠要将靶子移到一百五十步,徐荣也不由将目光投向黄忠。
这个距离虽非他的极限,却也是勉强能及,且难保箭箭正中红心。莫非眼前这员老将,竟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黄忠笑容可掬地上前,手握黑铁弓,从箭囊一把抓起十支箭,张弓如满月,箭出似流星,十道残影破空而去。
演武场上,十道寒芒划破长空,呈笔直轨迹朝箭靶疾驰而去。
四周将士们不约而同惊呼:九星连珠!
只听咚咚咚一连串闷响,十支羽箭不偏不倚正中靶心红点。
徐荣射出的十箭虽都命中靶心,却未能尽数钉在中心红点。而老将黄忠的十支箭矢,竟全部精准钉在靶心正 ** 。
更令人叫绝的是,黄忠射出的第二箭竟将首箭从中劈开,第三箭又将第二箭一分为二......如此循环往复,十箭皆精准钉入靶心。
黄忠抚须笑道:老朽献丑了,幸未让诸位失望!徐将军,你我皆中靶心,不如算作平手?接下来如何比试?
此言一出,徐荣与西凉将领们陷入沉默。在场众将都看得真切——无论射程还是准度,黄忠的箭术都远胜徐荣,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徐荣身为名将,自然明白黄忠是在给他留颜面。若继续比试,不过是自取其辱。他当即抱拳道:黄将军神射无双,徐某心服口服。
王宫演武场高台上,刘凤起身击掌赞叹:妙极!黄汉升将军不愧为我大燕第一神射手,箭术造诣举世无双!
不瞒诸位,孤王曾得黄将军亲授箭术,也算他半个徒弟。徐荣将军此番落败,实属情理之中。
来,让我们共饮此杯,为这场精彩比试庆贺!
敬徐将军!敬黄将军!众将齐举酒樽。
徐荣与黄忠举杯还礼,众人开怀畅饮,场中气氛愈发热烈。
刘凤饮尽杯中酒,环视众将笑道:黄将军与赵将军都已接受挑战,不知哪位还想与在座将领切磋?
新晋将领们闻言窃窃私语:
黑山军王当垂首叹道:我等挑战黄、赵二位将军皆迅疾落败,还是莫要自取其辱了。
左髭丈八捋着虬须打趣道:眭固,你素来号称黑山猛将,何不上场为我等争些颜面?
眭固瞪眼回怼:你左髭丈八当年随张牛角将 ** 战河北,威名赫赫,怎不亲自下场较量?
不仅黑山诸将,西凉、南北两军及西园新军将领也都议论纷纷,却始终无人出列应战。
大厅内的老将们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目光灼灼地望着新晋将领们,等待被选为对手。
刘凤端坐于龙椅之上,嘴角含笑注视着热闹的场面。他心中雪亮:先前赵云与黄忠的精彩表现,不仅赢得了满堂彩,更让新人们清楚认识到双方实力的鸿沟。
但效果尚未达到预期——黄忠和赵云展示的实力还不足以彻底震慑这些新将领。刘凤暗自思忖:必须再加把劲,定要让这些桀骜不驯的新人心悦诚服地走进军事学院。
刘凤清了清嗓子,故作疑惑道:怎么都不愿上场切磋?若无人应战,今日比武就此作罢。诸位尽情享受宴饮之乐吧!不过别忘了约定——明日准时到军事学院报到。
这番话犹如惊雷,新将领们这才恍然:这场比武绝非寻常宴饮,而是关乎前程的较量。若不能取胜,等待他们的将是枯燥乏味的求学生涯。
新将领们互相对视,眼中燃起战意。有人暗忖:既然黄忠、赵云这等高手难以匹敌,何不另择对手?那些看似平庸的老将,说不定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而表面上威风凛凛的,或许外强中干?
既然兵器和箭术都难占上风,不如回归本源——较量气力!他们不信每个老将都天生神力。若果真如此,干脆全体归顺,何必再战?
前黑山军将领陶升猛地起身,大步走到典韦面前拱手道:典将军,不知可否赐教一二?
典韦愣怔片刻,挠头问道:陶将军要和我比试?
见对方憨态可掬,陶升含笑道:正是,还望典将军不吝指教。
典韦挺直腰板,粗声问道:不知陶将军想比什么?
陶升成竹在胸,朗声答道:刀枪箭术都已较量过,不如换个新花样?依我看,咱们就单纯比比力气如何?
这陶升虽生得虎背熊腰,心思却颇为活络。暗忖先前那些倒霉蛋偏挑中赵云枪法、黄忠箭术,自己总不至于重蹈覆辙。眼前这典韦虽然威猛,未必就有拔山之力。他自幼力能扛鼎,胜算颇大。
见陶升竟要较量力气,在场老将们皆暗自摇头。想起前番新人挑战枪绝赵云、箭神黄忠的场景,如今又要与步战无双的典韦比力气,不免令人唏嘘。
御座上的刘凤望着殿下二人,暗自嘀咕:这黑山军将领莫非都是榆木脑袋?莫非宁儿把朕的心思都透给他们了?
黑山军的 ** 们莫非脑子进水了?
非要找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将单挑,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要说他们存心放水吧,可看那架势分明拼尽了全力。
若说不是故意的,怎么偏偏挑中各个领域的最强者?
比兵器招式,他们愣头青似的挑战【枪术大师】赵云。
较量箭术时,又直愣愣地撞上【箭术大师】黄忠。
新来的将领按理说不可能对燕国老将的本事如此门儿清。
这么一琢磨,这帮人的挑战简直巧合得离谱!
只能说他们运气背到极点,连老天爷都懒得搭理。
见黄忠和陶升在台下对峙,周泰站在刘凤身侧忍不住偷笑,压低声音道:“陶升这回要栽跟头喽!”
刘凤斜睨一眼幸灾乐祸的周泰,轻咳一声:“幼平,收敛些。”
“喏!”周泰瞬间绷直腰板,恢复成面无表情的护卫雕像。
————————
听闻对方要比拼力气,典韦眼睛瞪得滚圆——好家伙!居然有人主动找他比力量?
起初他还担心对方提出比箭,那自己干脆认输得了。
他典韦在燕 ** 中号称【步战第一将】,近身搏杀从不怵头,唯独弓箭是软肋。
他惯用特制短戟替代远程攻击,压根儿不碰弓箭。
可万万没想到,陶升这傻小子竟往枪口上撞——这简直是白送的胜局!
典韦故意装出憨厚迟钝的样子,大咧咧地问道:陶将军,咱俩该怎么比力气好?要知道比力气可有好多种比法呢。
陶升闻言脸上露出得意神色,伸手直指校场门口的两尊龙纹石雕:典将军,门口那对石雕分量不轻,不如就以它们为证,看谁能搬得动?
典韦望向宫门处的石雕,略一颔首,接着提出顾虑:若我俩都能搬动,岂非难分高下?况且这石雕事关君王颜面,若随意搬动,未免有失体统,不如另想法子?
陶升听罢连连点头,这石雕确实象征燕王室威严,确实不便挪动。
二人当即蹙眉沉思,琢磨着更稳妥的比试之法。四周将领们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供他们参考。
诸位且静一静!刘凤突然拍案而起,含笑提议:孤倒有个主意,二位爱卿不妨一试?
典韦与陶升立即拱手:请大王明示。
刘凤指向兵器架上的天龙破城戟和霸王弓:这两件兵器都有些分量。天龙戟重一百五十二斤,想必二位都能舞动,难分胜负。不如改用霸王弓比试,看谁能更轻松地拉满弓弦?若仍难决高下,孤再想他法。
典韦当即斩钉截铁地应诺,对君王的提议从无半点迟疑。
陶升与众将听罢君王之言,面上皆浮现轻蔑之色。
诸将暗自思忖:那天龙破城戟虽为精铁所铸,至多不过四五十斤分量,何足为奇?至于霸王弓,纵以精铁为身,亦不过四石力道,场中将领多能开弓如满月,这般比试岂非多此一举?
然众人虽心生不屑,顾及君王颜面,俱都缄默不语。
刘凤目光如炬,早已看透众将心思。
他展颜笑道:实不相瞒,寡人这两件兵器确有些分量。天龙破城戟乃天外陨铁所铸,长一丈三尺八寸四分,重一百五十二斤。此铁不仅坚固异常,更兼分量十足。而那霸王弓亦为陨铁打造,重一百二十七斤,弓弦取黑蛟龙背筋而成。若要开此弓,非六石之力不可为。当世应无更重之弓,以此较量二位将军气力,最是妥当。
校场众将闻听此言,无不倒吸凉气,纷纷惊叹:
不想这两件兵器竟如此沉重!
一百五十二斤的长戟,需何等臂力方能挥舞?
六石强弓,常人怕是拉都拉不动吧!
以此弓考校二位将军,确是良策。
王宫校场之中,众将面上惊诧、震撼、慨叹之色交替浮现。
在场的将领们全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陶升,期待着他的回应。
陶升此刻内心翻涌不已,他从未料到【天龙破城戟】和【霸王弓】的分量竟如此惊人。尤其是那把【霸王弓】,居然重达六石以上,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但转念一想,若非这非凡的重量,他们的王上怎能在虎牢关下,当着数十万将士的面,在四百步开外一箭射中城楼上的目标?
陶升毫无异议,恭敬地回应道:启禀王上,臣也赞同这个提议,愿与典韦将军一较高下,比试拉弓。
说着,他看向典韦,伸手示意:典将军,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