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 第360章 策略研讨:应对宇宙挑战的规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0章 策略研讨:应对宇宙挑战的规划

主屏幕上的脉冲波形停顿了一瞬,随即恢复跳动。那个额外的节拍没有再出现。

陈默收回钢笔,指尖在控制台边缘轻轻敲了一下。他看向林小满和李维,“该让少数人知道了。”

林小满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她点头,转身走向墙角的金属柜。柜门需要三重验证:指纹、瞳孔、物理密钥。她依次操作,柜子内部亮起蓝光,露出一个嵌入式终端。

李维已经拆开手腕上的数据带,接入终端接口。屏幕上跳出一段加密代码流,自动开始解包。这是他们提前准备的应急通讯协议,仅限特定名单内的可信人员接收。

“两小时。”陈默说,“地点是地下三层b区指挥室。用‘突发能源波动’作理由,不能提信号的事。”

“张老师会来。”林小满说,“他上次就察觉到数据异常。”

“周振海也得请。”李维抬头,“他手里有军方合作项目的通道权限,而且……他知道太多边缘信息,不让他参与,反而容易出问题。”

陈默沉默几秒,“可以。但只讲结果,不讲过程。所有演示内容必须脱敏。”

三人各自检查装备。林小满更换了量子传感器的核心模块,把原始数据芯片封入铅盒。李维格式化了三台备用主机,只保留基础操作系统。陈默则将星轨切换至被动监听模式,关闭所有主动扫描功能。

屏蔽舱的红灯持续亮着。里面那块晶片安静下来,不再震动。

两小时后,b区指挥室的门禁系统逐一解锁。

张建国第一个到达。他穿着旧夹克,手里拎着保温杯。进门后环视一圈,目光在陈默脸上停留片刻,“情况很严重?”

“比想象中严重。”陈默说,“等人都到齐再说。”

周振海五分钟后抵达。他西装笔挺,皮鞋反光,进门时扫了一眼监控探头的位置,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最后一个人确认进入后,李维启动电磁屏蔽程序。房间外的感应灯全部熄灭,内部照明切换为独立电源。投影仪升起,沙盘展开,地球与月球的模型缓缓旋转。

“先看一段记录。”李维调出视频。

画面是深空监测系统的频谱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一条稳定的脉冲信号贯穿始终,来自半人马座a方向。末尾处,一个额外节拍突然插入,持续0.12秒。

“这不是自然现象。”李维说,“它回应了我们上一次的干扰动作。”

周振海皱眉,“你们做了什么?”

“释放了一段伪装噪声。”陈默回答,“它识别并模仿了节奏特征。”

张建国放下保温杯,“意思是……对方在观察我们的反应?”

“不止是观察。”林小满接话,“我们在调整设备参数时,它的信号也会跟着变化。就像学生做题,老师批改作业。”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有没有可能是误判?”周振海开口,“宇宙背景辐射本身就存在周期性扰动,某些高能粒子撞击也可能产生类似信号。”

李维点开另一组数据。这是量子传感器在低灵敏度状态下的残余反馈曲线。图中显示,每当屏蔽舱调整频率,外部信号就会出现微弱共振,延迟不超过0.3秒。

“如果是自然现象,不会这么精确地匹配我们的操作节奏。”他说。

周振海盯着图表看了很久,终于点头,“假设成立。那接下来怎么办?”

陈默走到沙盘前,手指轻点月球背面坐标。一处隐蔽基地的轮廓浮现出来,是他们之前建立的实验站。

“我们有两个任务。”他说,“第一,建护盾。第二,准备探索。”

“护盾?”张建国问。

“一种复合型防御系统。”林小满解释,“利用魔法符文阵列和量子场耦合,在地球轨道形成能量屏障。不是为了阻挡攻击,而是防止外部信号继续渗透。”

“现阶段只需要激活五个预设基站。”陈默补充,“全部采用离线部署,不联网,不对外传输任何数据。”

周振海冷笑一声,“你说得轻松。这些基站在哪里?怎么供电?谁去安装?”

“位置已经确定。”陈默说,“两处在南极冰层下,一处在太平洋海沟,另外两个在废弃卫星内部。能源用的是微型聚变堆,我们自己造。”

“你们已经有能力造聚变堆?”周振海声音提高。

“不是重点。”陈默看着他,“重点是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对方知道我们在研究,也知道我们发现了它。现在每拖一分钟,风险就多一分。”

张建国沉声问:“探索小队呢?”

“由我带队。”陈默说,“目标是获取更多主动权。如果我们一直躲着,迟早会被锁定真实进度。”

“太冒险。”张建国摇头,“你们才几个人,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文明级别的存在。”

“正因为是一个文明,才不会轻易摧毁我们。”陈默说,“它在观察,说明它有兴趣。我们要做的,是让它看到我们值得对话,而不是威胁。”

李维打开一份文件,“我已经开始重构通讯协议。新的系统完全独立,不接入任何公共网络。所有指令手动输入,数据本地存储。”

“闭源执行。”陈默说,“从今天起,所有决策只在这个房间流通。每个人签署协议,承诺不向外透露任何内容。”

张建国看着他,“包括上级?”

“包括上级。”陈默说,“这不是科研项目,是生存问题。一旦信息泄露,整个计划就会暴露。”

周振海忽然笑了,“你打算绕过所有监管体系?凭你们三个学生?”

“不是三个。”陈默说,“是五个。加上你和张老师。”

“凭什么相信你们?”

“凭这个。”李维把一段音频放出来。

是那段脉冲信号的原始录音。播放到结尾时,那个额外节拍再次响起。

“它在回应。”陈默说,“而我们是唯一听懂的人。”

周振海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

张建国拿起桌上的协议文件,翻开第一页。他没急着签字,而是问:“如果真有那一天,对方直接接触我们,你们准备怎么回应?”

“先证明我们不是猎物。”陈默说,“而是参与者。”

房间里没人说话。

过了很久,张建国拿起笔,在签名栏写下名字。墨迹干透后,他合上文件,放进随身公文包。

周振海盯着那份协议看了许久,最终伸手接过笔。

李维立刻开始分发加密简报。每人一份,纸质版,无电子备份。内容只包含各自负责的部分,不涉及整体架构。

林小满带走护盾构型草图,准备去相邻实验室做初步建模。李维返回主控台,开始拆解旧通讯模块,为新系统腾出空间。

张建国和周振海被安保人员带离掩体。临走前,张建国回头看了一眼陈默。

陈默站在沙盘前,手握钢笔,目光落在月球背面的坐标点上。

投影还在运行。地球模型缓慢自转,轨道上的虚拟基站逐一亮起。

林小满走到门口,又停下。她回头看了眼陈默的背影,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什么,推门离开。

李维的键盘发出轻微敲击声。后台进程正在加载“熵钥引擎”的初始框架。

陈默没有动。

钢笔尖端微微发烫,那是星轨低功耗运行的标志。

他抬起手,轻轻按在沙盘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