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 第351章 反转线索:残余势力的踪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1章 反转线索:残余势力的踪迹

钢笔的温度还在指尖残留,陈默把最后一片葡萄糖含进嘴里。甜味散开的瞬间,星轨的嗡鸣再次响起,比刚才更清晰。

他抬手调出主界面,光纹在空中展开成环状图谱。李维盯着屏幕右下角的小绿灯,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有落下。林小满合上记录本,呼吸略微加快。

“信号又出现了。”李维开口,“云南边境,持续0.6秒,能量峰值比上次高12%。”

陈默点头,手指划过虚拟面板,将三次波动数据并列排列。波形起伏有细微差异,但整体节奏一致。他启动星轨分析模块,几秒后,匹配度显示为73%。

“不是巧合。”他说。

林小满凑近看热力图,三个红点集中在湘桂交界地带,另一个在云南靠近边境的位置闪烁了一下就消失了。她打开风险分类模型,输入新的参数阈值。

“按我们设定的标准,这种短时高强度释放属于‘战术级魔能压缩’。”她说,“普通人做不到,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只有熟悉早期实验流程的人才会用这种方式测试装置。”

李维已经打开了虚拟诱饵系统。他在伪装文档里嵌入了动态追踪码,并设置了权限验证。只要有人尝试解密核心部分,系统就会自动记录设备指纹和访问路径。

“诱饵已投放。”他说,“现在就看谁会上钩。”

陈默没有说话。他调出报名用户的实时行为日志,逐条筛查异常操作。平台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两千,大部分是正常提交解题过程的学生。但有一条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

用户名为空白字符,提交时间是三分钟前。这份报告没有中间推导,直接给出了接近最终认证级别的答案。最关键的是,其中一段公式结构使用了非公开的符文拓扑逻辑。

“这个解法……”林小满接过终端,仔细查看,“它跳过了基础建模阶段,直接应用了能量折叠算法。这不是靠猜能猜出来的。”

“而且书写习惯有问题。”她指着屏幕上的一处变量替换,“这里的符号顺序,和暗鸦组织内部手册里的写法完全一样。那是他们2010年用的旧标准,早就被淘汰了。”

李维立即逆向追踪登录路径。数据显示,该账号通过三层跳板服务器接入,最后一次操作Ip位于老挝境内。但他继续深挖设备信息时发现,硬件指纹与国内某废弃科研基地的终端吻合。

“人在境外,设备在国内。”李维眉头皱紧,“要么是远程控制,要么就是有人把终端搬出去了。”

“也可能是故意留下的陷阱。”陈默说,“让他们以为能隐藏身份。”

他下令启动二级响应机制。系统自动封锁该账号所有权限,并将完整行为日志加密上传至国家科技安全备案系统。同时,后台向安全部门发送了协查请求。

林小满开始编写新一轮脱敏协议。她在关键公式中加入干扰变量,并设计了几组逻辑陷阱。一旦有人试图强行拆解代码,整个模块就会崩溃并反向记录攻击源。

“接下来的数据发布必须更严格。”她说,“每一层都要做两次剥离,先去掉高维参数,再植入假模型。”

李维补充道:“我可以在诱饵文档里加一个隐形标记。只要是掌握特定知识背景的人打开文件,就会触发追踪程序。其他人看到的只是乱码。”

陈默看着地图上的红点不断更新。七处异常信号中有四处呈现出规律性联动,每隔六小时出现一次,间隔时间和强度都在缓慢变化。

“他们在建立通信网络。”他说,“虽然还不完整,但方向很明确。”

林小满停下笔。“要不暂停‘启明工程’?至少等我们查清情况再说。”

“不行。”李维立刻反对,“现在收手等于告诉对方我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会立刻藏得更深,甚至转移阵地。”

陈默沉默了几秒。他调出星轨绘制的威胁演化图谱,画面中,那些红点正逐渐连接成网状结构。有些节点已经稳定下来,另一些还在试探性跳跃。

“我们不能等他们长大。”他说,“但也不能打草惊蛇。”

他决定保留“启明工程”的公开框架,全面启用双重脱敏协议和逻辑陷阱。平台不再只是技术推广工具,而是变成情报反制阵地。

“监控网继续运行。”他说,“你负责追踪每一个可疑访问。小满完善脱敏机制,确保外泄的数据都是带毒的。我来协调快速反应小组,随时准备现场处置。”

林小满点头,重新打开算法编辑器。李维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新的探测程序开始加载。全域监控进入深度扫描模式,数据流如星河般滚动。

陈默站在主控台前,手中的钢笔微微发烫。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三小时后,警报响起。

一个新账号访问了虚拟诱饵文档。系统检测到其具备高阶魔能压缩算法的知识背景,成功解锁了第一层伪装内容。追踪码激活,开始回传设备位置信息。

“抓到了。”李维低声说。

Ip地址显示在湖南西部某县,距离上次信号出现地不到五十公里。设备未联网公共基站,而是通过自建微波链路传输数据。

“不是普通用户。”林小满看着分析结果,“他的解密方式非常熟练,几乎是本能反应。这人接触过原始资料。”

陈默调出区域地形图,标记出最近的电力供应线路和通讯盲区。他按下通讯键,接通工程组待命人员。

“保持静默待命。”他说,“等进一步指令。”

李维继续追踪数据流向。信号经过两次跳转后进入一个封闭内网,终点无法定位。但在断开连接前,系统捕获到了一段残余缓存。

陈默放大那段数据包。里面是一张简化的能量回路图,结构粗糙,但核心原理与他们的早期设计高度相似。

“他们在复制。”他说。

林小满盯着那张图看了很久。“如果这个装置真的运行起来,可能会干扰周边电磁环境。云南的医疗设备……”

“我已经通知张老师加强巡检。”陈默说,“那边有备用电源和隔离模块,短期内不会出问题。”

李维突然抬头。“刚才那个账号,注销后五秒钟,又有一个新账号登录了同一台设备。这次没有访问诱饵,而是直接扫描平台入口规则。”

“换马甲了。”他说,“但他们忘了清除设备缓存。”

陈默立刻调取两段访问的硬件特征对比。结果显示,除了Ip和账号不同,其他所有参数都一致。尤其是主板序列号和显卡驱动版本,完全吻合。

“同一个地方。”他说,“同一个人。”

李维启动反向渗透程序。他在回应数据包中植入微型监听模块,随着下次连接自动下载到目标设备。只要对方再次上线,就能获取更多内部信息。

“别让他们察觉。”陈默提醒,“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线索,不是对抗。”

林小满完成了最新版脱敏协议。她将新算法推送到发布队列,等待定时更新。下一波挑战题将在十二小时后上线,届时所有题目都将携带追踪和反制功能。

“准备好了。”她说。

陈默看着屏幕上的红色标记群。它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像潜伏的火种。他知道这些信号背后是尚未清除的残余势力,正在悄悄重组。

他取出一支新的葡萄糖含进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时,手指按下了全域监控的确认键。

李维的手指停在回车键上方,监听模块即将激活。林小满合上笔记本,目光落在终端右下角的小绿灯上。

灯光稳定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