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 第346章 收获与反思:战斗后的总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6章 收获与反思:战斗后的总结

脚步声在通道尽头响起,陈默没有回头。他站在控制台前,手指搭在钢笔上,指节发白。李维靠在终端边,眼皮沉重,但还在敲击键盘。林小满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再戴上时,目光落在屏幕的数据流上。

“我们得把刚才的事理一遍。”陈默开口,声音低但清晰,“不是为了汇报,是为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

李维抬眼:“时间不多,他们马上进来。”

“那就快点。”林小满合上笔记,翻开新的一页,“从头开始。”

陈默闭上眼。星轨启动,记忆碎片被调出。画面在三人眼前展开——杀手小队突袭、陷阱触发、能量波压制、科研人员现身、守护者冲锋、避难舱决战。每一帧都被标记时间节点,回放速度可调。

“第一阶段,情报获取。”林小满指着投影中的时间轴,“我们一开始就被动。对方掌握我们的行动路线,提前布防。说明内网有后门,或者有人泄密。”

“不止是后门。”李维补充,“他们的反应太快。我们在破解通风管道暗门时,守卫重组只用了四十七秒。普通系统做不到这种调度速度。”

“因为他们用了魔法阵列做指挥中枢。”陈默睁开眼,“我看到符文结构了,和星轨记录的高维通信协议类似。他们把魔法当成网络节点使用,信息传递几乎无延迟。”

林小满记下关键词:“这意味着传统防火墙无效。我们必须建立魔法级防御体系。”

“第二阶段,装备问题。”李维切换画面,展示守护者最后冲锋的影像,“他撞进能量环的时候,装甲还能承受百分之六十冲击。但推进器过载太早,导致后续动作断裂。”

“能源分配不合理。”陈默说,“他把所有功率集中在左臂,忽略了整体稳定性。而且……”他顿了顿,“我让他冲得太急。”

林小满抬头:“你当时没得选。我们都被压着打。”

“但我可以等三秒。”陈默声音沉下来,“三秒后林小满就能激活反向共振场,那时候冲击会更小。我没等,是因为我以为来不及。”

空气静了一瞬。

“你是指挥官。”李维低声说,“战场上没人能百分百算准。”

“可正因为我是指挥官,才不能只靠直觉。”陈默看着自己的手,“星轨能计算最优路径,但我没让它跑完模型。我赌了。”

“我们都赌了。”林小满合上本子,“我也咬破舌尖强行续能。血脉透支到现在还没恢复。”

李维盯着终端:“通信也断了两次。第一次是能量波干扰,第二次是高层启动维度坍缩。我们的频道太原始,加密层级不够。”

“现有的量子信道不行。”陈默说,“必须改用纠缠态信号,哪怕只是原型。”

“我可以试着做个模块。”李维说,“把星轨的部分功能拆解出来,嵌入设备里,实现自动预警和响应。不需要守护者每次都挡在前面。”

“轻量化智能辅助系统。”林小满眼睛亮了一下,“每个人都能接收到基础指令,不用等命令。”

“去中心化指挥。”陈默点头,“下次作战,不能再让我一个人扛核心操作。”

三人沉默片刻。

“第三阶段,技术应用。”林小满翻到新页,“我们赢了,是因为有内部支援。但如果没有那三个科研人员呢?我们早就被清场了。”

“应急预案不足。”李维说,“我们只有主计划,没有备用方案。一旦外部支援断,立刻陷入绝境。”

“所以接下来要建两套系统。”陈默说,“一套攻击用,一套保命用。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能维持最低限度反击能力。”

林小满写下:“魔法-科技双链路备份,独立供能,互不干扰。”

李维补充:“再加上自动逃生协议。比如设定阈值,生物电低于百分之二十,自动触发撤离程序。”

“可以。”陈默说,“让星轨监控状态,强制执行。”

他又看向屏幕上的战斗录像。“最后一段,我和高层对决。他的战甲融合了魔法与科技,护盾能吸收动能和精神波。但我们破得很快。”

“因为你找到了漏洞。”林小满说,“冷却系统过载,导致护盾频率偏移。”

“不是我找到的。”陈默摇头,“是李维的‘牛顿之锤’病毒先让系统紊乱,林小满的血脉能量又抵消了精神震荡,守护者打断空间锚点,我才有机会画出逆向克莱因环。”

“这是团队配合。”李维说。

“但风险太大。”陈默盯着那段录像反复播放,“九个幻影,只有一个是真的。我靠星轨回放轨迹才分辨出来。万一判断错了呢?”

“你没错。”林小满说。

“可下次不一定这么准。”陈默收起笔,“我们需要更快的识别方式。不能每次都靠事后分析。”

“我可以优化扫描算法。”李维说,“加入动态惯性检测,自动标记异常移动目标。”

“加上能量波动同步监测。”林小满补充,“真实本体一定有持续输出,幻影不可能完全复制。”

“好。”陈默点头,“这两项优先开发。”

他站起身,走到硬盘前。六块防水存储盘整齐排列,标签写着“维度传输”“人体锚定”“意识投影”。

“现在看资料。”他说,“这些是他们从我们这里偷走又改过的东西。我们要拿回来,还要比他们用得更好。”

李维插入第一块硬盘,界面弹出文件列表。大量文档处于碎片状态,标题残缺,部分内容加密。

“星轨,启动逻辑一致性扫描。”陈默下令。

屏幕上开始滚动分析进程。重复文件被合并,矛盾数据被剔除,伪装性误导内容标红隔离。几分钟后,可信档案被单独归类。

“保留三类。”陈默说,“第一,维度传输通道构建方法。这是我们最需要的。”

“第二,人体量子锚定参数。”林小满接过话,“如果能安全应用,可以用于远程医疗,甚至灾难救援。”

“第三,意识污染防护。”李维指着一份标黄文件,“他们用这技术控制傀儡,我们必须反向建立防线。”

“就这三个方向。”陈默说,“其他暂时封存,等后续单位处理。”

李维开始重新分类资料。每一块硬盘按研究方向划分,加上风险等级标签。红色为高危,黄色为待验证,绿色为可用。

“做完备份了吗?”陈默问。

“三重校验完成。”李维说,“原始数据、修复版、分类版全部独立存储。”

“标记清楚来源和风险。”陈默说,“别让接手的人踩坑。”

“已经加了注释。”李维敲下最后一行确认码,“可以交出去了。”

林小满合上笔记本,揉了揉眉心。她看着平台上仍躺着的高层,头盔裂开,脸上还带着挣扎后的抽搐。

“他以为自己在推动进化。”她说,“结果只是把科学变成武器。”

“知识本身没错。”陈默说,“错的是怎么用。”

“所以我们得比他们更清醒。”林小满抬头,“不能因为赢了,就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李维靠在椅背上,双眼微闭。“这次我们守住底线了。下次呢?”

“守住的方式就是不断变强。”陈默看着手中的钢笔,“不只是战斗力,还有判断力。”

他走到控制台前,调出总结报告。四个阶段,十二项问题,九条改进方案,三大研究方向,全部列清。

“这份东西不能只留档。”他说,“要变成训练手册。让后来的人知道,胜利不是靠一次爆发,而是靠系统准备。”

林小满点头:“我可以写一版通俗解读,配上案例。”

“我负责技术模块拆解。”李维说,“做成可运行的测试程序。”

“好。”陈默将报告导出,存入第七块硬盘,“这个版本,叫‘复盘一号’。”

外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防护服的轮廓出现在走廊拐角,领队举起识别牌,上面写着“国安特勤组”。

陈默没有动。

“我们还有最后一件事。”他说。

两人看向他。

“守护者的日志。”他说,“他最后十分钟的所有数据,包括机体状态、决策逻辑、能源分配曲线。全部提取出来。”

李维立刻接入残余接口。

“为什么?”林小满问。

“因为他替我们死了。”陈默声音低下去,“他的牺牲不能只是感动。我们要从中学会,怎么让人少死。”

数据开始上传。

进度条缓慢爬升。78%……85%……92%……

李维盯着屏幕,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

陈默站在原地,手里握着那支裂纹斑驳的钢笔。

笔尖沾着血,增幅槽的裂缝更深了。

门外,特勤组已停在控制室入口。

李维按下回车。

数据包生成,命名:【守护者最终日志_V1.0】。

屏幕跳出提示:

【传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