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 第232章 遗迹显现的时空跳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遗迹显现的时空跳跃

钢笔尖端的墨迹在空气中凝成一线,那道符文钥匙尚未完全成型,裂隙深处便已传来震动。陈默的手腕微微一沉,不是因为阻力,而是某种牵引——来自地底,又似穿透了空间本身。

林小满猛地抬头,项链残核骤然升温,贴着她额前的皮肤发烫。她没出声,只是将手指按在裂隙边缘的石质纹路上。那一瞬,整座城市交错的光影仿佛静止了一帧。

符文柱群从虚空中升起。

它们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自地面裂缝中逐根破土,灰白色的石柱表面刻满古老铭文,排列成环形阵列,与长沙市中心的地磁轴线精准对齐。李维终端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爆表,他右眼瞳孔收缩,盯着那组不断跳动的坐标:北纬28.19度,东经112.98度——正是二十年前K-097项目地下实验室的登记位置。

“不是遗迹。”陈默低声道,“是回收。”

星轨的声音在他意识中响起,带着断续的杂音:“高维魔力波动超出安全阈值,退相干场稳定性下降百分之六十二。”

他没回应,只将钢笔插入脚边残留的符文阵列,借最后一丝魔导回路稳住感知通道。屏障外,双现实交界区的能量涟漪仍在冲击神经末梢,但他已经看清了——这些石柱不是建筑残骸,而是某种激活装置,等待被唤醒。

李维用机械键盘接入本地信号网,调出平行世界的历史地理图层。两个世界的同一地点,都标记着非自然构造体的存在。更关键的是,那个坐标的地质扫描显示,地下三十米处有一块密度异常区域,成分接近月球玄武岩。

“这不是地球原生结构。”他说。

林小满闭上眼,血脉能量顺着指尖流入石柱。刹那间,环形祭坛全貌浮现:中央凹陷处嵌着一块菱形晶核基座,周围十二道导槽呈放射状延伸,尽头连接着断裂的数据接口。这是一座完整的魔法共振平台,曾用于跨维度信息传输。

“它需要生命信号。”她睁开眼,“单一不够,必须是双向同步。”

陈默点头。他蹲下身,把左手贴在符文阵列的起始点,调整呼吸频率,让脑波逐渐贴近林小满的心跳节奏。七十八点三赫兹——这个数值曾在早期实验记录里出现过,被称为“双源共振窗口”。星轨开始反向模拟二十年前的能量模型,推演最佳匹配曲线。

张建国站在祭坛边缘,低头看着手中的保温杯碎片。瓷片边缘还沾着一点干涸的血迹,是他女儿最后一次体检时留在实验室登记卡上的样本编号旁的印记。他没说话,只是缓缓抬起手,划破掌心,任鲜血滴落在中央基座的凹槽内。

符文亮了。

一道幽蓝色光脉从基座扩散开来,沿着导槽蔓延至每一根石柱顶端。空气开始扭曲,不是因高温或压力,而是空间本身的几何结构在发生偏移。裂隙中心浮现出一个半透明的拱门轮廓,内部旋转着类似克莱因瓶的空间拓扑图形。

“入口开启了。”林小满轻声说。

陈默站起身,握紧半截钢笔。他知道这扇门不会等人。他迈步向前,其余三人紧随其后。就在他们踏入拱门的瞬间,整个祭坛剧烈震颤,石柱逐一崩解,化为光尘汇入门户核心。

防御协议启动。

一股无法抗拒的拉力从门户深处传来,像是整个宇宙的引力都在这一刻倾斜。李维试图上传反制代码,手指在键盘上疾速敲击,但信号刚发出就被反弹回来,机械键盘冒出青烟,线路彻底烧毁。

“轨迹锁定!”陈默在意识中吼道。

星轨调动全部运算资源,捕捉跳跃过程中的坐标变化。数据显示,传输方向指向月球背面,终点位于南极艾特肯盆地西北侧,一处从未标注在任何航天地图上的金属结构群。

身体开始失重。

他们的形态在空间通道中被拉长、压缩,意识短暂脱离躯壳,漂浮于一片无时间感的灰白之中。耳边没有声音,眼前没有光,唯有星轨传来的最后一条信息:**跳跃不可逆,目的地为封闭时空锚点。**

再睁眼时,脚下已是冰冷的合金平台。

头顶是漆黑的星空,没有大气折射,星辰锐利如刀。远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六边形建筑群,外墙覆盖着类似符文电路的蚀刻纹路,与长沙出现的石柱铭文同源。空气中没有风,也没有声音,只有脚下平台微弱的震动,像是某种深层能源正在运转。

陈默撑着膝盖站直身体,第一时间检查钢笔状态。笔身断裂,墨囊空了,但残留的魔力还在导管内缓慢流动。他把它收进衣袋,转头看向其他人。

林小满靠在平台边缘喘息,项链残核仍散发着余热。她抬手摸了摸额头,指尖留下一道淡红色压痕。刚才的跳跃过程中,她的血脉能量曾与遗迹产生强烈共鸣,那种熟悉感不像偶然。

李维正尝试重启终端。右眼机械义眼处于休眠状态,屏幕上只显示一行字:“本地网络未识别,信号封锁等级九。”他拆开键盘外壳,取出备用电池模块,准备手动接驳电源。

张建国没有动。他望着远处那些建筑,眼神复杂。那些棱角分明的结构,那种低矮却极具压迫感的布局,和女儿小时候画过的“梦中学校”几乎一模一样。她总说那里有会发光的教室,老师用光笔写字,地板能感应心跳。

陈默走到平台中央,取出随身携带的葡萄糖注射器,扎进手臂。冰凉的液体注入血管,带来短暂的清醒。他闭眼,召唤星轨。

“分析环境参数。”

“大气可呼吸,重力约为地球百分之十六,能源读数异常,来源不明。”星轨的声音恢复平稳,“检测到微弱生物电残留信号,分布于前方主建筑b区走廊三至五段。”

陈默睁开眼,望向那座沉默的基地。

这里不是废弃设施。它在运行,而且有人——或者曾经有人——在这里生活过。

“我们不是第一批进来的人。”他说。

林小满站起身,走向平台边缘的一块控制面板。表面覆满灰尘,但她拂去后发现按键下方刻着一行小字:**启动密钥:双源共振频率+生命印记验证。**

正是他们在长沙开启入口的方式。

“它认识我们。”她低声说,“或者说,它等的就是这种组合。”

李维终于接通了终端电源,屏幕闪了几下,跳出一段加密日志片段:

> 【记录时间:未知】

> 【操作员代号:K-097-m】

> “如果你们看到这段信息,请不要相信‘已完成’的结论。实验从未终止,我只是把它藏了起来。周振海错了,情感不能作为燃料,但可以成为桥梁。而桥的另一端……”

文字到这里戛然而止。

陈默盯着那段残缺记录,忽然意识到什么。他回头看向林小满:“你父亲当年参与的项目,是不是有个备用撤离方案?”

她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父亲……”

话未说完,平台中央的地面突然亮起一圈符文环。六道光束从不同角度射出,在空中交汇成一个三维投影——是一张人脸。

年轻,疲惫,眼神坚定。

那是二十年前的周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