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进入奉天殿的那一刻,高阳秋首先做的,就是目光在朱元璋身上扫视了一圈,看了下朱元璋有没有理发。

当看到老朱还是以往那个样子,他在心里觉得倒是可以理解。

毕竟他一个四十多岁的大明皇帝,平日里威严庄重,要是整一个奇怪的发型,那形象可就全毁了。

别说是满朝文武大臣了,就是自己看着都会感觉很古怪,那画面实在是难以想象。

“混账东西!都该杀头!”

“这些个文官,一个算一个,只要杀了,绝对没有一个冤死的!”

此时,朱元璋站在奉天殿的上首,双手紧握成拳,脸涨得通红,声嘶力竭地怒吼着,他的双眼瞪得如同铜铃一般,额头上的青筋也因为极度的愤怒而高高鼓起。

高阳秋算了算时间,他们在现代吃饭也待了有一个来小时,而朱元璋还没骂完,再加上他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可见他这次真的是气狠了。

“叔,怎么还生这么大的气,来,先吃点东西,给您特意带的您最爱吃的烤冷面!”

高阳秋脸上堆满了笑容,快步走上前,将手里袋儿包装的烤冷面递到朱元璋面前。

烤冷面此时散发着阵阵热气,香气扑鼻而来,烤冷面的面皮被煎烤得金黄酥脆,上面涂抹着一层浓郁的蒜蓉辣酱,撒着翠绿的葱花、香菜,还有芝麻和孜然,搭配着里面夹着的香肠,色泽诱人极了。

朱元璋原本愤怒的眼神在看到烤冷面的那一刻,微微一动,突然就觉得不怎么气了。

不过他还是故作不悦,故意板起脸,对着朱标骂道:“哼!好你个标儿,咱还以为你是去现代找阳秋出主意去了,没想到你是吃吃喝喝去了!”

闻言,朱标赶紧低下头,躬身道:“父皇明鉴,儿子确实是去给父皇排忧解难去了,只不过雄英太粘人,儿子这才陪了他一会。”

听到朱标提起自家大孙,朱元璋这才恢复平静。

再说,他也没真的想责骂朱标,他也就是那么一说,小小地教训一下朱标而已。

也就是此时的朱标还年轻,性格相对比较温顺,要是再等大几岁,经历的事情多了,有了更多的底气,也就敢跟老朱顶牛了。

其实一旁的高阳秋看出老朱没有真生气了,他甚至在心里猜想,这老登估计是嫌朱标去现代吃好吃的不叫他呢,心里正暗自吃醋呢。

见此,高阳秋赶忙劝道:“叔,您先吃,不然烤冷面等会凉了!等会您吃完咱们再说说,我给叔出主意!”

闻言,朱元璋点点头,直接便想要品尝。

“陛下!”

见朱元璋真要吃,站在一旁的金英急了。

金英是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太监,他一直忠心耿耿地伺候着朱元璋,对朱元璋的安全更是时刻不敢放松警惕。

尽管这吃食是国师带来的,金英并不觉得国师会加害他的陛下,可他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毕竟他的职责里面也有一条就是要确保朱元璋的饮食安全。

“嗯?”

老朱转头,见金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有些不耐烦。

金英也不敢再耽搁,赶忙说道:“陛下,按照规矩,您这吃食,应该让御膳房先派人试一下…”

“你个老狗懂什么?”

听到金英竟然敢管他的事,朱元璋的声音提高了八度,直接把刚才的怒气转移了。

可怜金英一心为好,却也不得不忍受这个挨喷的事实。

朱元璋骂完金英,气呼呼地转过头,重新看向面前的烤冷面。他拿签子挑起一块烤冷面,咬了一大口,烤冷面的酥脆口感和浓郁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一边吃着,他还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嗯,还是这烤冷面好吃,比御膳房那些玩意儿强多了。”

高阳秋虽然买的是大份的,但朱元璋是何人?他乃是大明开国皇帝,平日里吃饭都是风卷残云般的架势。

只是几口,一大份烤冷面便已经见了底。

“嗯,爽!果然还是小吃对味啊!”朱元璋吃完,满意地拍了拍肚子,咂咂嘴,自言自语道,“咱也有段时间没吃火锅了,等把这帮蛀虫清理了之后,咱一定要带着咱妹子去住上一个月!”

见朱元璋自说自话,高阳秋感觉有点搞笑,不过他还是一本正经地附和道:“叔说的是,我听说我家隔壁那间别墅要出售,到时候我回去问问,如果能买下的话,我就把两处别墅打通,然后再把那边专门给叔好好装一下。”

“嗯!”

朱元璋给了高阳秋一个还是你懂咱的眼神后,面色逐渐严肃起来。

接着,他从案上拿起一本折子扔给朱标,“标儿,你给阳秋读一下这本奏折。”

“…”

虽然事情大致朱标给高阳秋说了说,但是父皇的口谕他也不能去违背,于是他接过折子,开始认真地朗读起来。

事情是源于山东济宁府暴雷了。

济宁府一家钱庄,仗着背后济宁同知的关系撑腰,竟背地里向百姓放贷。

地方府衙,除了知府外,就是同知最大。

为了顾及同僚面子,济宁知府私下里接受了贿赂,因此对钱庄放贷这种事情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去年的时候,就有百姓和商户曾被利息压死,准确来说是被上门催债的逼死。

钱庄哪里会顾及普通人死活,还上的便罢,还不上的钱庄也不会客气。

有时候一些地痞流氓上门催债根本不讲任何道理,要么拿东西抵债,要么拿人抵债。

就这样,事情从最开始济宁府知府和同知还能压下来,一直到上个月压不住了。

上个月,光是死在逼债的地痞手中的,就超过了二十人。

恰逢有一个借了款的济宁人给自家外地亲戚去了封信,这才把这个事情爆了出来。

而朱元璋得知此事也是因为之前朝中御史闻风而奏,然后他又派锦衣卫去查的。

最后的结果,令老朱大为光火。

他都对官吏管的挺严了,可他的治下还是出现了如此恶劣的事情,由不得朱元璋就起了杀心。

可杀了这批官员,怎么能防止事情再犯,这才是朱家两父子接下来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高阳秋点点头。

这时,朱元璋沉声道:“阳秋,现在叔火气很大啊!你给咱想想办法,看看应该怎么解决!”

听到靓坤的经典台词出现在老朱口中,高阳秋差点就没憋住,他赶紧抬起头,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

过了好半晌,他这才开口道:“叔,那些官员您不是都想好怎么办了吗?这种情况,该杀就得杀!至于钱庄借贷之事,若要根治,需从多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