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朱元璋突然提起之前重农抑商的国策,朱标一时语塞。

他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父皇这是何意?难道要改变他自己定下的制度?

脑海里翻腾许久,朱标才谨慎地组织着措辞,给了朱元璋一个他认为稳妥的答案:

“爹,儿子以为,历朝历代皆以农为本,这是千古不易之理。

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一个王朝的根本,我大明亦不例外。

所以您重农,便是重视我大明的根基,这点绝对是对的,无可厚非!”

朱标顿了顿,见朱元璋神色平静,便继续说道:

“至于抑商,儿子觉得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错。

毕竟就像您常说的,商人本质上多是投机取巧之辈,他们不事生产,不耕不织,只凭着低买高卖、巧舌如簧便能赚取大量财货,甚至富可敌国。

这种人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任由商业无序发展,商人势力坐大,必然会兼并土地,盘剥百姓,长此以往,定会动摇国本,引起社会动荡!

所以,综合以上观点,儿子觉得,咱们大明重农没问题,抑商以稳固统治,也没什么问题。”

朱元璋听完,脸上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容。

若是换成几个月前,那个尚未接触过高阳秋和现代事物的朱元璋,在听到朱标这番话,定会大大夸奖他一番,觉得他深得治国精髓。

在封建古代王朝,农业确实是根本。

老百姓只要能吃得饱饭,有口安稳日子过,基本就不会铤而走险,国家也就相对安定。

而如今,他朱元璋的大明,已经有了高阳秋从后世带来的玉米、红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推广开来,他根本不发愁大明百姓吃不饱饭,更不发愁大明达不到历史上记载的那些所谓“某某之治”!

毕竟,那些所谓的“治世”,其核心不就是让老百姓能勉强糊口,不至于饿死吗?

可现在,朱元璋发愁的是这个吗?

他根本一点都不愁好吧!

他现在的目光,已经远远超越了这小农经济的局限,放眼到了更广阔的“天下”!

这个天下,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大明疆域这一小方世界。

再加上,朱元璋自己也亲身体验过现代社会的繁华与便利,见识过商业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所以,他现在对于朱标这番基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点,并不完全认同。

这段时间,朱元璋就一直在琢磨商业的问题。

直到刚才,在把玩着高阳秋买回来的无人机,感受着科技带来的震撼,他才恍然大悟:

一个国家的强大,仅仅依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更离不开商业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

包括他朱元璋自己,现在不也在后世用上了手机,也体验过在网上购物的便捷吗?

还有他在购物软件上买的那些商品,不正是后世商业发展的产物吗?

而且,朱元璋在琢磨这些的时候,还想到了高阳秋给他关于改革锦衣卫的建议。

目前,大明的驿站系统已经逐步改革,归属到了一个新的部门——邮局。

这个邮局明面上挂在宗人府名下,算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归根到底,其核心力量还是由锦衣卫掌控,负责情报传递。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朱元璋已经深刻体会到了邮局的好处。

它不仅能作为锦衣卫的“眼睛”和“耳朵”,深入到全国各地,搜集情报,同时也能为百姓和商户提供信件和货物的寄送服务,这本身就带有商业行为的属性。

虽然邮局最初是借着商业的名头来强化特务统治,但邮局的运营,确确实实已经涉足了商业领域。

还有,朱元璋也重新审视了高阳秋曾经提到过的海禁问题。

禁海,固然是为了防止倭寇海盗侵袭沿海,保护大明海疆。

但出海呢?除了开疆拓土、殖民异域之外,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利益,又岂能忽视?

朱元璋可是通过历史上自家老四的“郑和下西洋”知道的,丝绸、瓷器、茶叶,这些大明的特产,在海外都是抢手货,能为大明换来大量的白银和资源!

因此,朱元璋思前想后,他觉得自己必须正视商业这个问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抑”,而是要学会“导”和“用”。

他将自己这些天的思考,结合高阳秋带来的见闻和邮局的初步尝试,耐心地向朱标一一阐述。

从高产作物解决粮食问题,到商业流通促进经济繁荣,再到科技进步提升国家实力,最后落脚到如何通过规范和引导商业,使其成为巩固大明统治、增强国家财力的工具,而不是隐患。

朱标静静地听着,越听越心惊,越听越觉得自家父皇的想法宏大而深远。

他原本根深蒂固的观念,在父皇的循循善诱和那些闻所未闻的理念冲击下,开始逐渐松动、瓦解。

良久,朱标才缓缓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明悟和敬佩,点头道:

“爹,您说的对!重农固本,这没有错。但抑商……咱大明之前,或许确实有些过了,将商业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压制,反而可能错失了富民强国的机会。”

见好大儿能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朱元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走到朱标面前拍了拍好大儿的肩膀,笑道:

“标儿,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爹也不是那刚愎自用、食古不化的人。

所以,咱打算等钢铁厂、水泥这些事情都理顺了,时机合适的情况下,咱要把发展商业这件事拿到朝堂上,好好讨论一下。

看看如何才能在不触动国本、不引发动荡的前提下,慢慢引导商业发展,让其为我大明所用,却又不能让商人势力坐大,侵蚀我大明的统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