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篮球锦标赛的第二轮战火重燃。
按照赛程安排,高成本的市体育中心只承办揭幕战和决赛,接下来的比赛都在各参赛队的主场进行。
这一次,我们城西中学坐镇主场,在新落成的体育馆里,迎战实力强劲的枱州市电力局。
比赛还没开始,体育馆里就已经人山人海,座无虚席。
本校的学生们挤满了看台,挥舞着临时制作的标语,声浪几乎要掀翻顶棚。
朱依依、王锦等学生会干部也组织了不少人来加油助威,营造出火热的主场氛围。
然而,与看台上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队员内心的紧张。
电力局的队员一入场,我们心里就已经有点虚了。
他们基本都在二十五到三十岁之间,身材壮硕,肌肉线条分明,眼神沉稳老练。
热身时,他们有条不紊的跑篮、精准的远投,这根本不是业余球队的感觉,更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半职业队伍。
按理说,作为球队主力,我应该集中全部精力,思考如何应对这支强敌。
但是,我做不到。
我的心思根本不在球场上。
昨天在酒吧后巷看到的那一幕,像一部循环播放的电影,在我脑子里反复上演。
简宁匆匆的身影,那辆低调奢华的白色轿车,她熟练地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
她到底去见谁?
为什么要瞒着我?
那个开车的人,和她是什么关系?
无数个问题在我脑海里盘旋、撕扯。
我的性格,偏偏又是那种习惯把问题和情绪死死压在心底,不愿意,或者说不敢轻易表露。
我害怕冲突,害怕真相,更害怕那个我无法承受的答案。
所以,我选择了最擅长的方式,逃避。
我没有勇气去问简宁,只能任由猜疑和不安在我的心中疯长。
这种心神不宁的状态,直接反映在了我的比赛表现上。
比赛开始后,我跑位迟缓,传球失误,甚至连空位投篮都显得犹豫不决。
“任戟!集中注意力!”李海闻教练焦急地大喊。
我甩甩头,试图把那些杂念赶出去,但收效甚微。
电力局立刻展现了他们强大的实力。
传导球极其流畅,防守密不透风,进攻更是多点开花。
反观我们,在家乡父老面前,越想打好,反而越是束手束脚。
动作变形,配合生疏,屡投不中。
鲍雨龙几次强打内线,都在对方强壮的身体对抗下无功而返。张敦海的突破也屡屡被补防拦截。
我自己也打得一塌糊涂。
一次简单的快攻二打一,我居然把球直接传出了界外。
一次绝佳的底角空位三分机会,我的出手却短得离谱,连篮筐都没碰到。
“唉!!” 看台上响起一片失望的叹息。
半场结束的哨声响起时,记分牌上刺眼的数字是 28 : 43。我们整整落后了十五分。
学生会成员中场休息时下来给我们送水,脸色也都非常难看,想鼓励几句,却不知从何说起。
李海闻教练看着我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并没有发火训斥。他用力拍了拍战术板,说道:
“都抬起头来!十五分算什么?不过是五个三分球的事!我们第三节就打回来!还记得我们怎么打师范学院的吗?上五小阵容,跟他们拼速度,拼投篮!我们还有机会!”
教练的鼓励起到了一些作用。
下半场开始,我们重新振作精神,祭出了投射型的五小阵容,试图用速度和远投扭转局势。
然而,电力局显然看过我们上一场比赛。
他们对我们的“五小阵容”做了极具针对性的部署。
无限换防,坚决扑外线,并且利用身体优势猛攻我们的内线薄弱点。
我们的传切配合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外线出手在严重干扰下频频打铁,而防守端,根本挡不住对方强壮球员的冲抢篮板。
分差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被进一步拉大。当第三节结束的哨声响起时,记分牌上的比分已经变成了 38 : 60。
二十多分的分差。
整个体育馆陷入一片死寂。
之前热烈的加油声消失了,不少观众脸上写满了失望,开始有人默默地提前退场。
第四节,彻底进入了垃圾时间。
李教练无奈地换下了我们所有主力。
所有人都脸色苍白,不敢去看场上的局面,也不敢去听看台上零星传来的议论声。
裴泽、张祺瑞、王玉尧等替补球员被派上了场。
张祺瑞试图运球过半场,却在对方的紧逼下连续摔倒,球一次次被断走。场面惨不忍睹,就是公开处刑。
最终,全场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
44 : 79。
我们在自己的主场,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吞下了一场三十五分的惨败。
我坐在冰冷的板凳上,汗水早已冷却,我用毛巾蒙住自己的头,默默地想着心事。
内外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