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义对于技术可是雷厉风行的。

做事之前,当然是写了报告提交给了李怀德,老李也直接提交给了工业部。

于是彻查各个工厂的研发办公室的事情就不是郑义的事情了,而是直接升级到了部里。

而且没过几天,就有部里的人两个技术方面的人员来到了轧钢厂进行了对封锁的研发组办公室进行了彻查。

其他的工厂也同样进行了这样的事情。

对外叫对各厂进行技术摸底。

经过三天,4人才把技术资料室的文件理了一遍。

里面自然发现了好几种设计新颖的东西。

而且查技术的人都不是白给的,能进部的,自然没有一个是白痴。

有对阀门进行改进的,也有对轴承进行改进的,还有对工艺进行改进的,都被积压在了资料室里。

反而那些没什么用的花活立刻就见效的,反倒让几个人报了上去。

一有效果立刻就开始鼓吹。

两人虽然没有惩罚,不过最后部里的处分就下来了,记大过一次。

他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除非他们有本事直接辞工。

辞工?他们没有想过,不管他们心里有没有怨恨郑义,郑义压根就不在乎。

一句话,你们什么级别,我什么级别?

工程师虽然也有级别,可那是工程师的级别,又不是行政级别,都不是一个系统的。

查清楚以后,然后就开始对研发组的人员先进行筛查。

好吧,这么多年来,竟然大部分都在摸鱼。

所有人,在李怀德的签字同意下,全部下了车间为期三个月,俗称体验车间工人同志们的辛苦。

对于从资料库查出来的技术,也就郑义和几个人知道,郑义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往里面塞各种小设计了。

于是轧钢厂的真正改革来了。

先是生产工艺,然后是生产步骤,接着就是对工技培养。

三步下来,轧钢厂的实力是稳步提升了上来。

再加上时不时拿出来的一点小东西和改进的东西,轧钢厂也算是在部里挂了号,郑义也算出了名。

部主任拍着郑义的肩膀说郑义是个被位置耽误的技术人员。

好在位置没有被动摇,不然用不了几天郑义真的得卷铺盖回技术科研发组了。

时间到了10月。

媳妇跟着老娘又回了老家,俩妹子也跟着回去了。

京城又剩下了郑义一个人。

月月现在没有在京城上学,而是在公社小学上了一年级。

京城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包括中专大学,都是有种风云再起的感觉。

总之就是风起云涌。

至于那群被郑义抡在路上的几个街溜子的家人,找了一个来月也没有找到郑义,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总不能找不到人,家里调来大炮轰了京城吧。

10月的部里评比也下来了,郑义被评为了‘优秀好党员’的称号。

那些什么劳模 优秀工人是给工人兄弟同志们的,不是给干部的。

有了这个称号,郑义觉得自己就稳了。

起码能朝着13级迈进一步了。

进部怎么进部?当然是看你的贡献和功劳以及荣获什么称号。

没有这些,谁给你进部?

就在郑义努力奋进的时候。

家里来了让郑义又措手不及的好消息。

姜悦蓉又怀孕了。

这……效率有点高呀。

当天下班开车就奔回了家。

一家人都是乐呵呵喜气洋洋的。

郑义则是抱着媳妇安静了好一会。

用精神力检查了一下,确实是怀孕了,至于是不是两个月,郑义也查不出来,毕竟自己不是学医的。

是自己太厉害,还是媳妇这块地太肥?

这一种一个准。

隔天回厂里的时候,郑义给丈母娘打了个电话,时间定在了10月15那天回家,正好是周日。

老家在秋收,郑义也没把媳妇接回来。

就是隔天就回家一次。

按照老爹的说法,今年秋收又是一个大丰收。

主要是肥料足。

耕地的时候,厚厚的撒上一层,然后翻地后,就很均匀的埋在了地里。

这都是沤了一年的肥料,中途再来上一次肥料。

这肥力不足才怪呢。

至于上面发的那些化肥什么的,公社倒是没有用,因为郑义说了,用了化肥,地里的平衡就打破了。

还是用农家肥才能把地养好,而且种的庄稼和那些蔬菜,才能健康的成长。

老爹还用自己地里的庄稼和不远别的地方用了化肥的庄稼做了对比。

虽然同样是肥墩墩深绿的叶子,可怎么看都没有公社庄稼的叶子有光泽。

是上了化肥,可化肥只有那么一种或者几种物质。

就跟你让一个人天天一顿三餐都吃肉一样,看似人健康,可时间长了,这人肯定废了。

而农家肥则是什么营养都不缺,庄稼自然长得好。

经过这些年的养护,土地的肥力眼看着是越来越好了。

这都是郑义坚持让大家用农家肥的缘故。

再加上深耕,土地有种朝着黑土地的性质转变了。

有经验的人,抓一把地里的土,在手心里使劲攥一下,再去看看别地方的田地土,就知道差别了。

郑义也抽空回家了一趟,看着大玉米棒子,也是很高兴。

用了郑家庄种子的各处,今年也有了丰收。

自然算是天下太平,上下都高兴。

秋去冬来,冬去春又来。

转眼就到了68年6月。

由于姜悦蓉的肚子越来越大,就没有在公社住,在4月多的时候就回到了京城。

就是委屈了月月这妮子,由于她得学校上学,就不能跟着来了。

不过郑义会每个周末接她来京城住一天。

不但月月,就是老二也被爷爷留在了家里。

只有老三太小,跟着姜悦蓉到了京城。

佩芝 佩雯姐妹姐俩也跟了过来。

6月,正是农忙的时候,郑家庄公社这些年又加了40台新出的拖拉机,算上前面的40台,一个公社四个庄子足足80台拖拉机,怎么找都够用了。

夏收也是嗖嗖的,那叫一个快速。

就在加急夏收的时候,姜悦蓉也被送到了医院。

老娘也只能让百忙的英雄抽出时间开车送她来京城。

急急忙忙的跑到医院,产房的门口,郑义已经在等着了,而且姜家人也在。

老娘和亲家母夫妻寒暄了几句,就盯着产房了。

这是赵家主脉的第四个孩子,这个儿媳妇是功臣呀。

老娘来了没有多久,孩子终于出生了,哇的一声嘹亮的哭声,从产房里传了出来。

大家脸上都是一松。

没有一会,护士抱着一个裹好的孩子走了出来。

“恭喜家属,是个儿子。”

“谢谢 谢谢。” 老娘立刻从拿着一个小布兜往跟出来的小护士手里塞。

“同志,这是不允许的。”

“哎,可不能这么说,都是一些农家产品,家里地里种的,这可不算贿赂,拿着,拿着。”

最后小护士只能接着,老娘这下更开心了,小心的接过老四,和丈母娘两人挤在一起开心的很,老丈人只能在边上看着。

郑义凑了过来看了看。

好吧,爷爷又该挠头了,哈哈……

郑义看着这第三个小熊孩子没良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