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6月15日。

北方的麦子在陆续的被收割。

很多地方看着30斤麦种下去,收上来50斤麦子,哭的心都有了。

有收成的还是好的,有很多地方压根就是一片白地。

郑家庄联合公社这边今天开始收割小麦。

早些天的时候,农业部这边下面的研究所的人就已经入驻这里了。

为的就是研究这边的小麦为啥比别的地方好那么多。

就算同为永定河周边经常灌溉的小麦,也没有郑家庄联合公社这边的小麦好。

麦穗都超过一倍了。

麦秆看着也比其他小麦粗壮很多。

时间早上6点,由于有外人在,郑义爷爷只搞了个简单的开镰仪式。

象征性的收割了一个地头。

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了40辆拖拉机了。

一声令下,拖拉机轰鸣的放下了收割刀。

啥时候见过这么快收割麦子的场景?

拖拉机过后,割倒的麦子整齐的摆列一排。

其余的人,架着牛车和驴车就到了田里。

开始给车上装。

这点小事用拖拉机,那就是浪费,还不如让拖拉机多割麦子呢。

经过测量,在地里画出来了好几块1亩大小的麦田。

收割过后,就把这些单独拉了出来放在了一个地方。

经过一上午的爆晒,下午就脱了粒。

平均一亩地880斤。

足足比以前最好的麦田高了小300斤。

只有那些精种的田里的麦子才能到600斤,那还是专人看管和养护的。

平常的农田里的麦子,也就400多到500多点这个区间。

这个是个好消息,而且麦子颗粒异常饱满。

咬开一个,麦粒里面麦香浓郁,绝对的一等一的好麦子。

至于麦种怎么来的,庄上的人一口咬定,这就是他们种了半辈子的麦种。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庄上的人自己是信的。

研究人员还能作罢,给的结论也只是说这边的小麦不知道什么原因,有点突变,不过变化是朝着好的方向变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边麦子脱粒称重后,就被人用车子拉走了。

然后拉回来了同等重量的麦子,不过是去掉交公粮的那一份。

不过下一年的麦种,还是留了下来。

不但如此,其他三个庄子的麦子也都是这样。

谁让郑家庄公社得看他们脸色呢。

没机会伤感,还得进行翻地,然后抓紧时间吧玉米 大豆这些种上去。

还有一些地方需要种棉花。

那些红薯,土豆什么的,也都被种到了一些不碍事的地方。

比如田头,沟渠边上。

公社全部过了夏收后,时间也才过了一周。

要是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

今年忙碌的也就是装麦秆上车,然后拉回庄子上的晒场,剩下的就是杨场和装袋子的工作,这能多累?

比以前拿着镰刀弯腰三四天全力收割麦子要强太多了。

那时候就算有拖拉机,可基本都是为了耕地用的。

老拖拉机耕地效率也不行。

郑义知道的时候,是三叔来京城这边汇报夏收工作的时候,给郑义带来一堆吃的时候才知道的。

这几天郑义都忙着厂里的事情。

是粮食的定量又降了。

轻体力劳动者还有脑力劳动者,每天每人只有8两口粮。

无工作的城市居民,只有6两口粮。

粮食的价格,一度飙到了最高。

本地粮票,一斤就要3块5,这还只是粮票。

京城所有人都跟疯了一样,看到粮食,那就掏钱抢到手,不管多贵,只要到手里拿回家就行。

6月底。

郑义也是观察了大院一些时间。

得出的结论那即是傻柱的事情肯定和易中海有关,而且易中海又和后院老太太有关系。

能把傻柱弄成这样子逃避惩罚,易中海没有这个能力,要是有的话,他早就飘了。

应该是后院的老太太。

就在郑义准备详细调查那个老太太的时候,居委会的人带着一大群姑娘开始一个院子一个院子的说了起来。

尤其是院子里没有结婚的人。

这些姑娘都是逃荒过来的,也都是清白的身子。

每个人的个人档案也都是上面调查过得。

年纪也都在18岁到20岁之间。

再大的,基本都嫁人了。

6月27日,郑义下班到了院子,好家伙,院子里有20多个样貌各异的姑娘。

要是这里没有人要她们,那他们只能被送到各个农场了。

都知道留在城里比农场好,看到居委会的人说谁是单身,恨不得好几个姑娘抢着嫁给他。

傻柱显然也被从屋里叫了出来。

别的那些死了媳妇的,没有结婚的,马上到结婚年纪的,也都被纪委会的人叫了出来。

就是儿子今年都18的王金生,也在其中。

老脸骚红的看着那群姑娘,至于孩子曾经的母亲,王金生都没记清楚她的样子。

这次是居委会的人拉的媒,这些姑娘肯定不敢再跑。

想法肯定有,快40的人了,能娶上一个小媳妇,就算别人笑话,那也是他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不信你问问吧唧嘴的闫埠贵想不想换媳妇?

送货工吴长顺也在待选的人群里站着,老脸也是红红的,他和王金生差不多,不过他没有媳妇,就是个老光棍,能娶媳妇,他也巴不得呢。

大院里也有年轻的,比如那个叫冯建才的,是在交道口粮站做搬运工,不说其他的,这家伙算是这时候院里最吃香的,毕竟在粮站呢,多少肉点,都够他吃的了。

这些女人看着虽然一般,都是农村的,可干活绝对的利索。

不过有人高兴,自然有人发愁。

第一个就是易中海,第二个是贾家。

易中海想的是傻柱要是结婚了,以后他媳妇会不会嫌弃他们。

贾家则是傻柱要是结婚了,以后好会不会接济她们家。

虽然没有看到傻柱有心仪那个女人,可还是有那么几个耐看的,身材也好的。

傻柱瞄过去的目光,也带了点味道。

他可是还记得当时许大茂说的话,谁结婚早谁就是爷爷。

秦淮茹到了易中海的边上,拉了拉他,两人到了没人的角落里。

秦淮茹看到没有人注意这里,这才开口 “一大爷,我老家有个妹妹,今年虽然小点,可也是漂亮的很,要不您和柱子说说,让他稍等几天,我回家一趟把我妹妹带回来。

柱子这要是娶了这些逃荒来的,心性要是好了还好说,要是那种搅家的,大院的人都不好受。”

“淮茹,你那妹妹多大了?”

“额……今年……10 17了。”

“17?也算是刚刚好,让柱子在等一年就好了。”

秦淮茹还想说才16呢,这还是多说了2岁了 “不用等一年,半年就行,过年就18了。”

现在农村的,出个证明去改下年龄就行了。

“行吧,我去和柱子说说。” 既然有后备的,易中海也点了点头。

这边看的也都差不多了。

至于闫解成看上的一个,拉着闫埠贵说的时候,这老家伙差点吓死。

他可不敢要个农场的儿媳妇,立刻让儿子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等改天了他会请媒婆说个城里姑娘的,让这个大儿子死了娶农村女人的想法,要是有,立刻分家。

听了闫埠贵的话,闫解成只能看了看队伍里的一名女人。

只能默默的叹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