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医魄 > 第125章 未雨绸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际师承班的学员们带着使命奔赴世界各地,如同十二粒火种撒向五大洲的医学土壤。而在IGmA总部,另一场更为紧迫、更为系统的战役已经拉开序幕。

“蛰伏者”基因武器的出现,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所有人——在这个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已经超越了传统传染病的范畴,变得更为隐蔽、更为复杂,也更为致命。被动响应远远不够,必须建立一套能够预见危机、快速反应、全面防护的坚固盾牌。

**一、 铸盾:构建“天网”预警系统**

“我们不能等到‘蛰伏者’或者其他未知的病原体在人群中爆发后才行动。”林澈在IGmA高层及“长城”机构联合会议上,语气坚定地指出,“我们必须建立一道前置防线,一道能够捕捉最微弱异常信号的‘天网’。”

这个被命名为“**天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智能预警系统,其设计理念远超传统的疾病监测网络。它是一个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环境科学以及IGmA独有的“神气理论”能量感知技术的综合性、立体化监控网络。

韩博带领的技术团队负责搭建“天网”的硬件骨架与数据核心。他们在全球范围内,与可信的合作伙伴一起,秘密部署了三种类型的监测节点:

1. **环境监测站**:设立在主要城市的人口密集区、交通枢纽、水源地、大型农场及边境口岸。这些站点不仅监测常规的空气颗粒物、水质理化指标,更配备了高灵敏度的生物气溶胶采集器和基因测序仪,能够实时捕捉空气中悬浮的未知微生物或基因片段,并与已知的“幽灵基因”特征库进行比对。同时,部分关键站点还安装了经过特殊改装的“灵枢”子系统,持续扫描环境中的异常能量波动——某些基因武器在激活或复制时,可能会产生独特的能量辐射。

2. **生物传感网络**:这是“天网”最具创新性的部分。通过与全球多家大型医院、诊所合作,在征得知情同意并严格匿名化处理的前提下,在部分志愿者的可穿戴健康设备(如智能手环、植入式生理参数监测贴片)中,集成了微型的生物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监测佩戴者血液或组织液中极其微量的特定炎症因子、异常基因表达产物或能量场的突变。一旦某个区域出现大量设备同时报警,即使个体尚未出现明显症状,“天网”中枢也会立即发出预警。

3. **数据融合与AI分析中心**:位于IGmA总部地下深处,是“天网”的大脑。它汇聚了来自环境站、生物传感器、全球疫情公开数据库、药物销售数据、网络舆情(通过特定算法分析关于“奇怪疾病”的搜索和讨论热度)、甚至动物异常行为报告等海量异构数据。韩博团队开发的“**先知**”AI系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在这些看似无关的数据中寻找隐藏的关联性和异常模式。它能够识别出传统监测无法发现的“微弱信号”,比如,某个城市宠物医院报告的猫狗不明原因嗜睡病例增多,结合该区域空气中检测到的某种未知蛋白质片段,以及社交媒体上零星出现的“持续疲劳”抱怨,“先知”可能会判断出存在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原体输入的风险,并将警报等级提升。

“天网”的构建并非一帆风顺。数据隐私、国际合作中的信任壁垒、技术标准的统一、以及应对海量数据带来的算力挑战,都是巨大的难题。但在“长城”机构的协调和林澈团队的坚持下,这张无形的巨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悄然铺开。

**二、 砺剑:打造“赤诚”应急铁军**

再先进的预警系统,也需要精锐的队伍去执行响应。沈雨霏临危受命,负责组建和培训一支名为“**赤诚**”的快速应急医疗救援队伍。

“赤诚”之名,取“赤子之心,诚勇无畏”之意。这支队伍的目标,是在“天网”发出警报后24小时内,能够抵达全球任何热点地区,展开专业的调查、隔离、检测和初步救治工作,控制事态蔓延。

队员的选拔标准极为苛刻。他们不仅需要是顶尖的医疗专家(涵盖传染病学、急诊医学、毒理学、基因治疗等领域),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出色的体能、一定的自卫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对“神气理论”有相当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能量感知辅助诊断,甚至进行初步的“场域净化”。

培训基地设在西北某处偏僻而设施先进的秘密营地。训练内容堪称残酷:

* **极限环境适应**:队员需要在模拟的极端环境——如生化污染区、核辐射泄露区、疫区封锁环境中,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完成精确的医疗操作。沈雨霏甚至动用自身能力,在训练场中制造小范围的、模拟“梦魇症”或“伪念”侵蚀的精神干扰场,锻炼队员在意识层面保持清醒和专注的能力。

* **新型病原体应对**:他们学习如何使用最新的便携式基因测序仪、能量场扫描设备,快速鉴定未知病原体或基因武器的特性。针对“蛰伏者”这类特殊威胁,他们演练如何布设临时的“神识屏障”,隔绝可能的激活信号,以及如何运用林澈团队正在研发的“基因静默”技术,进行现场应急处理。

* **团队协作与战术医疗**:训练包括在模拟城市巷战、人群骚乱等复杂场景下,快速建立安全区、分类救治伤员、并与安全部队协同行动。王磊派来的军事教官,将特种作战的某些理念与医疗救援相结合,强调效率、纪律和生存能力。

* **心灵淬炼**:每日的冥想和“医心”修炼是必修课。沈雨霏亲自指导队员们如何守护自己的心神,如何在面对大规模伤亡和绝望场景时,保持医者的仁心与冷静,避免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她强调:“‘赤诚’不仅是技术之剑,更是心志之盾。你们的内心稳定,是稳定局面的基石。”

第一批经过三个月魔鬼训练的“赤诚”队员,仅有三十人。他们身着特制的深灰色作战服,臂章上是IGmA徽记与“赤诚”二字环绕的红色心形图案。他们沉默、精干,眼神中既有医者的慈悲,又有战士的坚毅。这是一把隐藏在鞘中的利剑,随时准备斩向未知的威胁。

**三、 固本:提升全民“健康商数”**

林澈深知,再坚固的盾牌和再锋利的剑,也无法完全替代民众自身的免疫力。真正的长治久安,在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和基础防护能力,也就是他提出的“**健康商数**”——指个体和社会识别健康威胁、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维护身心整体平衡的综合能力。

一场旨在提升全民“健康商数”的宏大工程,在IGmA和各国合作机构的推动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开:

1. **教育体系改革**:IGmA与多国教育部门合作,将“神气理论”简化版——主要是基础的“治未病”理念、情志调节方法、简易导引术(如八段锦、五行操)以及基础的中医药常识,融入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健康教育课程中。孩子们从小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舌苔、感知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如何在季节更替时调整饮食起居。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和生命观的启蒙。

2. **社区“健康管家”计划**:在全球各大城市社区,培训并派驻了大量的“社区健康管家”。这些管家并非全科医生,而是接受了IGmA系统培训的健康指导师。他们负责定期为居民提供基础的健康监测(包括简单的能量场初筛)、传授养生功法、组织健康讲座、识别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苗头(如社区内聚集性的类似症状),并作为连接专业医疗资源的桥梁。他们是“天网”系统在最基层的神经末梢。

3. **媒体与科技赋能**:IGmA制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科普节目、短视频、互动游戏,通过社交媒体和传统渠道广泛传播,内容涵盖如何辨别虚假健康信息、如何在传染病高发期做好个人防护、如何运用简单穴位按摩缓解常见不适、以及基础的中药食疗方等。同时,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健康卫士”App,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提醒、疫情地图、自诊指导(严格限定范围)以及与“社区健康管家”的在线联系功能。

4. **“家园防御”指南**:针对“蛰伏者”这类潜在的生物恐怖威胁,IGmA在“长城”机构的指导下,精心编制了一份非公开的《家庭与社区极端卫生事件应对指南》,通过特定渠道分发至关键部门和社区骨干。指南内容务实而详尽,包括如何建立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如特定过滤级别的净水器、空气净化器、应急药品)、如何识别可疑的投放物、发现异常情况如何上报、以及如何进行初步的自我隔离和消毒等。这份指南的目的不是制造恐慌,而是赋予民众在极端情况下的基础自救能力,避免混乱。

提升“健康商数”的过程是缓慢的,但其影响却是深远而根本的。它试图将健康的责任,从单纯的医疗机构,部分地回归到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当亿万民众都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并具备一定的辨识和应对能力时,整个社会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韧性将得到质的提升。

**四、 暗影下的曙光**

就在“天网”铺开、“赤诚”砺剑、“固本”工程稳步推进的同时,针对“蛰伏者”的攻防研究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林澈提出的“基因终止指令”设想,在经历了数百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可行的载体——一种从上古药方中记载的“定魂草”里提取的活性成分,经过纳米技术改造后,能够精准地携带一段由林澈和沈雨霏共同“编程”的、蕴含强大宁静与修复意念的神识能量片段。在实验室条件下,这种被命名为“**安魂素**”的制剂,成功地在细胞层面阻断了模拟的“蛰伏者”激活信号,并引导细胞自身的修复机制,逐步清除那些被植入的“幽灵基因”。

虽然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规模生产更是面临巨大挑战,但这无疑是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它证明了,即使是在最微观、最物质的基因层面,“神气”的力量依然能够介入并发挥作用,为最终战胜“冥河工坊”的威胁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天网”监控着世界的每一次异常呼吸,“赤诚”之剑在鞘中低鸣,亿万民众的健康意识正在觉醒,而对抗基因武器的希望之火已被点燃。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冥河工坊”绝不会坐视这一切。风暴正在酝酿,下一次的挑战,或许将更加严峻。

但这一次,人类不再毫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