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医魄 > 第123章 薪火相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雨霏“情绪经络”理论的横空出世,如同在IGmA乃至全球医学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涟漪效应远超预期。它不仅证明了“神气理论”体系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更以其严谨的实证基础和清晰的应用前景,彻底征服了那些尚存疑虑的国际观察家。一时间,全球范围内希望系统学习、乃至深度掌握“神气理论”与中医药精髓的呼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然而,林澈和IGmA核心层深知,此前的高级研修班模式,虽能传播知识,却难以真正培养出能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并在他国文化土壤中传承这门学问的“道”中之人。一种更深层次、更具仪式感与责任感的传承方式,被提上了议程——**首期国际师承班**。

**一、 精挑细选,万里求道**

与以往大规模招募不同,国际师承班的学员选拔,近乎严苛。IGmA向全球成员机构发出了推荐邀请,但最终决定权掌握在林澈、沈雨霏以及几位核心的IGmA大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手中。选拔标准不仅包括扎实的医学基础、卓越的学习能力,更看重其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济世救人的初心,以及是否具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开拓局面的潜力。

经过数轮激烈的筛选(包括笔试、面试、甚至包含能量感知的隐性测试),最终,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十二名**精英学者脱颖而出。他们中有:

* **艾琳娜·瓦西里耶娃**(俄罗斯),一位杰出的神经内科医生,曾在“梦魇症”期间与IGmA紧密合作,对意识领域充满探索欲。

* **拉杰·夏尔马**(印度),出身阿育吠陀医学世家,精通传统印度医学,渴望寻找与“神气理论”的共鸣与融合点。

* **中村健太郎**(日本),汉方医学博士,对经方有着深厚研究,希望突破汉方应用的某些瓶颈。

* **苏菲·马丁**(法国),能量心理学研究者,着迷于“情绪经络”理论,希望将其与西方心理治疗结合。

* **阿里·哈桑**(埃及),开罗大学的年轻教授,致力于在阿拉伯世界引入整体医学观念。

这十二人,如同十二颗精心挑选的种子,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医学传统,汇聚到国家神气医学研究中心,准备接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的东方医学洗礼。

**二、 古礼新篇,拜师传薪**

师承班的开班仪式,没有选择现代化的会议厅,而是在研究中心内仿照古代书院风格修建的“明德堂”举行。仪式庄重而古朴,遵循了改良后的传统拜师礼。

堂内灯火通明,悬挂着神农、黄帝、张仲景、孙思邈等先贤医圣的画像。林澈作为总导师,身着深色中式礼服,端坐于主位。沈雨霏、几位IGmA内的中医大师作为副导师,分坐两侧。

十二名学员,身着统一准备的学员服,神色肃穆。在司仪的引导下,他们依次上前,向导师们行鞠躬礼,奉上拜师帖(用中英双语书写,表达求学之心),并敬上“束修”(象征性的六礼:肉干、芹菜、龙眼、莲子、红枣、红豆,寓意谢师恩、业精于勤、启窍生智、苦心教学、早早高中、宏图大展)。

林澈代表导师团接过拜师帖,并回赠每人一套文房四宝、一枚刻有“IGmA”徽记和其本人名字的玉牌(亦是未来进入某些核心区域的凭证),以及一本线装的《大医精诚》抄本。

“今日之礼,非为虚文。”林澈的声音在寂静的堂内回荡,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此礼,在于铭记。铭记医道之传承,始于敬畏,重于德行,成于勤勉。你们今日所拜,非我林澈一人,而是拜在这绵延数千年的医学道统之下。从此,你们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的学业,更有将这门学问融会贯通,并使之惠及你们故土同胞的责任。望你们谨记‘大医精诚’之训,精研医术,诚以待人,让这岐黄之火,薪火相承,光耀四方。”

这番话语,重重地敲在每一位学员的心上。他们不再是来“上课”的学生,而是成为了一个古老而伟大道统的“继承人”。这种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

**三、 口传心授,道术兼修**

师承班的教学模式,与研修班截然不同。它更接近于传统的师徒传授,强调“口传心授,道术兼修”。

* **跟师临证**:学员们大部分时间,是跟随各自的导师(林澈、沈雨霏或几位大师)出门诊。他们不仅是记录病历,更要观察导师如何望闻问切,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在那电光火石间捕捉病机的关键,如何权衡药方中每一味药的君臣佐使和能量偏性。林澈在诊脉时,会让学员轮流将手指搭在患者腕部,亲自引导他们去体会那“浮、沉、迟、数”之下的“气机”流转。

* **经典精读**:不再是大班讲授,而是小范围的围读。师生围坐一起,逐字逐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导师不仅讲解文意,更分享自己对经文的体悟和在临床中的应用心得,引导学员去思考文字背后的“神”与“意”。

* **功法修炼**:每日清晨,学员们必须练习“神气理论”的基础功法——站桩、导引、吐纳。这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对自身“气”的敏锐感知力,这是未来进行能量诊断和引导的基础。沈雨霏亲自指导他们如何将“情绪经络”理论融入功法,感知自身情绪变化对能量流动的影响。

* **药材辨识**:他们深入药材库房、甚至前往附近的药材种植基地,学习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在安全范围内)的方式辨识药材,理解其“性”(寒热温凉)、“味”(酸苦甘辛咸)以及更深层次的“能量频谱”和“归经”特性。拉杰·夏尔马常常激动地将某些药材与阿育吠陀中的草药进行对比,引发热烈的跨文化讨论。

* **案例研讨**:每晚,是雷打不动的案例研讨会。学员们需要提交自己跟诊或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由导师引导,全体成员共同分析、辩论,训练中医思维。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思维的碰撞和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敬畏。

这种全方位、沉浸式的传授,让学员们进步神速。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对仪器数据的过度依赖,学会用整体的、能量的、动态的视角去看待生命和疾病。中村健太郎感慨:“以前研究汉方,是在分析一个静止的化学方程式。现在才明白,方剂是活的,它在人体内是一个动态的能量交响乐。”

**四、 落地生根,星火燎原**

为期一年的师承班临近结束时,导师团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了未来的“传承与发展规划”。

* 艾琳娜将返回俄罗斯,依托其所在的神经科学中心,建立首个专注于心身疾病与意识障碍的“神气-能量医学”科室,将所学应用于临床。

* 拉杰将在印度创办一个“阿育吠陀与神气理论融合研究所”,探索两大古老医学体系的深度对话与创新。

* 中村计划在日本推动汉方医学的现代化改革,引入“灵枢”辅助诊断系统和“情绪经络”评估工具,让汉方医学更加精准和可及。

* 苏菲将把“情绪经络”理论与西方表达性艺术治疗、心理剧等结合,开发出全新的心理疗愈课程。

* 阿里则将致力于将“神气理论”的基础理念与阿拉伯传统医学(尤那尼医学)相结合,并翻译核心典籍,为中东地区打开一扇了解中医药的窗口。

结业典礼上,没有鲜花和隆重的颁奖,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庄重的“出师”仪式。学员们向导师行谢师礼,导师则赠予他们一句临别箴言。

林澈看着眼前这十二位已然脱胎换骨、眼中闪烁着自信与使命光芒的“洋弟子”,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颗颗被点燃的、充满生命力的火种。

这些火种,即将撒向世界的不同角落。他们将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结合当地的智慧与需求,让中医药以更加多元化、本土化的形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不再是简单的“走出去”,而是真正的“融进去”。

薪火相承,其光必广。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篇章,因这一批深得其“魂”的国际传承者的出现,翻开了全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