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青史照山河 > 第117章 秦地秋收核税册,魏陇创“竹牍记税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秦地秋收核税册,魏陇创“竹牍记税法”

处暑的秋阳斜照泾阳的税核站,秋收核税册旁新添了三副用于登记田亩的木刻税牌——这是陈丈昨日刻制的,牌面刻着“田主姓名”“亩数”“应缴粮”,对应不同农户,可快速核对缴税信息。按《商君法·田律》“处暑后‘需逐户核验缴税足额,缴税需‘按亩核算(每亩缴粟三斗)、税册需‘字迹清晰(无涂改、无漏记)’,允许‘以物抵税(缴布二匹抵粟一石)’,失职者补核税册三十日’”,核验站还摆着青铜粮量(秦制一石容200升,刻“官用”印记)、竹制税筹(每筹代表一斗粟,用于计数),旁边堆着三捆用于装订税册的麻绳,另有两瓮用于修补税册破损的糨糊——这是陈丈按古法调制的,黏性强且防虫蛀,比普通面糊耐用。 赵承的青骊马刚停在税核站旁,就见税吏陈丈举着一本涂改斑驳的税册跑过来:“赵客卿!韩大夫家的三十亩田,不仅没按亩缴税,还把官府发的木刻税牌私藏起来,用墨笔随意涂改税册,昨夜核税时发现他少缴粟五十石,却在税册上伪造‘足额缴纳’的记录!俺们村的税吏连夜核对税筹,指缝都磨出了茧,他却让佃户去运私粮,太不像话了!” 顺着陈丈指的方向,赵承看见旧贵族韩儋正指挥家奴把私藏的木刻税牌往马车上搬,税册上“每亩缴粟三斗”的字迹旁,还留着未干的涂改痕迹。“韩儋,《田律》明载‘缴税需按亩核算、税册不得涂改,少缴粮需补足并加缴一成补偿’,你家少缴五十石,税牌全被私藏,再不管就要按律追责!”赵承翻身下马,拿起税册比对青铜粮量——按册中亩数应缴粟九十石,实际仅缴四十石,与税册记录严重不符,“再说你私藏三捆麻绳,连农人们修补税册的糨糊都被你家佃户挪用,这哪是缴税,分明是欺瞒官府!” 韩儋摇着蒲扇,扇面上沾着的粮糠簌簌掉落:“客卿有所不知,我家佃户忙着运私粮,哪有功夫核税?再说这税册涂改几处也不碍事,等运完私粮再补税也不迟!”他话没说完,陈丈突然将自家的税牌与税册对应展示——税牌亩数、应缴粮与税册完全一致,又取过税筹:“韩大夫,你看俺家‘税牌对税册、税筹计粮数’,这才是合规缴税!去年你家欠税,还是俺们帮着补缴的,今年咋还敢私藏税牌?” ## 一、主线:赵承督核税册,韩儋创“糨糊补册法” 赵承让人取来青铜粮量与税筹,在韩儋家的税粮堆核查:“你家三十亩田应缴粟九十石,实际缴四十石,少缴五十石;三副木刻税牌需立即归还;涂改的税册需重新誊写,赔偿农人种糨糊损失两瓮!”他又让人检查税册完整性——韩儋家的税册缺页三张,而陈丈家的税册装订整齐、无涂改,“这税册残缺不全,根本无法核对,你这是故意销毁缴税凭证!” 陈丈趁机演示秋收核税的“三步创新法”:“第一步核田,用木刻税牌核对田主亩数,确保无漏报、无多报;第二步计粮,按青铜粮量逐户称量缴粮,用税筹记录数量,一斗对应一筹;第三步订册,将核对无误的缴税信息誊写在竹牍税册上,用麻绳装订成册,破损处用糨糊修补。俺们村今年核了五十户税,用了十副税牌、百根税筹、五十捆麻绳,没一户漏缴,就是按规矩来的!”说着他掏出自家的缴税凭证,凭证旁还附着一根税筹样本,“有这凭证,冬藏时可优先申领官府防冻草帘,你少缴私藏,以后再想申请贷种都要受限!” 韩儋看着税册上的实测数据,又看陈丈满是老茧的手,脸色终于变了:“那……那我现在补税还来得及吗?佃户那边……”赵承让人搬来三捆麻绳、两瓮糨糊、三副木刻税牌:“现在补还来得及,需补足五十石粟并加缴五石补偿、重新誊写税册,私藏物资归还官府,另外教你个‘糨糊补册法’——用糨糊混合少量草木灰,修补税册破损处,晾干后再用墨笔补写缺失内容,比单纯用糨糊修补更防蛀、更耐用。” 午后,韩儋亲自帮着补税订册,佃户们则跟着陈丈核对税牌,韩儋看着重新装订的税册字迹工整,低声道:“之前是我贪利少缴,差点违律,以后肯定按实缴税。”赵承趁机在税核站旁立起“秋收核税示教牌”,新增“木刻税牌用法”“税筹计数法”“竹牍税册装订图”,旁边标注“每五日查一次税册,发现涂改需立即重核”。他在税册批注:“处暑核泾阳秋收税册,韩儋私藏税牌、失职缴税,督其补税并赔偿,教糨糊补册之法。”这行批注后来被赵珩整理东汉藏书时发现,旁注“战国秦秋收核税创新法,见睡虎地秦简《田律》附册”。 ## 二、支线·孟姬:魏陇缴税避苛吏,创“竹牍记税法”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的缴税点旁,孟姬正带着农妇们用糨糊修补税册。按李悝“尽地力之教”,“秋收缴税需‘官府提供核税工具、指导记税法,小吏不得额外索要‘核税费’”,可负责核税的小吏宋九却抱着青铜粮量说:“要借工具、学记税,每户得帮着修官府谷仓,不然不准缴,税册丢了别怨我!” “宋吏,《法经·田律》说缴税是民应尽之责,官府需提供便利,不能额外派活!”孟姬拦住他,举起自家装订整齐的税册——字迹清晰、无涂改,“你这粮量都是变形的,还要人修谷仓?俺们王婆家的十亩田,按亩该缴粟三十石,她男人还在修鸿沟运河,全家就靠她缴粮,你这不是逼她难吗?” 宋九把粮量往地上一摔:“县府说谷仓要加固,让大家搭把手,也是为了储粮安全,咋就不行了?要么修仓,要么别缴!”王婆抱着刚装好的粟袋,眼圈泛红:“俺家去年因税册丢失多缴了五石,今年说啥也要护好税册,哪有功夫修仓?去年你家缺麻绳,还是俺们匀给你的,今年咋还刁难人?” 孟姬突然想起外婆教的“记税窍门”,结合近日核税经验,创出“竹牍记税法”:“大家别等官府工具了!咱们用竹牍逐页记录‘田亩数、应缴粮、实缴粮’,每页末尾画‘√’确认无错,再用麻绳装订成册,比纸册更耐用、更防蛀!”她带着农人们动手:壮丁们削制竹牍、妇人们誊写记录,孟姬则教王婆“记税要诀”:“竹牍边缘刻小槽,麻绳穿过小槽装订,避免税册散页;每缴一斗粮,就在对应竹牍旁放一根小木棍计数,确保不多缴、不少缴,比官府的税筹还直观!” 宋九看着农人们用竹牍记税的税册,王婆家的缴税记录清晰无误,又看自己怀里没人要的变形粮量,脸涨得通红。他悄悄让人把新粮量、竹牍与麻绳搬到缴税点:“之前是我不对,这些物资先给你们用,谷仓也不用修了,要是缺糨糊,我再去县府申请!”孟姬笑着接过竹牍,教大家“竹牍刻槽法”:“每块竹牍左右各刻一个小槽,麻绳交叉穿过,装订后既牢固又方便翻阅,比无槽竹牍耐用三倍。”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议核税新规,纳入“民间记税法”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份核税报告。卫鞅指着秦地的核验记录:“韩儋私藏税牌、失职缴税,虽非恶意,但也说明核税监管有漏洞。去年因税册问题,秦地漏收粟百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淳于越摇着蒲扇,翻开孟姬的“竹牍记税”记事与赵承记录的“木牌核税”法,眼前一亮:“卫客卿,魏地孟姬的‘竹牍记税’、秦地陈丈的‘木牌核税’,都是民间摸索出的实用法子!《孟子》云‘有恒产者有恒心’,若官府能把这些民间记税、核税法纳入秋税规范,再让农户代表参与监督,既能保证税粮足额,又能减少税册纠纷。” 赵承这时推门而入,把“秦地木牌核税”与“魏地竹牍记税”的记录递过去,还带了一份用竹牍记税的样本:“臣有一议,可设‘秋收核税双保制’:其一,秦地设‘核税指导站’,每乡派两名老税吏教‘木牌核税法’‘糨糊补册法’,失职者补核税册并加罚;其二,魏地设‘记税便民点’,官府提供竹牍、麻绳,推广‘竹牍记税法’,小吏派活者调离,贫户缺粮可申请‘以物抵税’延期。” 卫鞅看着记录上“韩儋补税”“宋吏送物资”的记载,又拿起竹牍样本查看耐用度,点头道:“双保制可行!还要把‘木牌核税’‘竹牍记税’写入《田律》附册,让各地学习;另外规定,核税时必须有农人与税吏共同签字,再出现私藏物资、刁难农户,小吏直接革职,贵族需公开致歉并加倍补偿!” 淳于越起身作揖:“善!秋税是国之根本,官府多听民间智慧,多做实事,税粮能收足,农人能安心,这才是变法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