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靠卖猪头肉养活儿女 > 第182章 一句警告,众人胆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2章 一句警告,众人胆寒

赵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两个人的回答,都超出了他的预期。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些可用之人。清风寨的“人才荒”,终于要被缓解了。

“很好。”赵衡的声音带着赞赏,“从明日起,你们几人,就先跟着我,熟悉山寨的各项事务。我自会安排给你们具体的差事。”

流民们听到赵衡的话,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惊喜。他们没想到,仅仅是说了几句话,就能得到这样一份天大的机缘。一两银子啊!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相互对视,仿佛做了一场美梦。

赵衡看着他们那副样子,心里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要的,不只是几个会写写算算的账房先生,而是能真正理解他要做什么,并能独当一面的人。

他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下来。

“但有件事,你们必须记在心里。”

“山寨里的事,无论是作坊的机密,还是人员的调动,都属于最高等级的秘密。谁要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不小心说了出去……”

赵衡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那股无形的压力,让所有人都打了个冷战。

众人心头一凛,连忙点头如捣蒜,谁也不敢把这话当成耳旁风。

“明月,你把院子里的炭火再拨旺些,给他们倒几碗热水。”赵衡转头对澹台明月说道。

澹台明月会意地一笑,起身去准备。温暖的炭火,滚烫的热水,这些细微的举动,却让这些饱经风霜的流民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知道,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一个真正把他们当人看的地方。

翌日清晨,李清、王远等几名被赵衡选中的人齐聚在赵衡的小院。他们换上了山寨分发的干净粗布衣服,虽然款式简单,但穿在他们身上,却显得精神了许多。一夜之间,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流离失所的难民,变成了清风寨的“管事”。这份巨大的转变,让他们既激动又忐忑。

赵衡看着他们,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知道,这些人虽然有了一些基本的学识和管理能力,但要真正融入清风寨,并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学习。

“从今日起,你们的任务,就是熟悉清风寨的运转。”赵衡开门见山地说道,“李清,你先跟着我,负责整理作坊和矿区每日的物资出入和人员的安排。王远,你负责协助明羽,管理流民的安置和新兵营的物资发放。其他人,我也会根据你们的特长,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李清和王远连忙应下,他们知道,这是赵衡给他们的“试用期”。如果表现不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差事,随时都可能化为泡影。

赵衡带着李清,首先去了炼钢作坊。李清看到高炉喷吐的火焰,以及堆积如山的铁矿石和焦炭时,眼中充满了震惊。他从未见过如此庞大而高效的生产场景。他原以为山寨不过是小打小闹,没想到清风寨竟然有如此规模的作坊。

“李清,这里是炼钢作坊。”赵衡指着账本,向他解释道,“每日有多少铁矿石和焦炭入库,有多少钢锭出库,工匠们的考勤,以及所需的工具损耗,这些都需要你来一一记录,并且要定期核对。”

李清接过厚厚的账本,心中压力倍增。这些数据庞大而繁杂,远超他过去管理一个小商铺的经验。但他深知这是他展现能力的机会,便一丝不苟地跟着赵衡,仔细询问每一个细节。赵衡则耐心地为他讲解炼钢的流程,以及各种物资的用途和价值。他知道,只有让他们真正理解了这些工作的意义,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中。

随后,他们又去了制糖作坊。这里的甜香和繁忙,与炼钢作坊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周老实向李清详细讲解了甘蔗的入库、压榨、熬煮、提纯等环节,以及活性炭和糖蜜的用量和产出。李清一边听,一边奋笔疾书,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而另一边,王远则跟着澹台明羽,深入到流民营地和新兵营。他负责清点每日新增的流民数量,记录他们的姓名、籍贯、年龄,并根据赵衡的指示,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营地。在新兵营,他还要负责核对新兵们的训练伙食和装备发放,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

王远在管理地主家的庄园时,也曾处理过类似的事务,但新兵营的规模和复杂度,依然让他感到有些吃不胜任。他发现,流民们虽然被赵衡的承诺所吸引,但有些人仍然心存疑虑,甚至会尝试偷奸耍滑。他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心思去管理和协调。

“明羽头领,今日新来的流民中,有三人在分发伙食时,试图多领取一份,已经被我制止。”王远向澹台明羽汇报着今日的发现。

澹台明羽听了,眉头一皱:“哼,这群刁民!告诉他们,清风寨的规矩森严,再有下次,绝不轻饶!”他骨子里还是带着一股悍匪的狠劲。

王远则思考了一下,说道:“二当家,小人以为,与其直接惩罚,不如先将规矩立得更加明确。比如在分发伙食时,可以在每人碗里做一个标记,或者派人专门监督。这样一来,也能让众人心服口服。”

澹台明羽闻言,有些意外地看了王远一眼。他没想到这个文弱的管家,竟然能提出这样的建议。他原以为读书人只知道死读书,没想到竟也能想到这些实际的办法。

“嗯,你说的有道理。”澹台明羽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以后这些规矩,你多帮我盯着点。”

王远见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心中不由得一喜。他知道,这是赵衡给他机会,也是他赢得澹台明羽信任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赵衡每日都会亲自带着李清,巡视各个作坊和矿区,将清风寨的运作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李清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他不仅能准确记录数据,还能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

例如,在糖作坊,李清发现不同批次的甘蔗,其含糖量似乎有所差异。他向赵衡提出,是否可以在甘蔗入库时,先进行简单的检测,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制糖的品质和效率。赵衡听了,眼前一亮。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人才,能够主动思考,提出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