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 第355章 这场风波不过是开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5章 这场风波不过是开端

“给我追回来!”

朱棣怒吼而出,声震四野。

副将尚未反应,朱棣已转身下令。

“速召耿璇前来见我!”

“所有涉事人员原地禁足,军医全力施救,封锁现场,不得放走一人!”

“遵命!”

传令兵疾驰而去。

副将却仍立在一旁,欲言又止。

“还有何事?”朱棣眉头紧锁。

眼下局势已然险峻,若再有坏消息传来,他恐怕不得不启用那最终手段。

可那一招,代价沉重。

“目前仅四座商镇受控,百姓多非我族。瘟疫如猛兽,一旦蔓延开来,唯有断然处置,方能止损。”

朱棣内心沉甸甸的。

而那副将,忽然想起一事,声音发颤。

“王爷……还有一事……那一万伤卒……”

“此前与也速迭儿交战所留的伤员,全数集中于此地。重伤者早已不治,但轻伤将士一直在此维持秩序,如今……如今全都暴露在疫区之中……”

“你说什么?”朱棣心头猛然一沉。

“伤兵营竟全在这儿?”

他这才记起,当初建镇时为保安全,便调遣一批无需上阵的轻伤兵士驻守此地。

一则可安心养伤,二则遇乱可立即弹压。

“糟了!”朱棣暗道。

他深知,此类阴毒手段最易在伤病之中爆发。

虽不知其理,但过往战例早已屡见不鲜。

“全力救治,不得延误!”他厉声下令。

“本王亲临此地,坐镇四镇,哪怕天崩地裂,也绝不能让瘟疫扩散一步!”

“是!”

接下来的事态发展。

朱棣并未预料到事态竟会如此严峻。

一日之后,耿璇率领北平卫,在营寨外围步步设哨,严密布防。

当他踏入营地时,看见朱棣彻夜未眠,目光凝重。

还未及行礼禀报,一则惊人的消息传来,令他脊背发凉!

营中已有数十人聚集。

他们衣着朴素,却面露焦急,来回踱步。

这些人看似寻常百姓,实则皆为商贾。

大明律法严禁商人着锦绣。

耿璇一眼便识破其身份。

正当他心生疑虑,不知这些商人因何现身军营之际。

“王爷!”

“两万多头牛、七万多只羊,全没了啊!”

“这可是第一批货物,价值几十万两白银!”

“我们响应朝廷号召,前来北地开市互贸,与牧民交易。”

“可不能让我们血本无归啊!”

朱棣眉头紧锁:“敌寇行此卑劣之举,实属无奈。”

此次疫病爆发于四大商贸枢纽。

初期互市已收六万头牛、十三万只羊,另含大量战马。

部分牲畜已沿新辟商路运往内地。

可如今突遭变故,损失难以估量。

朱棣虽迅速下令封锁消息、暂停运输。

但此举也使得朝廷推行的“以贸代战”之策戛然而止。

他深知,一旦中断。

牧民便无法切身感受到“畜牛羊胜于养战马”的利益所在。

此前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眼前这群商人,正是为此事而来。

“诸位随我军往来边市,早已获利颇丰。”

“此次损失,本王愿承担一部分。”

“余下部分,并非由尔等赔付,而是从后续互市中逐步补还。”

“此祸乃外敌所引,非我境内之过。”

“当此之时,你我应携手并肩,共御外患。”

灾祸骤至,无人愿见。

燕王言辞恳切,少有地放下威仪。

可他心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安。

互市停摆,国策受挫。

朝中势力必起波澜,局势愈发复杂。

“究竟是谁……”

“竟想出这般狠毒之计?”

“将病畜尸首投入水源,污染水道。”

“硬生生毁掉这条安稳边疆的良策。”

想到此处,朱棣眼中寒光闪动。

“接下来……”

“那些藏在暗处的残党,恐怕也要出手了。”

念头刚落。

前方商贾依旧喧闹不止,不断索求更多利益,仿佛永无止境。

“贪得无厌者,终将自食其果!”

“本王的容忍,不会无限延续。”

“若真以为此行吃亏——”

“那便由本王亲自列一份名册,愿得补偿者,朝廷自会批复。”

“但凡随军同行之商旅,货物须尽数登记核查。”

“自今日起,名录之外之人,乃至各大行会。”

“不得再入北境半步!”

“违者,莫怪刀剑无情!”

望着那些仍喋喋不休、面露怨色的商人,

朱棣眉心紧锁,怒意渐盛。

他不再多言,挥手间铁骑出动,震慑全场,混乱顷刻平息。

可他心里清楚,这场风波不过是开端。

后续波澜或将蔓延至京城,再加上北元残部蠢动未定……

种种征兆交织在一起,像极了风暴降临前的寂静。

......

同一时间,也速迭儿营地之内,气氛截然不同。

篝火映照笑脸,酒肉飘香,帐内满是畅快谈笑。

“果然是中原高官,手段毒辣!”

“这一步棋,既能乱敌阵脚,又能借力打力,连我也拍案叫绝。”

“啧啧啧,妙不可言!”

“先祖曾留下训诫:对南朝之人,哪怕放走一条狗,将来也可能反咬其主。”

“如今看来,这话当真不假。”

也速迭儿抚掌大笑,目光扫过帐中众人。

若是有大明旧臣在此,定会震惊失语——

此刻盘踞于这草原王帐中的,不只是蒙古骑兵。

还有几位身份隐秘、却备受礼遇的“宾客”。

其中数人站立角落,神情谦卑,嘴角含笑,分明是一副讨好姿态。

而随着也速迭儿话音落下,所有人的视线,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一位老者身上。

此人长须垂胸,气度儒雅,举止间尽显文士风范。

正是昔日大明礼部尚书——赵茂!

不对。

更准确地说,如今他化名为:黄子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