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才这一番风波,反而让吴记豆腐的名声更响了。

不少原本不知道吴记豆腐的人,也都好奇地围过来想要尝尝。

“给我来两斤!”

“我要三斤!”

“剩下这些我全要了!”

摊子前顿时又热闹起来,比之前还要红火。

黎巧巧和吴涯相视一笑,继续忙碌起来。

更让人惊喜的是,不久后,三家县里有名的酒楼都派了伙计前来,说是听说吴记豆腐味道独特,要订下每日二十斤的长期订单。

“我们东家说了,要是客人反应好,以后还要加量呢!”一个酒楼伙计一边等着取货,一边笑着说道。

黎巧巧记下订单,承诺一定准时送货。

她心里明白,这一定是昨天她主动上门推销的结果,如今终于见到了成效。

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豆腐和豆芽都销售一空,连预定给酒楼的份都差点被抢光。

黎巧巧摸着沉甸甸的钱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收摊子的时候,黎巧巧注意到如意一直站在不远处,虽然依旧面无表情,但眼神中似乎少了几分戒备。

当她将最后一块预留的小豆腐递给如意时,这次如意没有躲闪,而是默默地接了过去。

“明天要多准备一些豆子了。”黎巧巧盘算着。

吴涯点点头:“嗯,我回去就泡上。”

黎巧巧送完酒楼的货,粗略估计了一下。

这三家酒楼每日就要六十斤,再加上零售的,家里那点家伙什都快不够用了。

“这位娘子请留步。”

黎巧巧回头,见是个穿着体面的中年男子,面带笑容朝她走来。

这人衣着不算华丽,但料子都是上好的,腰间挂着一块玉牌,看着像是大户人家的管事。

“您是?”黎巧巧保持着警惕,面上却带着微笑。

“鄙姓于,是于氏商行的管事。”男子拱手一礼,态度谦和,“刚才在集市上尝了娘子的豆腐,味道确实独特。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黎巧巧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心里揣测着对方的来意。

于氏商行在如意县是数一数二的大商号,据说生意遍布附近几个州县,这样的人物找上她这个卖豆腐的小贩,实在让人意外。

“于管事有话不妨直说,我这边还要赶着回家准备明天的货。”黎巧巧委婉地拒绝了邀请。

于管事也不强求,笑道:“既然如此,我就直说了。我们商行对娘子的豆腐很感兴趣,想以五十两银子买下配方,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五十两!黎巧巧心里一惊,这可不是小数目,够普通农家好几年的开销了。

但她很快冷静下来,这配方是她和吴涯在这陌生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绝不能轻易卖出去。

“多谢于管事看重,只是这配方是家传的,不便出售。”黎巧巧摆了摆手。

于管事似乎早有预料,并不气馁,又提出第二个方案:“既然娘子不愿卖配方,那我们换个合作方式如何?由娘子供货,我们商行负责销售,利用我们的渠道将豆腐卖到附近几个县。价格上好商量,必定不让娘子吃亏。”

这时,吴涯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朝这边走来。

黎巧巧赶紧朝他招手,低声将刚才的谈话简单说了一遍。

吴涯听完,对于管事拱手道:“于管事的好意,我们感激不尽。只是合作的具体细节,还需仔细商议。”

于管事见这对年轻夫妻遇事沉着,眼中闪过赞赏之色:“既然如此,咱们找个清静地方细谈如何?”

这次黎巧巧没有拒绝,三人来到集市旁的一家茶楼。

于管事要了个雅间,点了一壶普通的绿茶。

“不知,二位对合作有何想法?”于管事开门见山。

吴涯与黎巧巧对视一眼,缓缓道:“合作可以,但我们有几个条件。第一,价格必须公道;第二,供货量要根据我们的生产能力来定;第三,需要预付一部分押金,确保合作的诚意。”

于管事闻言,笑道:“小兄弟考虑得十分周全。价格方面,市面上豆腐一般是五文一斤,我们出六文,如何?”

黎巧巧心里快速盘算,零售卖八文,批发给酒楼是七文,这位于管事出六文,看似合理,但考虑到大批量生产的成本降低,其实,还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于管事,我们的豆腐用料讲究,工艺复杂,六文实在太低。”黎巧巧开口道,“如果真心合作,七文一斤,我们可以保证品质。”

于管事沉吟片刻,终于点头:“七文就七文。那每日供货量,暂定一千斤,如何?”

一千斤!黎巧巧和吴涯都吃了一惊。

这个数字远超他们的想象,几乎是现在产量的十倍。

吴涯很快冷静下来:“于管事,一千斤不是小数目,我们需要时间扩大生产。而且,如此大的订单,贵商行应当表示诚意,预付一部分押金。”

于管事眼中精光一闪,似乎对这对年轻夫妇更加欣赏了:“预付多少?”

“五十两。”吴涯不慌不忙地说,“合作期限一年,这一年里,贵商行在如意县只能从我们这里进货。”

一场谈判下来,最终达成了协议。

于氏商行以七文一斤的价格每日采购吴记豆腐,预付五十两押金,合约一年,如意县内独家销售。

签完合约,于管事取出五十两银票放在桌上,笑道:“合作愉快。三日后,我们会派人到府上取第一批货。”

路上,黎巧巧摸着怀里的银票,仍觉得有些不真实。

早上还只是个摆摊的小贩,转眼间就接下了每日一千斤的大单子。

“一千斤豆腐,咱们做得出来吗?”黎巧巧有些担忧。

吴涯倒是很冷静:“一口吃不成胖子,刚开始肯定达不到这个量。但有了这五十两,咱们可以添置工具,雇人帮忙,慢慢扩大生产。”

天色擦黑,牛车吱呀吱呀地走在回村的土路上。

黎巧巧靠在车辕边,盘算着明天要送多少豆腐到于氏商行。

吴涯坐在她身旁,闭目养神,但耳朵却微微动着,注意着四周的动静。

如意蜷在车尾,像只警惕的小猫。

车子刚钻进树林,突然从道旁窜出十几个蒙面大汉,手持棍棒和砍刀,一下子就把路给堵死了。

“站住!把车和货留下!”为首的那个壮汉吼道,声音粗哑。

黎巧巧心里一紧,下意识地往吴涯身边靠了靠。

她注意到这群人虽然蒙着面,但衣服都半新不旧,手里的家伙也都是正经兵器,不像普通劫道的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