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能是好久没有睡炕了,睡得很踏实,你昨晚睡得还好吗?”

柳芸揉了揉自己的脖子。

梁少斌默默收回视线,眼神一言难尽,“挺好的。”

柳芸看他神色不自然,有些惊讶,可也来不及追问,因为吃过早饭后,大家又要张罗着赶路回城了。

跟决心留在山里的那些人挥手告别后,大家就收回依依不舍的目光,背着行囊扭头走进了山野中。

跟当初他们背着行囊到这里一样,不过心境完全不同。

当初进山只为本条活路,眼下出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跟大家复杂的心情相比,柳芸淡定了许多。

只不过一路上每次目光扫到梁少斌身上都觉得有些奇怪,可也说不上来到底是为何。

眼下人多眼杂,大家也都急忙赶路,梁少斌更是一会儿带路,一会儿维持秩序,柳芸只能暂时按下不提。

好容易上了船,柳芸就带着阿哲跟大嫂跟依依坐在了船舱里。

至于梁少斌则是要在外头张罗行程,而且因为大家带的东西多,船十分的拥挤,自然是碰不上面的。

还好大船最终还是把所有人的行李都装上,也终于要出发了。

一路上柳芸只能在一个地方坐着,没法子来回走动,因此无聊得紧,只能跟大嫂聊聊天,逗逗孩子。

孟小娥看她这么喜欢小孩,也在她耳边小声打趣。

“昨天你大哥还在问三弟你们啥时候要个孩子呢,既然你俩都喜欢孩子,也是时候考虑一下了。”

大嫂的话,就像一道惊雷在柳芸耳边炸开。

然后就想起昨天晚上临睡前梁少斌问她要不要生孩子练练手。

当时她是咋回答来着?

她说不用自己生也能练。

而且说完后还不等梁少斌回答,也可能是自己没听见,然后就自己睡了过去。

柳芸突然觉得有些尴尬。

难怪早上梁少斌瞧着那么奇怪呢,现在想来那眼神里分明是幽怨啊。

梁少斌是不是觉得自己不肯啊?

想到这儿,柳芸下意识地朝着船头的男人看了一眼。

就见梁少斌神色如常地跟村长在说着什么,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

可还没来得及庆幸,突然就见他朝自己看了过来。

四目相对,柳芸只能硬着头皮对他招了招手,然后挤出一丝不那么心虚的笑。

旁边的大嫂见了抿唇偷笑,“三弟妹,你跟三弟感情真好,真让人羡慕。”

柳芸干笑扯了扯嘴角,“是……是吗?大哥大嫂感情才好呢。”

说完,立刻转移话题,跟她聊起城里的情况。

就这么煎熬了一路,好容易到了江都府,柳芸才松了一口气。

她一手牵着哲儿,一手扶着抱着依依的大嫂,慢慢往甲板上走。

村里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江都府,因为从小就听去过江都府的人说了无数遍,大家心里都对江都府充满了期待。

结果刚到码头,人还没下船就被破败的城门吓了一跳。

“这就是江都府啊?”

梁青水笑着解释,“是啊,这城门是打仗时弄的,如今正在修呢。”

大家看见破败不堪的城墙,都有些后怕。

从这城墙的损毁状态都能想象到日军攻打时有多激烈。

“天杀的,咋能把城墙打成这样呢?”

“还好把乱军赶跑了,不然的话这些人真的进了城,后果不堪设想。”

等船一停稳,赵远坤就带着等候在此的军营兄弟们过来接应。

知道他们东西多,还让人准备了不少的板车帮忙拉行李。

大家从梁少斌嘴里知道那人就是守城的将领赵远坤,纷纷吓得赶紧叩拜。

“草民见过赵将军。”

赵远坤也被大家这阵势吓了一跳,赶紧拉住前头的人。

“不用客气,大家一路辛苦了,等进了城我摆宴替大家接风。”

大家受宠若惊,只一个劲地说“不敢”。

实际上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自己家到底分在什么地方。

还不等进城门,村长鼓起勇气说出了大家心中的疑问。

“赵将军,这红薯苗不能久放,我们还是趁着天黑之前赶紧把红薯秧插下去吧。”

这话一出,大家赶紧附和。

“是啊,这红薯秧可不能放久,放久了就活不了。”

赵远坤惊讶地看了一眼梁少斌。

就听见他道:“劳烦赵将军派人帮忙把女眷的行李送到城里去,我带人先去地里。”

赵远坤也知道大家种地很着急,却没想到会这么急。

人都走到城门口了,突然说要下地插秧去。

但一想到这红薯可是百姓未来的希望,他也不敢怠慢了。

立刻派人推着板车进城把行李送到各家各户,也让女眷们先安顿下来。

然后又亲自带着士兵跟着大家一起下地帮忙。

“天色不早了,我带着兄弟们一起去帮忙插红薯苗,虽然不会,可好歹能帮忙培培土,大家一起干也能快一点儿。”

村民们听了这话,纷纷看向梁少斌。

大抵是觉得让赵将军带着士兵一起帮忙下地干活儿,不太合规矩。

梁少斌却坦然地点头。

“耕种之事最要紧,那就一起去吧。”

话音落下,站在柳芸身边的小哲儿也跑了出来。

“我也是男人,我要一起去下地。”

这句话一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柳芸没法子,只能叮嘱梁少斌跟赵远坤照看好肖哲。

然后就带着大嫂跟依依他们先往家里去了。

见到三人赶来的陈氏跟梁杏花高兴得不行了。

一路上不是在问孟小娥这段时间的情况,就是在介绍城里的情况。

大嫂孟小娥在街上看了一路正在休憩的残垣破壁,本来对新家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

只求是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就行,让一家子住得安稳就不错。

谁知进了门才发现家里的宅子居然比她想象的大户人家的宅子还要好。

里面打扫得窗明几净,里里外外都收拾得舒服妥帖。

孟小娥直接赞不绝口。

等看见一家三口住的卧房后,更是有些受宠若惊。

趁着孟小娥跟陈氏收拾行囊的工夫,柳芸和梁杏花就去做饭了。

下午的时候,陈氏已经把汤炖上了,再简单炒两个菜,煮点面条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