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市井娇厨 > 第208章 软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本章末尾章节说有重要通知,请各位宝子们先看通知,再阅读本章~

----

“似乎是说韩娘子的儿子儿媳出了什么变故,只留下她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

“至于旁的……我也就不知道了。”

“是不知,还是不想说?”林勇瑞似笑非笑。

他这几天,一直在从各方面打听有关韩氏的事情。

有的人会侃侃而谈,而有的人便会像这位薛掌柜一样,看似回答,却又像什么话都没说。

“当真是不知道。”

薛掌柜笑了一笑,看向林勇瑞,“我这是开铺子做生意的,只看绣品质地,不问绣娘私事,这也是规矩。”

“不过客官只是买绣品,这绣娘身份如何,也是不碍事的。”

薛掌柜有些担心眼前这位客人,会不会在意韩氏与白春柳家中亲人尽亡的事情,而不买绣品。

林勇瑞明白薛掌柜只是担忧生意,并非刻意不想回答,便扯了扯嘴角,“这是自然,只看手艺就是。”

“那我就,要这两方帕子吧。”

能拿到帕子,也算是这番打听有所收获。

林勇瑞从那一堆东西里面,挑了两方帕子出来。

这两方帕子,一方是韩氏绣的,另外一方,则是白春柳的手艺。

两方帕子用的材料差不多,但卖价却有区别。

薛掌柜给了一个自认十分合理的价格。

林勇瑞没有讨价还价,拿了钱袋子来付钱,又将那两方帕子整整齐齐地叠了起来,揣到怀里面。

看起来,对这两方帕子十分看重。

薛掌柜却觉得这种状况颇为常见。

毕竟这男子来买帕子,多数是要送给女子,这般珍视的行为,看重的其实不是帕子本身,而是那位女子。

而眼前这位男子已是年过三十,还能这般珍视的女子,大约是对方的娘子?

这样重情的男子,倒是不多……

薛掌柜感慨了好一阵子,眼看夜色渐渐浓重,应该也没什么客人上门,便继续整理货品,准备闭店。

林勇瑞则是揣着帕子,往石头巷附近走。

但没有进门,而是在附近寻上了一个小食摊,坐了下来。

食摊售卖的是梅花汤饼。

以冬日收集到的干梅花去尘洗净,开水浸泡出的汤汁,加以一定的檀香粉末来和面,再用模具压制成五瓣梅花的薄饼,煮熟后盛入鸡汤碗中。

鸡汤清淡美味,梅花饼更是清香十足,自带清雅高洁之感。

这种连名字都带着浓浓雅致气息的吃食,是许多文人雅士的最爱。

只是市井街头,文人雅士有限,更多的是想要滋味鲜美,量大管饱的寻常百姓。

也因为此,这个摊位上的客人并不多。

因此,在林勇瑞坐下要了一份梅花汤饼后,售卖汤饼的妇人满脸堆笑地应声,“客官稍等,梅花汤饼马上就好。”

“不急。”

林勇瑞抬眼打量了一番,见四周无人后,将自己坐的位置,挪到了距离灶台最近的地方。

“客官这是……”

“问娘子打听些事情。”林勇瑞说着话,将一摞铜钱放到了桌子上面。

粗略看去,这一摞铜钱有二十来个。

而一碗梅花汤饼,售价是十二文。

多余的钱自不必说,是这打听事情的酬劳。

妇人当下笑得眉眼都不见,慌忙将那些铜钱一把抓了起来,“郎君请问,我定知无不言。”

“这石头巷里面做绣活的韩娘子,娘子可认得?”林勇瑞问。

“认得,认得。”妇人连连点头,“我在这里摆摊卖汤饼已是有些年头,对这一片颇为了解,自然是认得韩娘子的。”

“既然认得,那你说说看,这韩娘子是何时到的这石头巷居住,她的儿子儿媳是怎么回事?”

妇人笑意更浓,“郎君问我,那便是问对人了,我家汉子从前就是给庄宅牙行牵线的,这韩氏在石头巷置宅,还是我家汉子给介绍的呢!”

“这韩氏置宅,是六年前的事情,置宅的时候,带着她那两三岁的孙女儿一并来的。”

“韩氏当时身着粗布衣裳,人看着也狼狈的很,我家汉子只当她是开玩笑,又或者是刚刚从外地来的不懂汴京城这里的宅院行市,当这汴京城的宅院跟萝卜白菜一样便宜,本是不想搭理的。”

“可这韩氏却从身上拿了好几块金子出来,合起来可有不少的钱,买宅子时都没从解库贷,一口气付了全价呢。”

“当时我们还议论过,说这韩氏看着并不富裕,哪里来的这般多的银钱?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不妥,我们需要不需要报官。”

“结果那韩氏落下脚后,便开始去铺子里接绣活,我们一瞧她绣出来的绣品,还有铺子开的高价,当下便明白她的那些钱,都是靠卖绣品赚的。”

“换成金子,也是担心银两太多,路上携带不便而已,我们那,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头。”

“这韩氏也就在这石头巷里落了脚,一边接绣活儿,一边养孙女。”

“韩氏为人还算老实,并不多与人起争执,不过有些事儿也算的清楚,也是不肯吃亏,会吵嚷的人,平日也没人去惹她们。”

“至于郎君问的这韩氏儿子和儿媳的事儿,当时我们也问过,韩氏说的是儿子和儿媳外出去采山货的时候,遇到天下大雨,发了山洪,两个人都被冲走了,尸骨无存。”

“她因为这事儿伤心,也被族人埋怨天气不好还贪嘴山味,指使儿子儿媳出门,白白害死了小两口,在老家住不下去,便变卖了老宅和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儿,带着孙女来汴京城中谋生……”

六年前到了汴京城,孙女现在八九岁,旁人从未见过她口中的儿子和儿媳。

一切,都对得上。

再结合他这两日打听到的其他状况,整合到一起的话,他已是有了十成的把握。

可以肯定,这韩氏,便是常妈妈。

那个在六年前,本该葬身在一场大火中的故人。

他千想万想,却也从未想过,在千里之外的汴京城,竟然能够遇到故人。

而且这位故人,目前的日子过得不错。

拥有位置不错的房屋,颇为赚钱的营生。

最关键的是,拥有一个足够让他拿捏的软肋。

他以后的日子,也就变得有盼头起来。

好。

真好啊!

林勇瑞捏了捏手中已是有些瘪瘦的钱袋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而那滔滔不绝给林勇瑞介绍韩氏底细的妇人,见林勇瑞笑成这个模样,也是愣了愣神,“郎君这是……”

“无事。”林勇瑞再次拿了钱袋子出来,“再来一碗梅花汤饼!”

“好嘞!”

妇人乐开了花,立刻去忙碌起来。

两碗梅花汤饼陆续盛入碗中,端上了桌。

鸡汤醇厚,梅花饼清香十足……

好吃!

林勇瑞眯了眯眼睛。

日头初升,整个汴京城沐浴在阳光下,蒙上了一层金灿灿的薄光。

整个城池褪去了夜色的沉静,变得喧嚣且热闹。

街头巷尾,形形色色,许多人凑在一起,做些事情,聊些闲天儿。

而这聊天的内容,有些是关于康瑞轩被杀命案的。

“听说这康郎君死得极惨,身上皆是被那吴娘子刺的血窟窿,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好地儿。”

“这吴娘子,下手可真够狠的,不就是误诊了病情么,何至于如此?”

“误诊病情?若是寻常头疼脑热地也就罢了,偏生这康郎君看错病之后,抓错的药,让这吴娘子腹痛难忍,往后再无法生育了!”

“这吴娘子还不曾婚嫁,往后无法生育,自然是再也不能嫁了出去,这对于吴娘子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她如此恼怒,也是人之常情。”

“也是……只是可惜了那康郎君,平日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就因为这一次医术不精,结果……”

“哎,你别说,我听说这康郎君,之所以是热心肠,时常关心旁人,给旁人便宜价格,也是因为这康郎君不精医术,每每给人抓药,总是不大对症。”

“若是如此,怎地从前没人敢说?”

“因为他面上功夫做得好呗,使得那些人觉得占了康记药铺的便宜,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去讨公道,只能吃个哑巴亏。”

“对,我还听说,这康郎君的药铺生意之所以这般好,就是因为他给人抓药时,时常缺斤少两,药材分量不够,这病人的病也就好的慢,吃药的时间也就长上一些,这药铺自然也就能多赚上一些银钱。”

“照这么说,这康瑞轩还真是黑心的很,怪不得平日时常充好人,合着就是为了掩盖这种事?”

“这康瑞轩,死得不冤!”

“那是真不冤!”

“活该……”

这些流言,透过康家宅院的院墙,传到了康正业夫妇的耳中。

康家上下此时雪白一片,康瑞轩残缺不全的尸首,也已经放入棺材,明日入殓。

陈氏哭成了泪人,在棺材前面的火盆里面,不断地给康瑞轩烧着纸钱。

“我苦命的轩儿啊,你人都没了,外面那些人竟是还这般诋毁你,让你在九泉之下,如何能够安心?”

“轩儿放心,待你入殓,我一定出门,撕烂那些长舌妇的嘴,给你好好出气!”

陈氏骂骂咧咧,康正业却是眉头紧皱,“你说的这是什么话?”

“我说得不对吗,不该教训教训那些人?”陈氏怒喝,“你没听见他们都将轩儿和咱们康家编排成了什么模样,难不成咱们就这般忍气吞声,由着旁人污蔑?”

康正业怒目而视,“不让旁人说这些,难道要让旁人说实话,让整个汴京城的人都知道咱们轩儿是个私下哄骗女子清白的混蛋?”

有关康瑞轩的案子实情,开封府衙虽然并未对外公布,更是不曾声张,但康正业与陈氏却因康瑞轩死得凄惨,对吴冬儿杀害康瑞轩的动机有所质疑。

康正业与陈氏吵吵嚷嚷地到了开封府衙,要求左军巡院彻查康瑞轩被杀害的缘由,对吴冬儿动用极刑,为康瑞轩讨回公道。

开封府衙便告知了康正业与陈氏其中内情。

但说的时候,只说这也是看在康瑞轩还算是个医者的份上,保全他的些许清白。

毕竟这为医不善,一心为财,还是要比私、、通,奸银的名声好上许多。

至少他们老两口,还能在汴京城中活得下去。

康正业得知实情之后,震惊许久,人也在恍然间苍老了数岁,离开开封府衙时,比得知康瑞轩丧命时还要沮丧颓废。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康正业一想到这个事情,便是老泪纵横。

康家,怎地养出来了这么一个不肖子孙!

他们康记,也算是彻底绝后了……

康正业满面颓然,陈氏却不以为然,“轩儿生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咱们康家也是颇有家底儿,什么样的女子找不到,要去找那些乡野出身的丫头?”

“定是那些个贱蹄子上赶着讨好轩儿,想着飞上枝头变凤凰,蓄意勾引,咱们轩儿正值年少,血气方刚的,如何能抵得过贱人勾引……”

“闭嘴!”

“若是再说这样的话,便滚出康家!”

康正业喝止。

满面的颓然中,更是多了许多恼怒。

教导无方,上梁不正下梁歪,娶妻不贤祸三代!

都是这贼婆娘这般娇惯,害了康瑞轩一辈子,害了整个康家啊……

而街头巷尾谈论的第二件事情,则是有关王记馒头铺灌浆馒头的做法不够正宗的事情。

“属实没有想到,这王记馒头铺的灌浆馒头才是偷学旁人的。”

“都说贼喊抓贼,这从前只是听说过,眼下还真是见着了,这是瞧出来赵娘子的灌浆馒头才是最正宗的,担心旁人发现,这才想着先下手为强?”

“怪不得这赵娘子与那王记馒头铺无冤无仇的,王记馒头铺就突然发难,原来是因为这个。”

“这幸好赵娘子厨艺佳能力强,学得技艺多又好,这才能够一日一样吃食,用实际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否则赵娘子浑身是嘴,只怕都要说不清了!”

“好家伙,这年头,李鬼都敢直接害李逵了,还真是胆大包天啊!”

“咱们往后,可是不要去王记馒头铺吃馒头了,这种黑心腌臜的食肆,去了也是窝心!”

“也没那般夸张吧,咱们就是吃些馒头的寻常食客而已,这王记馒头铺和赵娘子两方打架,咱们跟着凑什么热闹?更何况,这赵娘子现在也不卖灌浆馒头了。”

“这赵娘子不卖灌浆馒头,还不是被那王记馒头铺给害得?再说了,这事儿看着小,可若是仔细想想也是骇人的很。”

“可不嘛,若是这王记馒头铺没半分影响,那往后岂不是旁人有模学样,偷学旁人手艺,再将真主儿给撵走?要都是这么来,那不就乱套了嘛。”

“这要是回头这事儿发生在咱们自己身上,还无人为咱们说话,咱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该是何等的憋屈苦闷?”

“所以,我们此时伸张正义,也是为往后咱们自己!”

“就是就是,反正往后我是不去王记馒头铺吃馒头了!”

“……”

一众人议论纷纷。

这些议论声落在刘三儿的耳中,让他笑开了花。

目前来看,整体状况不错,风向走得也良好。

那他的事情,是不是还算做的可以?

是不是可以向赵娘子邀一邀功,得上一些赵娘子做的吃食?

就是不知道,赵娘子今日做的是怎样吃食呢。

刘三儿加快了步伐,往石头巷附近快步走去。

? ?重要通知:

?

书中提到的王楼正店,会进行修正,改名为王记馒头铺。

?

原因一,是因为文里会描述到对方一些反派行为,怕后代传承人对我不满……(虽然这本书可能不会那么多人知道,但是有备无患吧,免得不必要的麻烦,o(╯□╰)o)

?

原因二,真正历史上记载的王楼正店是比较大的酒楼,灌浆馒头是他们的特色之一,作者是为了能贴进情节,才稍作改变,将其设定为一个专门售卖馒头,经营模式有些像连锁店一类的,较大一点的食肆,也不是很符合实际,容易让一些读者看得不习惯。

?

基于以上二者主要原因,特将王楼正店改为王记馒头铺,作者会尽快完成所有修改,尽量不影响正常阅读,读者如果看到王记馒头铺时,不要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