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假千金绑定神豪系统,养崽爆红了 > 第二百五十八章 番外墨小染篇(四十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五十八章 番外墨小染篇(四十九)

“听说墨总在商业上眼光独到,不知对艺术鉴赏可有研究?”沈念茹看似随意地问道,目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考校意味。

这时,旁边几位正在欣赏一幅当代水墨画的年轻男女也围了过来,显然对这两位风格迥异却又同样备受瞩目的年轻女性之间的对话很感兴趣。

唐婉仪竟然也在其中,嘴角噙着一抹看好戏的笑。

墨小染放下茶杯,目光扫过那幅画。

画作以浓墨重彩泼洒出山峦走势,又在留白处用极细的笔触勾勒出微小的行人,气势磅礴中见精微。

“研究谈不上,略有兴趣。”墨小染语气平和,“这幅画,技法大胆,融合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元素,但内核依旧是东方的‘天人合一’。尤其是这留白处的行人,看似渺小,却赋予了整个画面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生命的张力,与老庄哲学中‘小大之辩’颇有暗合之处。”

她的话语清晰平实,没有掉书袋,却精准地抓住了画作的核心精神与东西方美学的融合点。

周围几位懂行的宾客微微颔首,露出讶异之色。

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科技公司掌舵人,在艺术上也有如此见解。

沈念茹眼中也闪过一丝意外,但随即,她轻轻笑了笑,语气带着一丝微妙的“点拨”意味:“墨总解读得很有意思。不过,艺术鉴赏,尤其是东方艺术,更重‘心性’与‘体悟’,有时过于理性的分析,反而失了其中的‘韵味’与‘雅量’。”

这话,隐隐在指责墨小染的解读过于“技术流”,缺乏传统文人所推崇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雅趣”和宽广包容的“气度”。

唐婉仪立刻在一旁帮腔:“就是,艺术嘛,感受就好了,哪需要像分析代码一样条分缕析的?念茹姐从小浸淫此道,她的感受才是最地道的。”

气氛瞬间有些微妙。

众人看向墨小染,想看她如何回应这关乎“品味”与“格调”的隐形质疑。

墨小染并未动怒,甚至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丝毫变化。

她抬眼看向沈念茹,目光平静如水。

“沈小姐说得对,艺术的感受确实因人而异,难以量化。”她顿了顿,话锋微转,“不过,无论是感性的体悟,还是理性的分析,都是接近艺术真相的路径之一,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古人云‘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内在的规律与逻辑,本身也是一种真诚的‘体悟’。至于‘雅量’……”

她微微侧身,指向厅堂另一侧陈列着的一件唐三彩马俑,那马俑颜色绚丽,姿态昂扬,但一条马腿有明显的修复痕迹。

“就像那件唐三彩,历经千年,残缺破损,后人用心修复,痕迹宛然。这修复的痕迹,并未折损它的美,反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与真实。真正的‘雅量’,或许正在于能够包容不同的解读,欣赏不同形态的美,包括……那些带着‘分析’痕迹的、试图理解其内在逻辑的努力。”

她将“雅量”从虚无缥缈的“气度”,拉回到了对多元解读和真实历史的包容与尊重上,巧妙地化解了沈念茹的“点拨”,更在不经意间,借那件修复过的唐三彩,暗喻了自身经历风雨后更为坚韧通透的状态。

一番话,不疾不徐,却如春雨润物,无声地扭转了局面。

那位老收藏家忍不住抚掌轻叹:“妙!墨总此言,深得我心!艺术若只能有一种‘正确’的感悟,那与流水线上的产品何异?”

沈念茹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眼神复杂地看了墨小染一眼,终究没再说什么。

唐婉仪更是悻悻地别开了脸。

这一次,墨小染没有动用财富,仅凭学识与智慧,再次在另一个维度的“战场”上,守住了自己的阵地,甚至赢得了部分圈内人的尊重。

从艺术沙龙回来,已是华灯初上。

墨小染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这些上流社会的交往,看似风雅,实则耗费心神,远不如在实验室里调试代码来得轻松自在。

公寓里亮着温暖的灯光。

齐司衡已经回来了,正系着围裙在开放式厨房里煮面。

他穿着舒适的家居服,卸下了商场的冷峻,眉眼间带着一丝烟火气的柔和。

“回来了?”听到开门声,他头也没回,语气自然,“给你煮了阳春面,加了溏心蛋和青菜。”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朴素的香气。

墨小染走到他身后,轻轻环住他的腰,将脸贴在他宽阔的背上,感受着那份令人安心的温暖与踏实。

“累了?”齐司衡关掉火,转过身,低头看她,指尖拂过她微蹙的眉心。

“嗯。”墨小染闷闷地应了一声,“跟人说话,比写代码累。”

齐司衡低笑一声,将她揽入怀中:“不喜欢以后就少去。我们的立足之本,不靠那些虚与委蛇。”

“我知道。”墨小染在他怀里蹭了蹭,“只是有时候,必要的露面,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就像今晚,她若不去,或者在那沙龙上露了怯,恐怕关于她“底蕴不足”、“徒有虚名”的流言又会甚嚣尘上。

她可以不在乎,但“启明”和她所代表的新的企业家形象,需要这种无形的“正名”。

“辛苦了。”齐司衡吻了吻她的发顶,“先吃面。”

两人坐在餐桌旁,吃着简单却温暖的面条。

没有谈论晚上的商业晚宴,也没有细问艺术沙龙的细节,只是分享着最寻常的日常。

这种无需言语多言的默契与支持,是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名利场中,最坚实、最温暖的后方。

“下周,‘启明’与京大合作的脑机接口联合实验室挂牌,你要出席吗?”齐司衡问。

“要。”墨小染点头,眼神重新变得清亮锐利,“那是我们下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

相比于那些虚无缥缈的“风雅”与“格调”,她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能够创造真实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