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汴京手作娘 > 第二百四十二章 找学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奚春没急着回答,而是拽着她随意进了街边一家书斋店铺,青云巷里头的书斋就是不一样,地板都擦的锃亮。

她热情跑到柜台前,随手指向一块墨,语气激动:“小郎君,劳烦你将那个拿给我。”

店铺伙计见二位娘子生的好看,即使打扮朴素也未有丝毫偏见,笑呵呵的从架子上方取下来给她。

奚春拿到手中端详许久,大方掏钱买下了,陡然询问:“郎君,我想问问附近还有哪个书院招人啊,不用太出名的,识的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

既买了东西,便没有不说的道理,伙计稍一思肘:“巷子末有个酸秀气开的书院。”

很是看不上的嘴唇一努:“也算不上什么书院,不过是将家中露天院子当作书斋罢了,这酸秀才固执的很,没少人去,多是家中贫穷又想学两个字的郎君往哪儿送。”

“这不,秋季好些书院都招满不要人了,偏偏他哪儿给钱就行。”

奚春好奇询问:“要看户籍吗?一月多少束修。”

伙计嫌弃一摆手,很是不屑:“又不是什么正经书院,看什么户籍。”

“一月交上二两束修就能进去,笔墨纸砚自备,说是连午膳都自备。”

说完,走到门口给小娘子指向青云巷最末尾的那条黑漆漆巷道:“顺着往里走,几十步就能看到穗记书院的牌子,那儿就是了。”

奚春闻言连声道谢,拿上墨牵着四姐姐往穗记书院那边去了。

薛女女脑袋也算是转过这道弯了,看看妹妹又看看那间店铺,不确定开口:“你.....你打算给奎哥儿找书院念书。”

“奎哥儿才十一岁,这般年幼,日日跟着我们干活打杂能有什么出息,索性现在家中光景越来越好,给他找个书院上学不好吗?”奚春铮铮有词:“我们十一岁时,琴棋书画,针织女工样样不少,如今还委屈他了。”

十一岁,在现代也就是才上六年级的小学生,不读书做什么,至少九年义务教育要完成。

薛女女还是有些犹豫,撩起裙子小心翼翼避开污水踩在石板上:“可.....可你没听方才那伙计说,穗记书院不过是穷酸秀才,往日教授咱们的夫子,最少也是进士,我怕奎哥儿好的没学会,学了一身的穷酸腐文气。”

“我倒是想送他去好的书院,不说别的,依靠奎哥儿资质如何也能进去,但若是户籍一查明,我们薛家的身份还不是暴露在人前,到那时未必有好下场。”奚春无奈叹气,后一句明显是着重强调。

如此,薛女女也就不说什么了。

巷子破败,里面住着好几户人,通过方才那巷道后,豁然开朗,亮堂无比。找到伙计说的穗记书院,木牌匾都破旧开裂了,上方蒙着厚厚的一层灰。

也不是什么正经木门,下方裂开好大一道口子,瞧着不停往里灌风,夏季还好,到了冬季,如何受的住寒风。

奚春凑在门边缝隙往里瞧,果真看到不大的院子内摆上六张书桌,四个小郎君两个小娘子,摇头晃脑跟着夫子念知乎者也云云的,从身形判断应当和奎哥儿年岁相仿。

那酸秀才则是一身浅灰色直辍圆领长袍,圆顶软帽,丝质褐色腰带,灰色布鞋,下巴和嘴边留着长长的胡子,一双三角吊梢眼,脸颊凹陷,搭配烧火棍般瘦弱的身形,确实不怎么讨喜。

“谁在外面?”苑夫子陡然发问,重重将书本合上。

摇头晃脑,不赞成的开口:“听学便大大方方的进来,蜷缩在门后偷听可不是君子所为。”

说完,快步上前将木门插捎打开,和满脸尴尬的奚春薛女女对上,两个小姑娘倒是极其懂规矩的行礼,齐声问好:“夫子。”

苑夫子摸摸胡子,眉眼舒展:“倒是懂规矩,既来我这小门小庙,所为何事啊。”

奚春见原坐的端正的小学生瞬间歪腰扭头好奇往门口看,动作叽叽喳喳,更有甚至将手指伸进嘴里啄的津津有味。

苑夫子跟后脑勺长眼睛似的:“还不坐好,今日就写两篇大字。”

闻言,小学生们均倒吸一口凉气,齐刷刷转身将手老老实实放在书桌上。

奚春将自己的来意说出:“我想问夫子的穗记书院还招不招学子,想将我弟弟送来,他年岁和几位小弟子相仿,识的几个字,千字文百家姓通畅了目,行事规矩听话。”

苑夫子耷拉的眼皮动了动,上下打量二人,嘴角不明所以的翘了翘。

“娘子何不带着去白鹿书院,十一岁就识得千字文的小郎君,在整个于阗也不多,娘子带着您弟弟只需给门口看守之人背一遍,自然有人替你引荐。

“进了白鹿书院,少说也能搏一搏秀才之名,日后享受朝廷食禄,岂不是好事一桩。”

奚春眼皮一跳,显然没想到这边的教育水平如此落后,她已经故意将奎哥儿的学识往低了说,连通读四书五经都犹豫再三还是隐瞒,不曾想.....哎。

她默然半响未说话,心中正思量如何找个好由头。

苑夫子丢下一句:“明日辰时带着来便是,备好二两束修,笔墨纸砚,带上吃饭银钱即可。”随后扭头继续领着学生念书。

奚春和薛女女一愣,反应过来连声鞠躬道谢,看了夫子好几眼,这才跑走了。

苑夫子端起一盏煮了好几遍的旧茶,心中了然,且看那二位姑娘通身的气派便知身份不一般,虽说背着农家背篓,穿着打扮素净,但处事的气质却不能隐藏。

估摸着是哪个庶族过来逃难的。

敲定好上学之事后,奚春兴冲冲拉着薛女女往铺子去了,打算给夫子买束修六礼,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肉条就用牛肉代替。

想了想,于阗盛产玉石,二人在柜台前挑挑拣拣,最终选了一块匹配发髻的玉冠,拢共花费五两银子,在于阗算得上一份极厚的礼。

古代尊师重道极其严重,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奚春也盼着夫子真能将奎哥儿当儿子对待,有学上,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总比日日和灶膛烤炉打交道来的好,薛家的好儿郎不能真成烧火郎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