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丫还在低着头烧火,贺建国声音高了些,“听到了没有?你别让我失望,让别人说你没了妈就没了教养,丢了你妈的人。”
大丫低声开口,“我知道了。”
贺建国的脸色这才好了一些。
正在这时,屋里传来女人的声音,贺建国脸上顿时浮现一抹笑意,一边应着一边大步往屋里走。
大丫看着他的背影,半天才收回目光。
屋子里,齐珍珍正在穿衣服,看到男人进来,语气埋怨。
“你怎么也不叫我起床,你们大院不是有起床号吗,没吹吗?我怎么一点儿都没听到,孩子们都起了吗,这会儿肯定饿了,我去给他们做早饭。”
贺建国看她着急的模样,伸手帮她把扣错的扣子重新扣好。
“着什么急,起床号吹了,我看你睡得沉,故意没叫你,让你多睡一会儿,早饭有大丫做呢。”
齐珍珍闻言瞪了他一眼,“都怪你,昨天都跟你说太晚了,该睡了,你非要……,第一天就起晚了,丢死人了。”
说着,小脸也红了起来。
也不知道男人的精力怎么那么旺盛,还那么久,说好最后一次,却还……
害的她半宿没睡,要不然也不至于起床号都听不见,睡到这时候。
结婚前那个结过婚的知青大姐跟她说过,三十多岁的老男人,一般那事就不怎么行了,还担心她日子好过了,那方面不好过。
结果那方面确实不太好过,却不是男人不行,而是太行了。
刚才下炕她还腿软呢。
贺建国看着她的小模样,笑得眼角的褶子都深了,哄着道,“怪我,都怪我人,你要生气就打我两下。”
实在是昨天的感觉太好了,他好像这辈子都没有过。
那种感觉就好像,让他今天就去死,他都满足了。
以前说起对自己媳妇儿什么情啊爱啊的,他是不屑的。
原来不是他没有情爱,只是先前的媳妇儿是家里给他定下的,他只是为了满足爸妈,承担起传宗接代的责任,所以对她才没有感情。
俩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直到一声东西落地的声音,将两人之间的气氛打破。
就看到大丫正弯腰捡起落在地上的勺子,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吃饭了。”
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齐珍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一张脸红的要滴血似的。
羞恼之下,真抬起手打了贺建国好几下。
贺建国倒不怕她这不疼不痒的力气,就是刚才他也没发现大丫什么时候进屋的。
看齐珍珍羞愤的模样,哄道,“没事没事,我去说说她。”
齐珍珍拉住了他,“你别去。”
就怪不好意思的了,还去说?说什么?这不是越描越黑嘛。
贺建国嘴上应着,“我知道了,我不说,你收拾一下出来吃饭,我先去看看。”
到了厨房,看到大丫正在盛粥,贺建国冷声提醒,“下次让二丫或家宝过去叫吃饭就行了。”
听大丫嗯了一声,这才满意。
“这种跑腿的活给他们干,我也是让你省点力气。”
……………………
吃过了饭,贺建国就去了队里,头走前叮嘱齐珍珍在家好好休息。
齐珍珍看着他出门,又回了厨房。
大丫正在刷碗,齐珍珍上前开口,“一会儿你还要去上学,碗我来刷吧。”
大丫低着头,没有开口也没停下手里的动作。
早晨就五个粥碗,倒也好刷,不一会儿的功夫大丫就把碗刷好了。
齐珍珍抿了抿唇,想到什么快步回了屋。
再出来,大丫正背着书包拉着弟弟妹妹们要出门。
大丫上学,二丫和家宝去托儿所,一直都是她顺带接送。
齐珍珍追了上去,将手里的糖递给他们,“带到学校吃。”
大丫看着那花花绿绿的糖果,垂着眼眸不接也没说话。
齐珍珍拉过她的手就要放她手里,下一秒,大丫就收回了手,一粒糖掉在了地上。
家宝高兴的捡起来,剥开糖纸就塞到了嘴里,吃的口流都跟着流了下来。
齐珍珍脸色一僵,不过也很恢复了,将手里的糖一分为二,塞到了二丫和家宝的衣服口袋里。
声音几乎没有变化,笑着道,“你们路上慢点儿,注意安全。”
二丫点头道,“知道了妈。”
家宝嘴里含着糖,也跟着说,“知道了。”
见姐姐已经走了,二丫拉着家宝赶紧追了上去。
二丫把口袋里的糖掏出来给大丫,“姐,你吃,甜着呢。”
大丫扫了一眼她的糖,淡淡的道,“你吃吧,我不喜欢吃糖。”
二丫不信,“你骗人,以前你说过,最喜欢吃糖,沈姨给的糖你都舍不得吃。”
“现在不喜欢了,”顿了顿又补充道,“以后也不喜欢。”
………………………………
直到家里来了卸木料的车,沈南星才知道,陆远早在打算接表姐过来照顾她的时候,就准备再盖两间房。
不过所有的东西买下来费了些手续和时间,毕竟这会儿的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
看到陆远回来,沈南星脸上洋溢着笑容,嗔怪道,“家里盖房子这么大的事儿,之前怎么也没听你念叨过。”
陆远低头凑了过去,压低声音,“还不知道能不能办下来,早早跟你说了,万一办不下来怕你失望,再者,你知道要盖房子了,会不会非要等到房子盖好后,表姐搬出去再让我碰你,那我还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沈南星觉得陆远还是了解自己的,如果知道家里要盖房子,她还真没准就不让陆远碰自己了。
想到那天表姐在外边儿,她和陆远在里间没羞没臊的……
沈南星又忍不住掐了陆远一把。
陆远也不恼,他很喜欢媳妇儿对自己的这些小动作。
媳妇儿那点儿劲儿,掐在身上也不疼,只会让他整颗心都痒痒的。
既然家里要盖房子,沈南星开始规划起院子来。
其实他们每家分的院子面积都不小。
一来他们这个地区物资紧缺,院子分的大一些,方便个人种些菜养些鸡鸭的补贴日常。
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在有条件的时候继续盖房子。
毕竟正常一个家庭两间房子实在不够用,自己盖只要不超标准就可以。